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星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01)
煤炭高职院校建设校内模拟矿井的实践与探讨
张云星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01)
针对煤矿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校内、校外实习实训教学组织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在校内建设模拟矿井综合实习实训教学平台的构想。在充分论证校内模拟矿井建设在工学结合培养煤矿专业人才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大胆实践,在足球场下建成高仿真模拟矿井,以期有效解决煤矿相关专业实习实训中的突出问题,提高校内实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煤炭高职院校;校内模拟矿井;实训基地;实践
近年来,随着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煤矿专业人才较为紧缺,为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各职业院校都在扩大教育规模。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实习实训设备投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我院参照煤矿相关专业的专业技能和岗位任职要求,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基于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并举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即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建立校企人才供需关系,实施预就业与顶岗实习紧密结合的顶岗实习管理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煤矿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校外集中实习实训受环境、空间等条件的制约,实习安排难度大,不能完全满足实训教学要求。校内实习实训缺乏煤矿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各类煤矿设备难以构建出真实的井下生产系统,实训效果差。因此,建设校内模拟矿井是煤炭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煤矿专业实习实训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
校外实习实训中的突出问题 我院长期依托煤炭行业,与企业深度融合,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高,毕业生遍布全省各煤矿,供不应求。近年来,工学结合实习实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随着政府机构改革,政企分离,学校与企业不再隶属同一主管部门,学生到企业实习再无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企业担心学生实习期间发生安全事故,不愿接收学生实习。二是校外实习实训将面对煤矿井下艰苦,高危的生产环境,所有教学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企业担心学生安全,对下井人数和井下实习实训内容都有诸多限制。三是煤矿井下的供电系统、通风系统、运输系统、排水系统和采掘设备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企业绝对不允许在空间狭小、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井下停下生产,满足校方的实训需求。所以,学生不可能按实训教学要求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和故障处理等实际操作,只能走马观花,实训效果差。四是煤矿地处边远山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学生集中到企业实习,人数多,生活安排困难,实习费用高。
校内实训中的突出问题 学校经过多年煤矿专业建设积累,通过自主购置或企业赞助,建立了采煤、机电、测量、通风和瓦斯监测等多个专业实训室。但由于校内缺乏煤矿井下模拟实训教学平台,校内专业实训暴露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专业实训室各自为阵,相对独立,很难建立煤矿专业群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利于学生岗位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二是设置在实训车间的煤矿井下供电、通风、排水、运输和采掘等设备缺乏配套设施,难以形成完整的工作系统,多数设备只能参观,不能运转,导致专业理论课中的实验项目无法开展,实训内容中的设备安装、调试和故障处理等操作不能有效进行,严重影响了实训效果。三是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学生缺乏煤矿井下的整体感性认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和主要结构不了解,不利于专业课的学习。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云南煤炭主产区曲靖市,是云南省唯一以煤矿专业为主体专业的高职院校,煤炭开采技术、矿山机电、工程测量和矿井通风安全等专业学生人数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80%以上。由于煤矿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学生毕业后将面对井下艰苦、高危的生产环境。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的煤矿专业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同时,应通过建设校内模拟矿井,实施基于校内模拟矿井实训和校外预就业与顶岗实习相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解决校外、校内实习实训中的突出问题,提高煤矿专业实习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将模拟矿井建成工学结合的平台 模拟矿井是我院教师开展科研和实施工学结合培养煤矿专业人才的平台,是煤矿井下实际生产流程与实训内容的载体,是学生安全、快捷、高效掌握专业操作技能的重要保障。校内模拟矿井建设应以典型煤矿为参照,通过巷道模拟装饰,营造井下仿真场景,构建真实的矿井供电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瓦斯监控系统、运输系统和采掘工作面六大系统,满足煤矿开采技术、通风与安全、矿山机电等专业及专业群学生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岗位能力,如图1所示。
将模拟矿井建成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 云南省有煤矿从业人员20万。我院模拟矿井设备设施完善,可用于开展煤矿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学员在真实的生产场景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有利于提高培训和鉴定的质量。
将校内模拟矿井建成煤炭科普教育基地 我院模拟矿井投入使用后,将成为云南省唯一的煤矿科普教育基地。可实现“三个面向”,即面向各类职业院校的师生开放,面向社会开放,面向公众普及煤矿科学技术知识,充分发挥模拟矿井在煤炭科普教育中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
我院模拟矿井选址在学校足球场地下,设计和建设方案以典型煤矿为参照,紧紧围绕煤矿专业及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设置模拟矿井的基本功能。为此,学院组织教师深入煤矿企业调研,收集有关资料,拟定模拟矿井建设方案。经校专家论证,由云南省设计院参照特殊实验室设计规范,完成模拟矿井工程设计,井巷总长度673.7米,工程概算1000多万元,2010年5月开工,现已完成井下工程建设,正在进行模拟矿井六大系统设备安装,2011年11月将投入使用。
图1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模拟矿井平面图
[1]陈德清,钟燕瑾.提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
[2]洪敬宇.工程造价专业“模拟岗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3]李芸,毛建明.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其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4]黄蕾,刘凡.高职院校教学实训模式构建技术研究[J].当代经济,2008,(23).
[5]彭跃湘,胡佳英.基于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研究[J].成长教育,2009,(7).
[6]彭元.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周蔚,彭志刚,胡江.煤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及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8]张福荣.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
[9]吴敏,赵荣辉.高职院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G717
A
1672-5727(2011)11-0165-02
张云星(1957—),男,上海市人,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与煤矿机电。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