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蓓,陈建生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410114)
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对小品幽默话语的认知分析
——以赵本山小品为例
邓蓓,陈建生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410114)
Lakoff认为,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可以被用来解释语义范畴和概念结构。这对语义研究来说是一种创新。尝试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为基础,着重从三个方面对赵本山小品中幽默言语的生成进行认知解读,即:基于或突显某一模型、某一模型的隐喻或转喻说法以及修改某一模型,旨在为幽默话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理想化认知模型;幽默话语;赵本山小品
众所周知,小品是每年春晚上最值得观众期待和瞩目的重头戏,也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小品之所以会受到大众的追捧,原因在于其表演的夸张和语言的幽默。所谓幽默,就是用滑稽的方式来发言或表现。幽默是彰显喜剧性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西方学者多从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诠释幽默。Saper认为幽默是属于个体、刺激或事件的情感(affective),以及认知(cognitive)及美学(aesthetic)的反映[1];Veach视幽默为一种知觉现象[2];Long和Graesser认为幽默的引发反应是根据主观的认知反应,而非可观察到的外在反应[3]。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则把幽默理解为因认知不协调而带来的快感。弗洛伊德认为,我们发笑的原因正是来自于理智上的否定和情感上与之相反的反应之间的不协调[4]。在国内,对于幽默的研究大多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将幽默定义为一种认知过程。相关研究既涉及到幽默的制笑机制又涉及到言语交际机制。针对小品中所出现的幽默言语现象,越来越多的学者予以了关注,但他们大多是从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的角度进行探讨的。本文则以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对小品幽默话语进行认知分析。
认知模型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理解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定型的心智结构,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模式,由概念及其间相对固定的联系构成[5]。传统的客观主义语义理论片面强调语言符号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对应和对等,因而忽略了人的主观因素,在语义解释上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事实上,人类的语义与客观世界、身体构造和功能、认知能力和方式、文化信仰、主观因素是不可分离的,与ICM密切相关[6]。ICM是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的、较为完整的、理想化的理解,是建立在许多认知模型之上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完形结构,是一种具有格式塔性质的复杂认知模型[7]。区别于客观主义语义学,ICM主要由四个模型所组成,这些模型也可以说是构建ICM的四个原则,分别为命题结构模型、意象图示模型、隐喻映射模型和转喻映射模型。任何一个模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共同构成语义范畴描写的四个方面。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模型的缺失都可能会对语义的理解造成影响,甚至会出现偏差。而这种影响有可能产生幽默效果。正如帕尔默(Palmer)指出的,任何事物本身并不幽默,幽默只存在于接受者的认知过程[8]。
相较于客观主义语义理论和传统的结构主义义素分析法,ICM的确是使语义理解更为全面、灵活,也更具解释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对词语运用和理解上的各种偏差,它们是基于或突显某一模型,或是某一模型的隐喻或换喻说法,也可能是删除某一模型或修改某一模型的结果[9]。小品之所以能制笑,与其文字自身的模糊性与不和谐性有着极大的关联。语言上的模糊与歧义所带来的冲突,使得听众或读者的预期与幽默的实质发生了偏差,而这种偏差又通过歧义得到了很好的解释,进而制造了幽默的效果。ICM是一个复杂的完型的集束模型,它融合了很多单个的CM,删除或修改ICM中的任一模型,就会产生有悖于常规的语言偏离,呈现出幽默化的表现效果。
对于ICM在语义解释上的运用,Lakoff(1987)曾用百科式的语义分析法对“母亲”的ICM有过这样的界定[10]:
(1)生殖模型:要生孩子
(2)遗传模型:提供一半基因
(3)养育模型:担当养育任务
(4)婚姻模型:是父亲的妻子
(5)谱系模型:是孩子最直接的女性长辈
这意味着一个完整的ICM应该同时符合以上五种模型。现实生活中汉语的一些说法之所以会与“母亲”或“父亲”的ICM产生出入,是由于它们突显或删除了某些模型。如:
(1)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我的母校。(养育模型的隐喻用法,删除了其他模型)
(2)她长得一点也不像她父母。(突显遗传模型)
Lakoff的这种语义分析模式同样也适用于对小品幽默化语言的分析。正如上文所述,幽默存在于接受者的认知过程。而对小品的真正理解是基于对幽默话语的识别和解读基础上的,因而,理想化认知模型为我们揭开小品幽默化语言的神秘面纱提供了新的视角。下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突显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突显的不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意象意义选择的不同。在理解小品语言中的个别词语并激活相关概念的ICM时,人们往往会根据自身的身体经验和认知感受选择CM。
在小品《钟点工》中,有这样一段话:
宋丹丹:你就拉倒吧,你就搁家,整个网,上网呗。
赵本山:我多年不打鱼了,还哪有网啊?那么多年了。
宋丹丹:我说的是电脑,上网。
赵本山:电网呀?
