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法优选桑菊饮水煎煮工艺研究

2011-11-01 03:21金仲达朱惠中赵劲草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2期
关键词:煎药浸出物芦丁

金仲达 朱惠中 赵劲草

(苏州医学院附属常熟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正交试验法优选桑菊饮水煎煮工艺研究

金仲达 朱惠中 赵劲草

(苏州医学院附属常熟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目的优选桑菊饮最佳水煎煮工艺。方法以芦丁、绿原酸、浸出物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四个因素,对桑菊饮的水煎煮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水煎煮工艺为:浸泡30分钟,加饮片总量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30min。结论优选得到的最佳水煎煮工艺稳定、合理。

桑菊饮;芦丁;绿原酸;水煎煮工艺;正交试验

桑菊饮是一剂辛凉解表传统汤剂,出自《温病条辨》卷一,由桑叶、菊花、杏仁、薄荷等八味药组成。具有宣肺止咳、疏风清热的功能,常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初起之证,临床疗效确切[1]。中药汤剂是中药的传统剂型之一,汤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汤剂影响疗效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汤剂中煎出的有效成分,因此要发挥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必须要尽最大限度的煎出有效成分。2010版中国药典中桑叶、菊花的含量测定项下分别以芦丁、绿原酸为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在本方中桑叶、菊花为君药,其主要有效成分分别为芦丁、绿原酸。芦丁具有抗炎、抗病毒等作用[2],绿原酸是菊花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3]。因此选择芦丁、绿原酸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并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最佳的工艺条件。

目前,自煎药机1996年从韩国进入我国,其优于传统煎煮的独特优势已普遍被大家所接受[4,5]。据文献报道,金仁达[6]等按相同加水量,提取时间等对黄芩、金银花、黄柏等进行提取,以药材中的标志性成分作定量指标,结果证明在相同时间内,煎药机煎煮中药成分溶出率明显优于传统砂锅。同时证明,第2次提取仍有60%~80%的溶出量,提示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煎药机一次煎药法欠妥。本实验综合了各方面因素,通过煎药机煎煮优选出了桑菊饮最佳水煎煮工艺,为制订一套针对不同煎煮要求复方汤剂的规范化煎煮工艺提供参考,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用药,满足临床要求。

1 仪器与试药

仪器: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LC-10ADVP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SPD-10AVP紫外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电子天平(FA1104);KQ-500B型超声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水浴锅(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YFY20煎药机(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试剂:甲醇(色谱纯)、乙腈(色谱纯)、水(重蒸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对照品:芦丁对照品(批号:100080-200306)、绿原酸对照品(批号:110753-200413)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桑叶、菊花、薄荷等饮片均购于安徽丰原铜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并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鉴定。

2 方法与结果

2.1 正交实验设计

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设计,对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加水量进行考察,设定煎药机温度为110℃,压力0.12MPa。以芦丁、绿原酸和浸出物得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提取工艺最佳参数的确定。提取工艺因素水平设计见表1。按处方配比取桑叶、菊花、薄荷等共9份,每份按照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操作,过滤后将所得的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以判断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筛选出在该实验条件下最优的提取条件,实验安排及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5。

表1 水煎煮因素水平表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表3 芦丁方差分析表

表4 绿原酸方差分析表

表5 水提浸出物方差分析表

2.2 芦丁的含量测定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A)-水(B),洗脱程序:0~5min,A为30%;5~10min,A为30%~35%,10~15min,A为35%~40%,15~18min,A为40%~50%;18~20min,A为50%~30%。检测波长:358nm;流速:1mL/min;进样量为10μL;柱温:30 ℃。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适量,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639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储备溶液。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约相当于1g桑叶饮片的稠膏,精密称定,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30min,滤过,滤渣再用甲醇50mL,同法提取2次,合并滤液,减压回收溶剂,残渣用甲醇溶解,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2.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0.0639mg/mL芦丁对照品溶液0.05、0.1、0.15、0.2、0.25、0.3mL,分别置于1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使浓度分别为3.195、6.39、9.585、12.78、15.9755、19.17μg/mL。分别吸取上述各对照品溶液10μL,进样,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值,以峰面积均值(Y)为纵坐标,进样浓度(X)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16.62X-16.473,r=0.9997(n=6)。结果表明:芦丁进样量在3.195~19.17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

2.2.5 样品中芦丁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浓度分别为:0.003195mg/mL,0.01917mg/mL)以及各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每个样品平行进样2次,以外标两点法计算,测定各样品中芦丁的含量。结果见表2、表3。

