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校开展太极拳课程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1-11-06 06:58王广楠
武术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太极拳体育大学生

王广楠

(华侨大学体育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福建省高校开展太极拳课程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王广楠

(华侨大学体育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福建省华侨大学、仰恩大学、泉州师范学院三所高校的学生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选课人数多,且选课比例女生多于男生,并且对太极拳的练习作用和意义能给予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存在着师资短缺、对太极拳知识缺乏等问题。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为太极拳在高校的普及和深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普通高校太极拳现状对策

1 前言

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原则突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且要求加强“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和“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太极拳源远流长拳理博大精深乃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之瑰宝。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对传统的体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体育教学从单纯的传授运动技术技能为主,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选项课、选修课和保健课,在较大范围内增进了练习者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掌握一两项终身锻炼的方法。本文通过对福建省三所不同的高校太极拳教学状况及学生参加太极拳学习的心理趋向的问卷调查及归纳分析,了解了大学生对太极拳教学开展的意向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是促进体育教育通向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福建省华侨大学、仰恩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法

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深入教学第一线,采集实验数据。

2.2.2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有关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2.3 专家访谈法

对民间传统武术家马俊龙和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博士王震副教授进行访谈探讨太极拳在高校深入开展的其可行性,太极拳教学在高校发展的重点方向及对策。

3 结果与分析

太极拳内涵丰富、健身益智效果好、动作优美,不受场地、器材限制,且能更好地体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此备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目前全国许多高校已把太极拳列为体育课内容之一,这对正在增长知识、成长身体的大学生而言大有益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遵从“健康第一”的原则,将24式简化太极拳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对适应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由24式简化太极拳的特点所决定的,其特点是动作结构和整个套路安排符合由简至繁、先易后难的原则。全套动作易学易懂,易于掌握,既不复杂,又能充分体现太极拳动作的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的特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特征,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健身、娱乐价值,成为适合高校大学生从事的一项体育活动。公共体育普修课属于普及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并且能够掌握一定的终身体育技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1 福建省高校大学生普修24式简化太极拳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福建省华侨大学、仰恩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大一、大二的学生,采取立意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调查情况表见表1。

表1 福建普通高校大学生开展24式简化太极拳情况调查表(%)N=642

由表1可知:在选取的华侨大学、仰恩大学、泉州师范学院三所所高校随机抽取大一、大二学生642人,其中男生为247人,占到38.44%;女生为395人,占到61.56%。由此可以看出,高校选修太极拳这一体育课程女生远远多于男生,原因是高校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她们不宜参加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转而喜欢参加一些对抗性较小、身体接触少、趣味性强、能够充分体现女性阴柔之美的体育运动项目。大二学生多于大一的学生,原因是大多数高校大二开设体育选修课,大一开设体育必修课,有些大学一年级未开设武术课,因此造成学生选课选择的余地较小。

3.2 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态度情况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很高锻炼价值的健身运动。自太极拳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以来,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许多高校成立了太极拳协会并将太极拳作为武术选修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从对福建省三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太极拳比较喜爱(见表2)。

表23 所高校大学生对学习太极拳的态度(%)N=642

由表2显示,有17.9%的大学生非常喜欢太极拳项目,有39.4%的大学生较喜欢太极拳,这说明了太极拳在高校大学生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3.3 福建省普通高校太极拳选项教学开设的具体实际

从太极大师们教学总结的访谈中得知,太极拳是内家拳,太极拳的核心是松空,最高境界是精、气、神合一,而要到达这种状态至少需要持续不间断练习两三年时间以上,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堂中的有限时间内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是很难的。从高校体育教学计划中可以了解到,体育课程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学时两年共144学时左右,如果两年一直坚持学习太极拳,也不过144学时,更何况大多学校只开设一年甚至半年,在如此少的时间内,想让学生领悟太极内涵,保证太极拳动作形式的正确性的确有一定难度。更何况大多数太极拳授课老师都不是专门修习太极拳出身,其自身的太极功夫也是十分有限的,对太极拳教学的实质把握上可能会有所偏差。