宋丹丹:嗯。
这一节的笑点在于两人在对“网”的认知上各自持有不同的见解。笔者通过借鉴Lakoff对“母亲”的ICM的划分,基于对“网”的典型释义尝试将其分为五个CM:
辐射模型:覆盖一定的面积或区域
形态模型:多孔而状如网
材料模型:线绳或尼龙丝编织而成
功能模型:用于捕捉(鱼、鸟之类的动物)
存在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系统有组织地
上述五个模型共同构成了“网”的ICM,也可以说是“网”最典型的原型。小品中宋丹丹和赵本山的对话之所以引人发笑,源于他们所激活的不同的认知模型。宋丹丹饰演人物所激活的是网的形态模型的隐喻意义,是人们基于对原型“网”的理解所赋予“网”的新的概念意义。一个典型的词项代表了一个复杂的范畴,它不是仅有一义,而有多个相关的意义。这些意义通过范畴化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网络。范畴是以原型成员为中心,通过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的。词义也有这样的特点,以中心意义为基础不断扩展形成了一个意义链。宋丹丹所说的“网”显然早已经脱离“网”最初的含义,是人们利用有形网与无形网之间的象似性,从具体域过渡到抽象域的结果。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倾向于用较为简单具体的概念来指代较复杂抽象的概念。网络是一个复杂的虚拟空间,由各种不确定的要素交错而成。尽管“无形”却又冥冥之中相互牵引依存,其辐射面之广,就像一张有形的“网”。赵本山饰演的人物之所以会有“多年不打鱼,哪还有网”的认知推断,是因为他所激活的是网的原型意义,突显了网的功能模型。认知环境和经验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他不可能将“渔网”和“高科技的信息手段”这两者的意义等同起来。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与电脑打交道,网络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重要伙伴,一提到网,我们迅速激活的是它的隐喻意义,赵本山的理解偏离了我们的预期,两个认知意义在对比过程中产生了不和谐的因素,因而产生了幽默。这其实也体现了我们在构建ICM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意象图示原则,即在对现实世界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前概念意象。它是人们形成概念、CM和思维的基础。认知感受不同,所激活的意象意义自然也不同,突显的模型也会各有侧重。
再来看小品《送水工》中的片段:
范伟:爸,感谢您老对我的资助,我现在已经读博士后了。
高秀敏:儿子都读博士后了,你咋不吱声呢,儿子都读博士后了。
赵本山:你得往前赶哪,不能老在后边大家都笑。
从上面这个语轮中我们不难发现,此处的包袱莫过于赵本山对“博士后”这一头衔的误读,最终落脚点是在“后”字上。“后”所涉及到的CM主要有:
时间模型:未来时候、较晚的
空间模型:背面的,与“前”相对,或次序靠近末尾
谱系模型:与“长者”相对,辈份较小
身份模型:出身高贵,受人敬重
小品中赵本山所扮演的是一个被雇来当临时父亲的送水工人。一位伟大的单亲母亲含辛茹苦地供养着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儿子,为了让儿子放心,才精心编排了这出戏。
我们都知道,“博士后”的真正含义是指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一定时期研究工作的人员。赵本山所扮演的送水工由于文化素质不高,认知能力有限,觉得凡是词语里带“后”的就意味着“落后”,于是才有了“你得往前赶哪,不能老在后边大家都笑”的滑稽结论。他所建构的认知模型完全是基于他自身对世界的经验和感知,在没有运用任何想像性手段的前提下,对CM中所涉及到的概念、特性以及概念间关系进行的一种狭隘并且片面的解释。背景知识和认知体验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对同一概念所建构的认知模型必然是不尽相同的,然而总有一些模型是更为明显并且更具原型意义的,比如在看到类似“…后”的语言构式时,大多数人立马激活的是其时间模型。而小品中赵本山的理解恰恰是突显了该构式的命题意义,忽略了在具体语境中其他认知模型间意义的相互转换。这与他所处的认知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对意象意义的识解只可能建立在对外部世界经验感知的基础之上,否则意义将无法被激活,因而也就无法生成正确的认知突显。高秀敏及儿子所构建的认知模型体现了该构式的语用意义,是对其身份模型的突显,与赵本山所激活的字面意义产生了强烈的碰撞,迸发出巨大的幽默火花。
Lakoff认为,一个命题模型或意象图示可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里相应的结构上,从而进一步扩大认知范围,这同时也是构建ICM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我们都知道,汉语中的同音字(词)极为丰富,且意义相差甚远,小品中的一些语言正是利用了谐音双关这一特点来表达耐人寻味的意义。谐音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隐喻,所谓谐音隐喻,就是通过谐音、假借原理,言此而及彼,使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传递、转换和扩张。
