■漆海霞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加快实现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共享,满足社会各界对地质知识与地球科学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一项重要职责。历时十二年的新一轮国土大调查完美收官,公益性地质调查在基础地质、矿产资源评价、水工环等领域取得了很多很重要的成果,如何做好地质大调查成果宣传与共享,如何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推进地质调查成果的应用,使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网站群系统也称为网站集群系统,是指统一规划,建立在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构架基础之上,分级管理,分级维护,耦合程度高,信息可以实现基于特定权限共享呈送的网站集合。通过网站群建设,可以实现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和地质行业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信息分级维护、统一共享,便于用户对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的检索和利用。通过建立有效的网站管理平台,提供内容管理、应用服务系统管理方面的有效手段,降低网站运行维护的成本,达到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地质大调查成果集成与宣传方面的新需求。
目前,我们的地质成果主要按照地质基础数据库、成果资料、实物资料、各类图件、资料、图书等形式。推进成果数字化建设,面向全社会开放,并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工作。大力推进网站群建设,是实现公益性地质大调查成果宣传和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最简捷、最经济的方式。
地质调查局国际互联网网站是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宣传和社会化共享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随着地质调查工作的推进,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的不断推出,成果资料社会化共享更加迫切,所面临的问题也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
地调局国际互联网网站自2000年1月1日开通以来,在线服务的专业信息量和质量与国外网站相比还很低,信息资源的拥有量和能够提供在线服务的信息量相比极不匹配。
在京主要直属单位、六大区地调中心、部分省(区、市)地调院和环境监测站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其中地质环境监测院和各省(区、市)环境监测站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地下水情网上发布工作。但总体来看,局属各单位网站普遍用于发布单位简介、工作动态等基本信息,在线地质数据、地质图、出版物等专业信息服务还比较少。
从2010年开始,地调局成立新闻处,建立了通讯员制度,新闻信息的报送量有所增加,但地调专业信息仍然缺乏,所以局网站目前信息发布内容极不平衡,需要加强门户网站资源信息规划、分类、整合、采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及直属单位网站服务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与组织管理。准确地说是一群网站,而非网站群。地调局网站与局直属单位网站虽然实现了互相链接,但基本上是相互独立,没有从内容上进行关联,未建立统一的目录结构体系,而且缺乏统一管理,有必要建立起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互联网门户网站为核心的网站群,树立“中国地质调查局”这个服务品牌。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互联网网站建设依托于国家地质调查骨干网络系统建设,目前已具规模并不断发展完善,网站主要宣传公益性地质调查进展与成果、地质文献资料以及地学科普知识等信息,已成为以地质业务信息为主体,兼顾党务、政务信息的综合性网站,对促进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的宣传和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互联网网站作为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的四个支撑体系之一——国家地质调查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地质调查成果的社会化服务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网站运行体系架构主要由“三个体系”和“三个层次”构成。三个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障服务体系;三个层次包括计算机网络平台层、资源层和应用层。在体系结构中,每个层次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下一层为上一层提供支持和服务。三个体系提供工程总体开发的各层次的保障,包括各种标准规范保障、组织与管理保障、安全措施与安全技术保障等。“三个体系”将管理形式和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网站建设、运行长久发展有扎实的基础和坚实的保障。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从建设初期就非常重视网站运行维护机制的建设。网站的运行维护机制主要包括:网站信息的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审批、信息发布、信息安全监控、信息归档等有序的过程:
信息采集: 从已指定的各网站上采集信息,包括政府网、新华网、人民网、国土资源网等政府媒体网站。
信息报送: 主要来源渠道:一是局机关各部室;二是局属各单位;三是行业信息。
信息加工:对于通过采集各指定网站得到或者各单位报送上来的信息,进行筛选编辑,报批。
信息发布:将经过审批后的信息通过内容管理系统,进行发布。
系统管理和监控:对整个系统进行全方位监控和管理,包括各个流程中的数据查询、管理;采集、报送信息的管理以及数据归档等。
