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军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义乌 322000)
基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计算机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陈志军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义乌 322000)
结合计算机信管专业在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分析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和技能的要求,本文从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意义、构建理念和思路、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基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的构建。
俱乐部;教学模式;计算机信管专业;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各高等职业院校在领悟纲要精神的同时,也都在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以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计算机信管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计算机信管专业课程体系,融“教、学、做”于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俱乐部教学模式首先是面向学生的扬长教育,要求学生通过个人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俱乐部。各俱乐部以校企合作项目作为学习的重点,通过教师辅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俱乐部的学生亲自到企业体验学习,以此来达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中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俱乐部教学模式也以这样的规格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此专业的知识体系,投入到系统的实践环节和具体实践中去。俱乐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虽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有些基本问题仍未解决,最主要的表现在:教师辅导的课时如何解决,校企合作项目怎么去找,如何监督俱乐部项目的实施情况等,而导致这些问题直接的原因就是缺少一个合乎这种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
实现形式自主 在同一个专业内可以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以一个专业方向作为一个俱乐部,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既不受班级、教学进度和内容限制,又遵循教学规律完成教学任务。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优化课程安排 俱乐部教学模式突破了专业课程安排上的限制,有利于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在内容上,俱乐部选择学生感兴趣、有利于学生今后自我发展、有一定实用价值和易于开展的案例和项目;在教材上,俱乐部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通过实践来理解理论;在方法上,俱乐部注重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力,让学生大胆参与各项竞赛活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专业氛围 为形成较高层次的、多元化的专业学习氛围,计算机信管专业有目的、有计划地开设了三个专业俱乐部,即“软件开发俱乐部”、“电子商务俱乐部”及“多媒体技术俱乐部”,积极举办和参与各种专业竞赛活动,培养俱乐部里面的专业骨干,在推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促进我院计算机竞技水平的提高。同时,专业俱乐部教学还让学生直接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有利于解决学生与社会隔离的问题。
俱乐部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是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壮大自身办学实力的“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办学理念。面向市场,就是要以市场和企业需要为目标来设置专业、调整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面向学生,就是要了解、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要特别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并发扬学生的长处,俱乐部教学模式就是很好地利用这一点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面向实践,就是要为高职学生提供、创设尽可能多的实习、实训、勤工助学等实践机会,并改造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实践。计算机信管专业通过俱乐部的建设,积极推动课程体系的设置,由企业高层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使得校企合作更紧密,办学思路更清晰,办学理念更明确。
以往课程体系的开发都是以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为宗旨,符合职业和地方特色要求且对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后形成自身体系来进行有效教学。教学改革总是需要过程和时间,俱乐部教学模式就是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并在改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来逐步完善教学改革的成果。要从俱乐部教学模式出发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和构建(见图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产业结构决定专业结构、技术水平与结构决定人才培养规格、人才结构现状及需求决定就业结构,因此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我们时刻遵从“面向市场”的理念,以市场和行业企业需求为目标,通过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论证指导,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一步保障课程体系的合理性。
确定专业方向 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后,通过对职业岗位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技能和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对技能和相关知识进一步细化,形成合理的专业方向。因为计算机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各个高校都有计算机相关专业,但是市场需要的“专”和“精”的学生不多,专业俱乐部教学模式就是通过确定专业方向,发挥学生长处,让其能在普通毕业生中突出“专”和“精”的特色。我院计算机信管专业在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由行业企业专家论证,形成专业技能汇总,给本专业确定了信息系统开发方向、电子商务方向和多媒体技术方向三个专业方向(见表1)。
表1 专业能力(技能)要求表
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能力的复杂程度序化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遵循职业成长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能力分步分解和能力逐步递进的方法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论加工,选取真实的典型产品(服务)为教学载体,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形成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结构(见图2)。
图2 课程体系结构图
高职院校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科学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动摇。计算机信管专业通过俱乐部建设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是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市场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更加坚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对我院计算机信管专业自身条件的优化、办学条件的提升和解决原本存在的问题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促进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基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构建,由于围绕市场和企业需求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校企合作。以俱乐部的运作来实现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借助高校的科技与人才优势定向对企业进行新产品研究开发、技术转让、工程支持和人才培养等,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生产效益的提高。企业可以把一些小型项目放到俱乐部来完成,学院可以请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将企业技术骨干对学生的培训纳入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共建课程体系的方式,也可以更加紧密校企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同时,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有良好的实习和实训基地。在目前教育投入普遍不足的现状下,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实习、实训条件,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解决学校实践教学的困难。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有形资产就能成为高职教育十分宝贵的社会教育资源。无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都要体现“双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把平时一些俱乐部的上课和培训都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形成一门选修课,既解决了教师课时问题,也解决了教师积极性的问题,让教师在俱乐部的指导工作不再是义务劳动,而是正常上课,无形中也提高了对授课教师的要求。通过加强专业俱乐部的建设,可严格要求指导教师提高授课和指导质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同时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机会,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和学习,为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架起一座桥梁。此外,各种锻炼和指导也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由讲台到企业,再由企业到讲台,优化师资力量。
[1]陈志军.计算机专业俱乐部:践行“三个面向”办学理念的新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9,(2):62-63.
[2]宋烨.基于职业导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0,(15):249-250.
[3]陈亮,陈丽芳.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3):34-37.
[4]孟繁兴.基于CDIO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0,(11):98-100.
[5]李广松,罗杰红.基于项目导向的高职多媒体技术课程体系的构建[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7(3):115-117.
[6]梁国浚,刘德强.计算机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2(4):15-17.
[7]贾少华.高职必须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6).
G712
A
1672-5727(2011)11-0062-02
陈志军(1982—),男,浙江义乌人,硕士,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及职业教育。(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