下面这个小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范伟:不行,我喝不了那些。电话电话~
赵本山:我接~谁来呀,你把那干了,嗯嗯嗯,你喝了,我跟他说去。你谁呀?喝酒呢。不干了,你别往这打了,养鱼了~~~嗨你说别的没用,就是不干!找——范县长——报到?你找县长你往乡长家都不干了,你跟我扯那没用的,他找范县长报……
范伟:是找我的。
(本山落地)
范伟:喂~喂~没事儿~没事儿~这边有个客人~
赵本山:我鞋那?完了完了,产房传喜讯,人家生了……该!我说不让你来不让你来偏来,这回乍样?我觉你耗子给猫当三陪你挣钱不要命了!
出自小品《拜年》
小品中涉及到对某一模型的隐喻用法,主要体现在对“产房传喜讯,人家生了”这一命题的理解。赵本山所扮演的养鱼大王赵老蔫为了下一年承包鱼塘的事跑到乡长家里说情,谁料乡长说,人代会开完后,他已不是乡长,承包的事得下一任说了算。赵老蔫听了,一下子心凉了半截,开始还毕恭毕敬献殷勤的他突然间对乡长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就在这时,他接到了一个电话,才知道,乡长竟然已是县长了,不由得为刚才的失态后悔莫及,还发出“完了完了,产房传喜讯,人家生了”的感叹。“产房传喜讯”与“乡长升官”从表面上来看,完全是两码子事,却被安排在了同一个认知语境中。究竟表演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我们或许可以从上图中找到答案。
(1)全新的课表管理。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获取自己的课表,查看一起上课的同学的微博,还可以实名或匿名向相关教师提问或建议,也可取代原来的评教方式对教师进行评教。
图1 命题“产房传喜讯”的理想化认知模型
首先从语音层面上看,“生”与“升”是谐音的;其次从语义层面上分析,任何一个概念都是由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所构成的,并且与ICM的四个模型是相对应的。前者对应的是ICM中的命题模型,后者则与意象图示模型、转喻映射模型、隐喻映射模型相匹配。结合到具体的实例中,人们根据“产房传喜讯”这一命题可以构建无数个CM,即ICMs=CM1+CM2+CM3+CM4+CM5+…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该命题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其中,孩子生产对应的理应是命题模型,而根据各人所拥有的百科知识,则可以构建无数个代表不同意象意义的意象图示模型,在这里,利用“生”和“升”在修辞上的谐音构成的隐喻映射模型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显然,表演者想要传达的并不是它的字面意义,而是巧妙的运用了“生”和“升”的谐音,机智地把不便直说的话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既避免了尴尬又传递了信息,也很符合当时的情景。“生孩子”和“升官”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表演者有意地将本属于生殖域的命题意义通过谐音的方式投射到政治域,在特定情景下营造出一种幽默的氛围。
和隐喻有所不同,转喻所反映的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蕴涵关系,通常包括整体ICM与部分的转喻,也可包括整体ICM中部分与部分的转喻关系。下面这个片段同样来自于小品《钟点工》,描写的是一个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被孝顺的儿子接来城里住,由于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找不到人倾诉,所以儿子花钱找了个人陪老头子唠嗑。
宋丹丹:你儿子说,一钟头四十,到一钟头了。
赵本山:哦,给你五十。
宋丹丹:拿零钱我没零的,拿零的。
赵本山:我没零钱,都给你了大妹子。
宋丹丹:我多要你十块干啥,拿着,拿零的。
赵本山:你找不开我也没零的呀,那你就再陪我唠十块钱吧。
宋丹丹:那我就再忍十块钱。
“唠十块钱”所激活的命题意义是把“十块钱”当成一个话题亦或是一种现象进行讨论,货币、金融、流通手段等都是与之相关的若干CM。然而结合小品中的语境,赵本山所要表达的并不是一张十元的人民币本身,而是这十元钱所能买到的谈话服务。将本该在货币域出现的概念投射到商品服务域上,用十块钱来指代十块钱所能交换的所谓高级家政服务——唠嗑,其本质是整体ICM与部分之间的转喻。通常情况下,唠嗑是不可以用钱来衡量的,但在这里它俨然成为了高级家政服务甚至是心理咨询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显然有违于读者的认知体验,却也因此感到新鲜、搞笑,正是这种在理解上的偏差,大大增强了小品的幽默效果。
小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背离原有认知模型的表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于修改了ICM中的某个模型,因而成为了这个范畴中的非原型成员。
看看这几个表达:
赵本山:没啥办法啊,就这老破路,赶上这破天,再整个这破司机。
吴:你说谁是破司机?
