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美蓉,朱雄才,徐苏凌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7)
以学生职业成长过程为主线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马美蓉,朱雄才,徐苏凌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7)
在学校“五位一体”育人模式指导下,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构建了以学生职业成长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实践中融入行业职业标准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多形式的三农服务为途径来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参照现代企业生产标准扩建实训中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畜牧兽医专业;职业成长过程;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课程体系则是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和指导专业配套资源建设的依据,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有着近8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为畜牧兽医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技能型人才。
自2007年以来,在学校“五位一体”育人模式指导下,畜牧兽医专业按照“在服务中建设,在服务中提升”的要求,在为浙江省畜牧兽医行业主动服务的过程中,基于“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借助与浙江省畜牧兽医局、金华地区畜牧兽医企业建立的政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共同创新了“校企交互”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职业成长过程为主线,重构了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
畜牧业是浙江省农业中最为活跃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的比重要占农业总产值达到23.5%。据浙江省畜牧兽医局的资料显示,2008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1 380亿元,从事畜牧业人员200万人,其中,从事畜禽养殖的技术人员只有1 800余人。
根据对全省各地用人单位进行的人才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迫切需要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占54%,需要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占46%;全省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学历职称普遍偏低,年轻人偏少,年龄断层现象较为严重,全省各地各种规模的养殖场同样缺乏畜牧兽医专业专业人才。
在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定位在培养一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其发展岗位为技术主管或经理,主要从事畜禽饲养管理、兽医临床诊疗和畜禽流行病防控及饲料加工、畜禽品种繁育、畜牧场环境控制等工作,能够解决畜禽饲养与管理生产中比较复杂的技术难题。
以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以学生职业成长过程为主线,设置生产性课程和技术性课程;基于服务专业,针对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成才要求,设置原理性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构建课程体系(见下图)。
该课程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入学一开始就学习畜禽生产的流程,这一阶段学生只要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只要成为合格饲养员便可。然后学习技术性知识和训练技能,知其所以然,毕业时能成为助理技术员。职业素养课程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形成,也符合学生职 业成长过程。
课程体系结构图
课证融合。课程设置突出了能力培养,兼顾素质提升,基于工作过程设置教学项目,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将岗位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引入课程,将现有各职业工种考核的内容融入相关课程,同时,根据行业发展将行业中出现的新趋势、新情况引入课堂,达到课证的融通。
实践教学“全程化”。改变原来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以实验室和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位的课程设置方式,突出实践的地位,将主要专业技术理论教学穿插在实践教学主线上,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全真实训环境,设置专业认知、课程实训、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四种教学类型,进行由简单到综合,从入学到毕业的技术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全过程渗透“人文农学”理念。按照“人文农学”的理念,将职业素质培养纳入教学计划、融进课程教学和技能竞赛之中,将职业素质教育场所从校园、课堂延伸到校外、企业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活化所学知识,增强职业能力。通过校内外的学习和实践,学生的敬业、纪律、竞争意识等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诚信品格、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树立了一种锲而不舍、奋力争先的坚强信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一阶段为生产性课程学习。学生一入学就进行猪生产、家禽生产、草食动物生产等生产性课程为主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畜牧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利用暑期到企业以专业调查方式进行为期5周的生产实习,熟悉动物生产基本流程,成为合格的畜禽饲养员。
第二阶段为技术性课程学习。学生带着在畜禽饲养中碰到的技术性难题进入以技术性课程为主的学习,并融合职业标准,实现教学考证融通;安排到企业进行轮岗生产实习12周,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动物疾病诊治技术,会看病能治病,成为助理技术员、助理兽医。原理性课程是对生产性课程和技术性课程的学习释疑解惑,使学生识原理懂规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并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素养课程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处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做一个合格的新型农民。原理性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主要穿插在1-5个学期中。
第三阶段为顶岗实习。全面熟悉生产流程和掌握专业技能,做好就业准备。
课程体系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课程结构,为此,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进行重新设计,重建核心课程,以适应“板块式”课程体系的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的理念,将行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将企业工作内容纳入课程内容,与企业一起共同建设项目化课程,课程案例选自企业。同时,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主编《动物繁殖实用技术》、《猪生产》等10部教材,其中《动物繁殖实用技术》被列入省级重点建设教材、出版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自编教材5部;建成能供学生自主学习、满足6个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共享资源库。通过与企业共建课程,使课程建设贴近行业产业实际情况,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彩,避免课程建设不切实际,从而提高了学生学的兴趣和教师教的水平。
课程体系的改革对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课程体系落到实处,践行“校企交互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对专业教学团队进行改造。按照“在服务中建设,在服务中提升”的要求,主要通过校企任务合作和多种形式的三农服务来打造符合“校企交互”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一是通过职教教育理论的学习、选派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进修学习和考取高级技师资格证书,使教师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课程开发方法;二是通过参加企业锻炼、为全省培训养殖带头人和示范户、与金华电视台新农村频道一起共同开设《农民课堂》节目、选派教师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担任畜牧企业的技术顾问等形式,使教师熟悉并掌握畜牧兽医相关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优化课程设计思路,提高开发课程和实训指导能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目前,该专业有专业教师19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1名;双师素质、高级职称和青年教师硕士学位分别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4.2%、68.4%和100%;从生产一线聘请兼职教师19名,专兼比达1:1,已形成了一支专兼平衡、优势互补的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根据“校企交互”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需要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来支撑课程体系的实施。按照“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理念,将职业、生产要素融入校内基地,扩建动物养护与疾病诊治实训中心,使学生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有效的训练,熟悉现行企业中已经比较普遍使用的仪器设备。实训中心内设微型猪场、牛场、鸡场,设施较齐全的宠物美容与保健实训场,动物临床诊断、外产科手术实训场,设有解剖台、手术台、药品及手术准备室,多媒体教室,并添置了宠物X光机、呼吸麻醉机教仪设备。实训中心的扩建是实践教学全程化的重要一环,它使学生能在全真的环境中完成动物解剖、动物外产科、兽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猪生产、家禽生产、草食动物生产、宠物美容与保健、宠物疾病诊治等课程的相关技能训练。
G712
A
1674-7747(2011)06-0011-03
马美蓉,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畜牧兽医。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