2.3 绿原酸含量测定

2.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A)-水(B),洗脱程序:0~13min,A为10%~18%;13~30min,A为18%~20%,30~40min,A为20%。检测波长:348nm;流速:1mL/min;进样量为10μL;柱温:30℃。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置于10mL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8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储备溶液。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相当于0.5g菊花饮片的稠膏适量,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45kHz)4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3.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0.085mg/mL绿原酸对照品溶液0.05、0.1、0.16、0.3、0.4mL,分别置于1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使浓度分别为4.25、8.5、13.6、17、25.5μg/mL分别吸取上述各对照品溶液10μL,进样,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值,以峰面积均值(Y)为纵坐标,进样浓度(X)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14.079X-4.4328,r=0.9995(n=5)。结果表明绿原酸进样量在4.25~25.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

2.3.5 样品中绿原酸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浓度分别为:4.25 μg/mL,25.5μg/mL)及各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每个样品平行进样2次,以外标两点法计算,测定各样品中绿原酸含量。结果见表2、表4。

2.4 浸出物得率测定

精密称取各实验号样品稠膏2g,置于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于105 ℃烘箱中干燥3h,取出置干燥器内冷却30min,迅速精密称重,计算浸出物得率。结果见表2、表5。

结果表明,B因素对绿原酸的含量具有极显著性影响,C因素对浸出物的含量具有极显著性影响,其他因素对试验结果未见明显影响。综合芦丁、绿原酸含量及水提浸出物得率的方差分析结果,结合实际应用中病人口服剂量、降低成本、节约时间等因素,最终确定最佳水煎煮工艺为:饮片浸泡30min,加饮片总量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30min。

2.6 最佳水煎煮工艺条件的验证

按处方比例取桑叶、菊花、薄荷等各3份,按最佳水煎煮工艺进行水煎煮,即饮片浸泡30min,加饮片总量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30min。合并水提液,浓缩至浸膏,取样测定浸膏中芦丁、绿原酸含量及浸出物得率,测定方法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与水提正交样品相同。结果见表6。

表6 水煎煮工艺验证试验结果

由表6可见,3次试验所测得的芦丁、绿原酸及浸出物含量与最佳工艺所测得的平均含量相近,说明该工艺稳定、可行。

3 讨 论

3.1 该煎煮方属于解表方,因此在水煎煮过程中,煎煮时间为关键因素。时间过短,苦杏仁等不易煎出,时间过长会导致有效成分尚失,达不到临床疗效。实验结果表明,30min水煎煮的绿原酸的含量最高。

3.2 《中国药典》中桑叶药材含量测定项下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但是在规定时间内不出峰,通过预试,将流动相中甲醇和水的比例作了适当调整,最终确定了该实验中的条件,该条件下分离效果较好。

3.3 该实验为在应用煎药机煎煮的基础上,相关参数的设定,如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有了个具有说服力的比较研究。在进一步推广中药煎药机的道路上,未来的研究方向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煎煮法与煎药机煎煮法的比较,或者局限于单药的煎煮条件研究,而应该针对不同煎煮要求的复方汤剂,在煎药机煎药的工艺条件改进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制订一套针对不同煎煮要求复方汤剂的规范化煎煮工艺,以求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1] 蒋玉珍.从桑菊饮、银翘散的组方探讨辛凉解表剂的配伍结构[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0(2):67.

[2] 蒲秋燕,张艳艳,黄平.桑叶的研究现状[J].科技创新导报,2011(5):7.

[3] 李永霞.湖北产不同品种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2):48-49.

[4] 李毅民,许丽雯,章崇仪,等.机器与传统方法煎药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697.

[5] 梁卫青,郑军献,浦锦宝,等.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检出率的比较[J].浙江中医杂志,2005,40(9):404.

[6] 金仁达.中药煎药机对中药有效成分溶出的研究[J]基层中药杂志,1999,13(2):41.

R282.710.2

B

1671-8194(2011)32-0288-03

常熟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正交设计优选不同煎煮要求复方的煎药工艺研究(编号CS200920)

猜你喜欢
煎药浸出物芦丁
骨疏宁片浸出物测定方法研究*
陇西白条党参浸出物含量分级标准研究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不同产地黄精品种的成分分析
响应面法优化辣木中多糖和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
冲泡条件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
芦丁-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溶出研究
葛根素、大豆素、槲皮素及芦丁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构效关系研究
如何计算煎药的时间
中医院中药煎药室医院感染源的识别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