赵本山:说你还冤你了,就你这模样长的就违章了。你这老近视眼开什么车,你给我赶毛驴车,我都不用。小品《三鞭子》
众所周知,违章的原型意义是指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及交通管理的行为。也就是说,“违章”的发生模型是“违反交通法规”,施事模型是“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这里说人的样子长得违章其实是委婉地表达了“丑”的含义,通过修改“违章”的发生模型,让本不属于该认知范畴中的“人”成为其认知域中的非典型成员。原本严肃的交通术语在这样的情境下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嫁接”和修改,不仅形象贴切,更平添了几分幽默和调侃的趣味。
同样的例子还有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崔永元:大叔啊,大叔这么说不对,其实大妈现在看上去都挺精神的。
宋丹丹:现在不行了,现在是头发也变白了,皱纹也增长了,两颗洁白的门牙去年也光荣下岗了。
赵本山:哈哈哈~这词儿整的。
构建一个关于“下岗”的ICM是我们理解幽默的第一步,这个模型中有很多概念,如“失业”、“零收入”、“竞争”、“缺少技能的人”等,并且基于人的认知体验和对当今社会形势的考量,其原型概念或者CM应是“失业”。然而原型范畴具有级差性,除了典型成员外,还有非典型成员。将由于自然规律而造成的牙齿脱落说成是“光荣下岗”,显然是对这一认知模型的修改,“器官”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下岗”范畴中的非典型成员。
幽默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仅从一个角度用一种方法对幽默言语进行阐释是远远不够的。以往对幽默的语言学研究大多从语用学的角度展开,并且存在着关联理论过热的现象。而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言语幽默机制进行探讨,更有助于读者了解幽默构成的内在逻辑系统,以便更好地解读言语幽默的认知心理过程。客观主义语义理论虽然对现实中的某些范畴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当其被用来解释语言所反映的日常概念范畴时,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语义阐释体系,尝试用该理论对幽默语言进行研究,其解释力是不言而喻的。
[1]Saper B.Joking in the context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J].Hum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1995,8(1):5-76.
[2]Veach T.A theory of humor[J].Hum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1998,11(2):161-215.
[3]Long D,Graesser A.Wit and Humor in Discourse Processing.[J]Discourse Processes,1988,11:35-60.
[4]Freud S.Jokes and the unconscious[M].New York: Norton,1905.
[5]王寅.语义理论与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92.
[6]王寅.二山之石,必可攻玉——认知语言学中的ICM理论在语义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外语,2005(2).
[7]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Palmer J.Taking Humor Seriously[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4.
[9]Beaugrande R,Dressier.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81.
[10]Lakoff 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责任编辑王烈琦)
Cognitive Analysis of Humorous Utterance in Zhao Benshan’s Comedic Skits with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DENG Pei,CHEN Jian-sh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sh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sha 410114,China)
Lakoff thinks that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is a very important concept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which can be used to interpret semantic domain and conceptual structures.This is undoubtedly an innovation to semantic research.Based on the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Theory,this paper interprets cognitively the generation of humorous utterance in Zhao benshan’s Comedic Skits from three aspects:basing itself on or highlighting a model,the metaphor or metonymy of a certain model,and modification of a certain model,aiming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humorous utterance research.
idealized cognitive theory;humorous utterance;Zhao benshan’s comedic skit
H03
A
1674-8425(2011)03-0110-05
2010-10-20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9YBB017)阶段性成果之一。
邓蓓(1986—),女,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陈建生(1955—),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