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性与职业性协同发展的应用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2011-11-02 08:44陆克斌王永凯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应用性课程体系职业

陆克斌,王永凯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230088)

教育性与职业性协同发展的应用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陆克斌,王永凯

(安徽新华学院,安徽 合肥230088)

从社会需求出发,阐述了应用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立足国家职业标准,提出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是既着力于发展以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性方向,同时注重课程体系教学中的教育性要求。

应用性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国家职业标准;教育性;职业性

应用性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应立足培养“基础较厚、口径较宽、注重实践、善于应用”的应用型本专科人才。要解决好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努力做到按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以鲜明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提高学校的竞争力。本科院校的应用性直接体现在它是教育事业中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部分,也是其目标指向。应用性本科院校发展的规模、质量和速度,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才需求应运而生的应用性本科院校,其根本的社会定位必须是主动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主战场,以满足市场对现代化第一线人才需要为前提,以胜任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培养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从人才需求上看,应用性人才大体上分三个层次:技术型操作人才、商务型实务人才和战略型管理人才,其中战略型管理人才一般需要学生参加就业后,在企业中经过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再培训才能满足需求。应用性本科院校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阵地,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已经成为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因此,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国家职业标准与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职业标准》是指在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职业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鉴定比重四部分,其中工作要求为国家职业标准的主体部分。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将职业资格等级划分为五级,分别对应为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与高级技师(一级),并制定有不同的工作能力要求。即《国家职业标准》是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国家标准体系,反映当前职业对从业人员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其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主要参照标准,它具有影响和规范职业教育的作用。我国的职业分类大典中,将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但没有给出职业岗位。实际上,一种职业往往有多种职业岗位(或称“岗位群”),所以,高校专业培养方案应依据职业,而不是职业岗位进行开发。其职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以及态度素养目标均应采用行业分析法,结合职业标准构建课程目标。另外,我国职业标准体系还处在不断健全中,很多标准陈旧、过时,跟不上职业岗位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因此,不断更新的行业技术标准也要作为课程设置的重要参考依据[1]。

国家职业标准制定过程:首先对工作要求分析形成职业功能,然后对职业功能分析形成工作内容、技能要求。标准的内容是通过工作分析而不是通过学科分析得出的,能力体现在职业活动或工作任务中,能够完成某一等级全部技能要求中提出的工作任务,就具备了这一等级的职业能力。因此,标准[2]是进行评价和管理的必要条件。技能要求表实际上就是一份任务技能清单。

以“厚基础,宽方向,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强化学生就业适应性”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相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是应用性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与职责。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按照专业学术要求、社会需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本文提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又称“GPC”人才培养模式。“G”代表的是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P”代表的是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C”代表的是职业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个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环境,使通识、专业、生涯教育“三位一体”,实现全人教育与实用教育的有效结合,最终培养社会责任感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发展潜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图1 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要符合“应用性”内涵的要求

应用性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并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具体目标应是:

1、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标准

专业课程标准要涵盖企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学生通过在校的三到四年学习.不仅能掌握专业知识、就业技能,而且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又能顺利获取与专业相关的一张或多张如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实验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

现代应用性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出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构建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方向能力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包含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开发应用性专业课程体系要对工作流程具体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应依据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岗位划分专业方向,设计课程体系,并要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3、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

应用性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从岗位需求出发,要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课程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内容能满足本行业岗位或多岗位转换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并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在注重课程设置现实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动态性和前瞻性,要不断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这是当今时代赋予应用性本科院校的使命。

(二)坚持“整体养成、通识教育与专业应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性原则

1、“整体养成”主要指按照素质教育要求,通过通识教育方式达到健全人格与“全人”培育效果,发展学生全面的人格素质,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成为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身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载体;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业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核;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之本。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杨启亮教授在《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一文中指出教学的教育性的张力,也就是跨教学论学科边界的融会贯通于大教育的张力。思考的关键是对“不止于此”的张力的解释应有个“必基于此”的底线[3]。例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总体要求,原则上实行大类培养,即“前期趋同(大类专业基础平台趋同),后期分化(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分化)”为原则设置课程。通过“商务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来实现“大专业”的目标,解决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广度问题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商务基础模块”以普及基础商务知识为目的,辅以基本一般业务技能的培训。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后,能了解一般的商务及管理知识,学会将来到企业岗位后起码应具有的一般业务技能,这些技能培训包括:提高打字速度的培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培训,学会使用常用软件的培训,学习网络互联及制作一般网站的培训,学习防护计算机及网络安全方面基本技能的培训等。“专业模块”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有一个较为宏观的了解。在教学安排中应考虑理论和实验各占一半,实验内容的设计要能生动体现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而不应向学生强制性灌输高深的专业理论。比如,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信息搜索的技巧,网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使用,网上支付平台的操作,学习制作一些小型的网站,建立校际的学生网上超级市场等,让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变得愉快而有趣。其模块化体系教育模式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模块化体系教育模式示意图