网站信息的组织是根据网站内容的属性、受众对象及其特征,将网站信息分门别类地列出,并按照一定体系系统地组织起来的一种手段。网站信息的构建是网站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网站信息的构建是一个新兴的信息科学专业领域和实践活动,是综合了web设计、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人机交互、可用性工程、经验设计、认知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的一门交互学科,非常强调可用性和可视化。我们在实现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不单单强调所用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先进性、功能的领先性、界面的美化性,更重要是把网站用户的需求作为网站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需求分析、可用性研究、元数据应用和组织规划,参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地质图书分类法》和有关国家标准,从总体框架、技术要求、核心元数据、信息资源分类、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技术管理要求六方面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互联网门户网站群资源目录体系,资源目录体系是地质行业网站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为推动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群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内容管理平台从2004年开始,经过三期的建设,实现了网站信息发布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设计了工作流控制功能,可实现网站信息发布全过程的网络协同操作;研制了稿件编辑的可视化工具,具备了图文混排的功能;实现了各个网站维护机构和部门人员的信息管理;实现了信息的生命周期控制;具备了内容的批量处理功能。
经过10年的建设,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互联网网站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网站运行系统,内容管理机制,网站群建设资源目录体系,具备了建设网站群的所有硬件和软件条件。推动网站群建设,有利于提升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宣传和社会化共享程度。
建立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互联网门户网站”的“主站”为核心,以局属单位“互联网网站”的子站为技术支撑,形成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服务形象的“网站群”。
网站群的实现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是网站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规范管理的需要。然而,要实现真正意义的网站群体系必须在建设模式和技术手段上达到必要的高度。
整合资源、集成应用、共享信息、统一标准、协同机制是网站群构建的基本要素。根据地质调查局的组织管理机构特点,建议采用网站群的垂直建设模式,垂直化梳理资源管理模式;运用网站群技术,纵向整合系统的总体应用结构图。
局及局属单位,完成主站与子站间数据的上传下达,这种应用集中、数据集中管理模式,可以真正实现整体网站资源的统筹规划、协同建设、信息共享。通过信息转发机制,实现同一条信息在本站点内不同栏目间的流转,还可实现同一条信息在不同站点间的多级流转与共享。基于网站群的统一内容设计,群内所有子站能够自动实现对应栏目信息内容的自动下达与上传。这对于我们实现地质大调查成果共享非常有利。
目前我们使用的内容管理平台虽然能够实现网站群建设的基本功能,但仍然不够完善,网站群内容管理平台应该是一个集数据采集、数据编辑、数据审核和信息发布为一体的网站工作平台,可以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资源进行整合管理。系统集站点管理、用户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发布于一体,通过对栏目、模板、信息的组织和管理,再通过网站发布功能,自动生成网站群体系。
系统支持独立的多站点管理,实现独立域名、独立域管理员、以及独立的采编发数据加工体系,可实现网站和网站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呈送。形成各个部门的信息集成平台的集合,在这个平台上的数据和信息可来自于各个子站的数据更新和维护,使得多站点资源共享。使得地调局门户网从零散的“一群网站”,整合成具有海量信息和资源的“网站群”。
选择一两个局属单位为网站群试点单位,进行两个子站的重构,成熟后推广。
在网站群重构中,主站可以从网站建设风格、栏目设置及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规范性引导,指导各级子网站的规划和建设。建立分布式网站构架,实现网站群的集中管理、协同维护、分布式部署的统一。 通过门户网站的集中管理,整合和统一调配信息资源,依托独立的管理维护和独立的服务器体系,也就是分布式构架的网站群系统的支持,可以互相共享呈送信息,实现网站群体系内的数据协同维护。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在2011年关于加强地质调查新闻宣传工作的批示中指出: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离不开宣传工作。地质调查新闻宣传对推动地质调查成果转化与应用,凝聚地调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合力,以及高举“两面旗帜”、推动“358”宏伟目标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行业网站群是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宣传与共享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地质行业网站群建设,对于实现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宣传与提高社会化共享程度意义非凡。
[1]刘玉霞.推进网站群建设提升地质调查网站服务能力[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0(2):45-48.
[2]金震宇.政府网站群建设思路分析[J].信息化检索建设,2009(3):36-37.
[3]申军,李保华.探索门户网站群建设提高系统网站建设水平[J].工商行政管理,2008(7):45-46.
[4]王军.网站群建设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