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凌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昆明 650031)
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英语听力心理特征对比分析
李爱凌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昆明 650031)
以云南民族大学2010级非英语专业部分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探究这两组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的心理差异,以便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听力;心理差异
环境、文化和语言三者交互作用,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非经济活动中心,甚至偏远地区。生活的环境多为多语言环境。存在的环境因素让很多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就接触两种以上的语言,自然而然地培养了与这些语言有关的听说能力。但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少数民族学生的表现差强人意。对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之所以能够对生活中相关语言具备听说能力,主要是由于长期的接触造就的。汉语学习也一样,学校教育和生活环境也为他们提供了锻炼的环境。可是,英语学习不具备以上条件。听力训练设备是提高英语能力的外加条件,除了学校提供的英语听力训练外,心理条件也是影响英语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以往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学生比汉族学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略弱,记忆力程度也相对低。在学习中,学生表现出过度紧张、容易焦虑等学习心理障碍。环境条件和心理条件都会影响或阻碍学习能力的发展,影响学习的动机水平。
虽然少数民族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的研究都突出了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1-6〕,但是和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也有语言优势。生活中的多语言环境培养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只要适当地给予方法的指导,其学习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并且,少数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培养了学生活泼、开朗、好奇心强的特点,这些特点让他们勤学,乐于接受新事物〔7〕。只要教师给予适当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都表现出积极上进的特点。
基于以上学习特点的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被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被进行了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可以了解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方面的心理差异:对自身英语听力学习的期望、对自身英语听力能力的估计以及实际的英语听力水平。调查对象均来自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东南亚语学院共11个专业的大学生,其中包括回族、白族、彝族、傣族、纳西族、傈僳族、怒族、苗族、哈尼族、藏族、普米族、壮族、佤族、拉祜族、布依族、满族、蒙古族、景颇族18个少数民族。两组被试的三个分值除了进行组间(汉族大学生组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组)对比外,也进行组内(如汉族大学生组的期望值、估计值和实际值之间)对比。通过组间和组内对比,可以了解在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之间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心理期望、对自身英语听力能力的估计和实际水平之间有何差异,并探讨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可能因素。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云南民族大学2010级11个专业5个班中选修视听说课程的学生334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62人,女生272人。汉族171人(占51.2%),少数民族163人(占48.8%),包括彝族60人(18.0%)、白族40人(12.0%)、回族20人(6.0%)、傣族9人(2.7%)、哈尼族7人(2.0%)、壮族4人(1.2%)、纳西族3人(0.9%)、苗族3人(0.9%)、傈僳族3人(0.9%)、藏族3人(0.9%)、佤族2人(0.6%)、拉祜族2人(0.6%)、布依族2人(0.6%)、普米族1人(0.3%)、怒族1人(0.3%)、满族1人(0.3%)、蒙古族1人(0.3%)、景颇族1人(0.3%)18个少数民族。彝族、白族和回族所占比例为36%。
(二)研究工具
问卷设计:问卷采用百分制评分,包含以下三项内容:①听力考试期望得分:研究对象期望自己期末听力考试得到的分数,旨在测评被试的期望值。②听力考试估计得分:研究对象评估自己期末听力考试会得到的分数,旨在测评被试自我能力的估计。③听力考试实际得分:研究对象期末听力考试实际得到成绩的分数,反映被试实际能力。
(三)研究方法
期末考试前一周现场发放问卷,学生各自填写问卷的第①、②项内容,完毕后当场回收。问卷发出334份,收回334份,回收率100%,无无效问卷。问卷第③项内容待考试成绩公布后,由研究者一一对应填写,无缺考者。研究过程中被试高度合作,问卷完成质量高,数据可信度高。
(四)统计工具
采用SPSS17.0进行PP图、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统计学差异及其意义。
数据分析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前者用于分析两组间对比的数据,后者用于两组内的数据对比。为了进行以上两种检验,首先采用了PP图检验数据是否呈正态分布,确保检验的有效性。
(一)正态检验
本次调查分析问卷的目的,是试图发现少数民族和汉族两组大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期望、对自己水平的估计和实际水平各值之间是否有差异,以及这两组对比后,以上三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要检验两组独立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就要分析样本数据。如果两组数据连续且分别呈正态分布,那么可以采用t检验,否则可采用非参数检验。SPSS17.0版的PP图被用来进行正态性检验。经检验,这组数据分布与正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可以认为服从正态分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听力考试期望得分、估计得分和实际得分均数比较
(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及分析
配对样本t检验主要用于分析汉族大学生组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组两组的组内各数据对比。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组内各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学生均表现为期望得分高于实际得分,实际得分高于估计得分。提示两组学生中均存在有低估自己能力的现象,同时,他们都对听力水平设定了比实际水平高的期望值。