2、通识教育课程要根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认真研究和科学构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课程模块体系。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坚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构建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大类专业基础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核心方向教育平台课程——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四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以形成专项职业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模块课程和“双证”课程,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能力为主线,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要加大课程内容改革和基础课程整合力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有前瞻性和相对稳定性,不允许因人设课或因无人而不设课。

3、通过“专业方向模块”的准确定位,实现“多方向”的目标,解决应用性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问题,尽量避免人才培养不专不精的问题。“专业方向模块”的设计要体现民办应用性院校的培养特色,对该模块的设计也是最具创新性的。学校应根据师资及教学资源方面的优势,精心挑选专业方向,参考各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制定“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把不同专业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织起来,协同具体专业教师一起合作编写“专业方向模块”的专用综合实训教材,让学生在实训中体验各交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与连贯性。

(三)坚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职业性原则

应用性本科院校其教学核心质量标准为“职业能力”的获得。其主要能力要求不但是对技术知识的应用,能在工作一线调动所需资源,完成相应专业(教育职业)的技术应用任务,同时,完成任务的难度、范围、质量要求参考相应层次的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水平,还要考虑社会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职业能力”要求的是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更是技术知识、工作程序知识的系统化,同时还要强调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基础上提升的关键研究能力。其中,职业能力的结构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两部分。前者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表示要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相应知识,还要有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有基本职业能力层面的社会能力,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是具体的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职业能力”的具体规格为:首先是知识要素。包括工作岗位相应任务所包含的必需的理论知识。具备相应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所必需的逻辑思维知识、人文社会知识和职业道德知识;还有隐性知识,即工作现场程序性知识、完成要求任务的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积累。其次是能力要素,包括具有工作现场的职业能力。能快速学习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能对劳动和技术进行设计、强有力地支配生活和工作环境,能参与促成社会向着积极的方向改进。具有工作所需要的合作能力、公关能力。最后是素质要素。包括具有本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素质和品格,文化基础素质,创造、创新素质,责任感、信誉感和职业个性,能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生存素质和能力,能适应环境、扩大自我实现可能的人。

通过到企业实地考察发现:企业更看重应用性人才的开拓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企业对毕业学生信息沟通能力要求较高,要求从业的高校毕业生需要有学习新知识的意识,熟悉计算机及互联网使用的基本技能,懂得贸易知识、消费心理学、谈判技巧、客户关系管理、帮助顾客解答疑难,实现企业和顾客的互动沟通,满足顾客个性化要求。关于高校学生需要培养何种能力的问题,大部分企业认为主要是实践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那种只会埋头工作、不善于与顾客沟通的大学生是难以立足的。因此,要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性、系统性,例如“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其中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都是很好的课程整合模式[4];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合理安排实验、课程见习(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结语

企业对应用性人才在能力和素质上的要求都很高,他们希望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现在摆在高等院校面前的难题是:既要把握好专业的广度,又要把握好专业的深度,还要培养有专业技能的人。因此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指出立足于国家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按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在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前提下,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整合,突出强调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即大力发展以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性方向。同时使学生通过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形成较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认识和了解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发展自己全面的人格素质与广阔的知识视野,即满足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中的教育性要求。

[1]张麦秋,王绍良,贺召平.高职专业培养方案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6):33-34.

[2]陈玉祥.从标准的内涵看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J].中国高教研究,2007,(7):35-37.

[3]杨启亮.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J].教育研究,2008,(10):21-26.

[4]张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J].中国高教研究,2008,(1):63-64.

On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System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for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LU Ke-bin,WANG Yong-kai
(AnhuiXinhuaUniversity,Hefei230088,China)

From the social needs,the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the course system institution based on national occupational standards,and the goal of constructing course system proposed is both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kills development as the basis for the occupational direction and on the edu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requirements.

application-orientation universities;curriculum system;national occupational standards;educational;occupational

G712

A

1009-9735(2011)01-0063-04

2010-12-07

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民办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实证研究”(2008jyxm394);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民办应用型高校办学机制研究”(20101144);安徽新华学院重点教研项目(2010jy011)。

陆克斌(1974-),男,安徽肥东人,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系主任,副教授,硕士,合肥工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系统决策与知识管理;王永凯(1957-),男,安徽肥西人,安徽新华集团副总经理,安徽新华学院执行董事,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应用性课程体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对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探析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写作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人的行为方式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
既有检测技术在老旧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应用性分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