3.4 对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心理趋向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大学生将太极拳作为终身锻炼的重要项目,这表明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它动作刚柔并济、螺旋缠绕、步法轻盈、内容丰富,配上与太极拳节奏、风格和谐的乐曲,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练习的兴趣,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经常参加锻炼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和弹性,提高人体各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血输出量增加,有助于脑细胞供血供氧,增强大脑的思维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敏锐的思维有着很大的益处。正因为太极拳对身心健康有如此作用,从而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3.5 学生对太极拳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育项目内容的选择,对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见表3)。

由表3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健身性项目比较感兴趣。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多增加健身价值高的体育项目,力求达到学生生理、心理和终生健身的需要。太极拳运动与学生锻炼的目的趋向基本一致,从3所高校安排的太极拳教学时数来看,都能保证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但还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欲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多安排一些太极拳项目的教学。

表3 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内容及锻炼目的的选择

4 福建省高校普及太极拳的对策

4.1 转变教师观念

教学改革难,难就难在教师的观念转变。教改开始之时,教师的思想要统一。要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教师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太极拳,看录像,规范动作、统一标准,为太极拳的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改变太极拳学习过程的侧重点

从太极拳的特点中不难看出,太极拳运动重在韵合,不像田径、体操等现代体育项目重在形似,“形似”可模仿,“韵合”靠内悟。而我们在教授太极拳时,老认为太极拳内涵是在熟练后才能体会,所以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身形、动作规格、演练水平,而忽略了内在松静状态,肌肉感觉的体验,导致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拳就只注重花架演练,而走入习练误区。所以,尽管是初级阶段的学习,我们也要抓住太极拳运动的核心而展开教学,最好先借助十三式中一些基础简单的架势练习,如:无极势、起落势、分鬃势等体验心静体松,气息绵绵,虚领顶颈,意念集中的感觉,每节课前多做些这样的练习,对太极拳套路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及早感悟太极神韵。

4.3 将养生理论贯穿其中

在太极拳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会打太极拳,更要让学生了解太极原理,了解中华民族的养生理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民族传统养生观,使学生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及太极拳的种类以及拳理有所了解。

4.4 普及后要巩固、提高

太极拳在大学生中普及后,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到巩固与提高。措施一,举办太极拳提高班;措施二,组织太极拳、械班级对抗赛;措施三,组织全校性太极拳教学比赛;措施四,与有关组织竞赛单位联系,参与太极拳、械的表演和比赛。以比赛促教学,以比赛促训练,以比赛促巩固与提高。

5 结论

(1)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太极拳运动将越来越显示出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首先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次它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要求,即运动量适中,无须标准的场地设备,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效果显著,是大学生走出校门后可终身锻炼的项目,可使学生终身受益。

(2)24式简化太极拳按照国家体育课教材规定,在福建普通高校已普遍开设此门课程,并以其健身、保健等价值受到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喜爱,在高校普及太极拳势在必行。太极拳在高校广泛的普及,必将进一步推动高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活跃大学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观的逐步形成和学生对中华体育文化的了解。

(3)高校要重视健康教育,注重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通过学习太极拳,使学生真正掌握终身受益的健康知识与健身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乔松茂.武式太极拳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0-24.

[2]青山石恒.杨式太极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6-8.

[3]高力翔,王宗平,顾俊杰.太极拳教学对大学生保健意识的影响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1).

[4]陈青山.论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

[5]段黔冰.大学生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

[6]常生,陈及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

[7]马虹.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334-353.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Carrying out Taijiquan Class in Fujian Universit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ang Guangnan
(P.E.Department of HuaQiao Unversity,Quanzhou Fujian 362021)

The article wit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literature,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does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conditons of the simplified 24-Taijiquan teaching in Yang-En University,the 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Normal College of Fujian Province,and finds out that:university students has high enthusiasm in Taijiquan study,with great interest,more paticipants,and more girls than boys,and they hav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n the roles and meanings of Taijiquan practice.But the problems are shortage of teachers,less knowledge of Taijiquan.The paper then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for Taijiquan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finds some theoretical evidences for ite better popularization.

universities Taijiquan current situations countermeasures

G85

A

1004—5643(2011)01—0082—03

王广楠(1981~),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太极拳体育大学生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42式太极拳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