期望是人们在对外界信息不断做出反应的经验基础上,或是在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需求基础上,所产生的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8〕。从学生的期望值上可以看出,过去的经验或者当前的刺激使学生本人对自己的听力成绩做出了一种预想。过去的经验或者刺激可能是来自家长和教师的期望、社会的需求(四级考试或者找工作)等,这些因素都会让两组学生设定了比自己实际能力更高的期望值,并符合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要求。以往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来自教师或家长、或是社会的期望,都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正向的影响,能够增强学习动机〔9〕。在期望值的设定上,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没有太大差别。
两组学生的估计值均低于实际值表明,学生对自己的口语水平不太了解。这和初高中的英语学习情况有关。初、高中的英语学习主要注重的是读写训练,实际的听力训练和测试相对缺乏。过去的经验让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不太了解,因而导致估计值低于实际值。
通过组内各值的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大学生都需要进行更多的听力练习,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听力水平,达到期望值。也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进行学业自评,调整学习方法。
(三)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及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检验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组间各值有无差异。两组学生中,汉族大学生的期望得分、估计得分和实际得分均略高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两组学生的期望得分与估计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学生的实际得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学生听力考试期望得分、估计得分和实际得分的均值比较
如上所述,无论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还是汉族大学生,他们对听力的期望值都高于80分,这可能和他们共同面对的目标有关,即四、六级英语考试和毕业后找工作时的英语要求。两组学生对自己的听力水平估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值均低于实际值。这个结果与过去的学习经验有关。中国学生的学习重点主要集中于阅读,听力训练相对有限,并且,教师在进行阅读讲解时,多用中文表述。这些原因都会让学生相对更了解自己的阅读水平,而对自己的实际听力水平倾向于低估。
两组学生的听力实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大学生的分值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没有太多英语语言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语言和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设备以及课后使用的电脑等可提高听力能力的设备。显然,与汉族大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条件是不足的,因此,在实际分值中,汉族大学生的成绩会相对好一些。
经过分析和对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无论是汉族大学生还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英语听力设定的期望值都高于实际水平;②两组学生都低估了自身的听力水平;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听力水平低于汉族大学生。基于这些结果,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以学生的期望值为目标,帮助学生在听力策略上进行调整,逐步实现目标。②在教学中以英语为主,并辅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并引导学生如何在课外进行有效的听力训练。③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情况,应多加鼓励,并协助他们发现有效的学习方法。总之,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都需要进行长期的、有策略的训练。些许不同的是,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过去的学习特点,要辅之以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辅导,才能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听力上有所提高。
〔1〕黄朝宾.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学习心理差异及教育策略探索〔J〕.贵州民族研究,2004,24(2):171-175.
〔2〕何莹,张庆林,李红.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3):44-47.
〔3〕谭清.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英语听力策略实证调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7,18(1):101-107.
〔4〕马依热·米吉提.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心理分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18-20.
〔5〕陈宗麒.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学习探研〔J〕.青海社会科学,2005(4):142-144.
〔6〕程明霞,韦英醒,林泳海.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与汉族发达地区中学生写作比较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1):87-94.
〔7〕陈慧,林丽菲.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学习特点研究〔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15(4):58-61.
〔8〕王卓亮,林钟敏.大、中学生自我学习期望心理的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5-129.
〔9〕胡咏梅,杨素红.学生学业成绩与教育期望关系研究:基于西部五省区农村小学的实证分析〔J〕.天中学刊,2010,25(6):125-129.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English Listening between Minority and Han College Students
LI Ail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Kunming 650031,China)
The paper takes part of non-English students in Grade 2010 as research object and sorts the students into two research groups:Han group and minority group.Students'psychological difference in English listening is studied so as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 and quality.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English listening;psychological difference
H319.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2345(2011)11-0080-03
2011-05-23
2011-09-07
李爱凌,讲师,主要从事二语习得研究.
(责任编辑 杨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