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阳
(江苏电大武进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校区,江苏 常州 213149)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优化职业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思考
郭晓阳
(江苏电大武进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校区,江苏 常州 213149)
积极心理学主张通过创建积极的环境,促使个体发挥其情绪、品格中的积极因素,形成和谐良性的人与环境的互动。这对优化职业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特别是构建基于扁平化矩形组织结构理论的职业学校德育全员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心理学;职业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与传统心理学相比,其研究对象是普通人,要求用积极、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中人们所体现出的能力、潜力和动机等。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里格曼认为,心理学家有三个使命:治疗精神疾患,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经过积极心理学家不懈努力,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理念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一是引导人们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比如对过去生活的满足感,对现在生活的认同感,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等主观幸福感;二是引导个人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比如自信、乐观、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爱的能力、天赋以及智慧等;三是引导社会各阶层创建积极的环境,通过积极家庭、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构建,促使个体发挥其情绪、品格中的积极因素,形成和谐良性的人与环境的互动。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在学校的工作主要围绕积极学校教育开展研究,主要探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组织系统,创造使学生的能力得以体现、培养、发挥的环境因素,其中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业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优化因为涉及到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值得我们关注。
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中,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积极心理学把积极的组织系统分为积极的小系统,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积极有效的学校以及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还有积极的社会大系统,如建立使公民有责任感、有职业道德的国家法律法规等,积极心理学认为必须把人的素质和行为纳入整个社会系统考察。社会关系、文化规范与家庭背景在人的发展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社会、积极的社区以及积极的组织对人的品质有促进作用。在此理念下,笔者认为采用扁平化矩形组织结构会使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更具生命力。
扁平化管理理论最初产生于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科层组织结构而言的、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扩大管理幅度,在分工负责的同时,更强调系统性、强调分权管理、强调中间层级的减少和各层组织间的相对独立,以追求效率和效益为目的。矩阵组织是在同一组织机构把职能划分部门和按产品划分部门结合起来,是由纵横两管理系统组成的矩形组织结构,一个是纵向职能管理系统,一个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横向和纵向的职权具有平衡对等性。矩阵组织打破了统一指挥的传统原则,它特有的双重指挥链功能,增加了水平方向的沟通联系,避免功能部门或专业部门划分的单一性,其组织内部的指令、信息将同时存在垂直与水平方向的传递形式,减少信息流通的时间。而其结构的建立,亦可以根据系统环境的变化与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无疑使组织的有机综合能力得到增强,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把这个理论运用到职业学校德育管理中,是一种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旨在合理确定管理层次、选择适当的管理幅度、适当降低管理重心、加强部门协作并最终达到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它很好地定位了学校职能部门和系部之间的关系,职能部门和系部构成了一个矩阵,学生就处在这个结构中。
(一)基于扁平化矩形组织结构理论的职业学校德育全员管理模式
1.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可由校长领衔,分管学生的副校长具体主持工作,人员主要由学工处、团委、系部以及教务处和总务处等职能部门主任构成,主要承担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政策的制定,包括提炼德育理念、设定德育目标、指导德育活动及评价德育效果等方面,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既定的方针政策执行。
职业学校德育全员管理模式图
2.在校系全员管理模式下,各系部作为第一线直接和学生接触的部门,将承担绝大多数学校德育主体的管理功能,主要通过四块来完成德育目标。
一是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体系。由班主任操作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量化评价管理,一日一评价,一周一公布,系部和学工处分管主任进行过程管理,实施量化考核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品质的驱动力,营造一种相互竞争与相互监督的整体氛围。
二是学生活动、自律体系。学生除了在课堂学习,有很多时间是处在活动当中,职业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就是在学生喜爱的活动中进行德育熏陶,作为管理主体的各系部应该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安排下,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其中自律也是重要活动之一。学生自律一般可以根据各系情况设立文明监督岗,通过学生自治来达到自律的目的。实践证明,职业学校学生文明监督岗在学校德育管理过程中可以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三是班主任工作体系。在整个学校德育体系中,系部处于主体管理地位,那么在系部具体德育实施过程中,班主任毫无疑问是管理主体。班主任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能否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一般职业学校每班都配备班主任,德育理念的接受、德育目标的理解、德育方法的实施、德育效果的展现都离不开班主任卓有成效的工作,而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尤其需要班主任老师拥有更好的耐心,付出更多的精力,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需要得到学校所有职能部门的理解与支持。
四是德育导师制。这是学校德育实行全员管理的重要环节。按照传统的眼光,班主任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体,但是班主任由于时间、精力受限的原因,很难对每个同学实施长期个性化的德育教育。实行德育导师制,就可以较好解决这一问题,目的是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分解,让班级的任课教师承担部分任务,更好地对同学进行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教师自愿选择的情况,每个任课教师可以担任5名左右同学的导师,从学习、生活、品质和心理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既教书又育人,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充分体现职业学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由此也可以形成管理合力,优化管理体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在关心、帮助、引导他的发展,同时,也让家长感受到职业学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与措施。为此,学校学工处应该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对德育导师的具体内容、实施办法以及实效考评等提出全面的实施意见,力求规范化、制度化。
3.学生处、团委。学生处、团委应该是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最主要的成员,他们主要承担的是学校层面德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德育内容的完善,德育方法的改进,德育效果的检验,同时,在全校发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功能,在此学生处、团委应该发挥德育一体化功能,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下,共同策划、共同制定,共同活动,切忌学生处、团委德育一条心,但活动两条线,各系部也要随时注意和学工处、团委协调各项德育事宜,确保系部、学工处及团委在统一德育目标之下的协同发展。
4.教务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主要承担德育载体以及安全保障功能。教务处安排的教学活动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上课的同时也在转变学生的思想,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学校德育的载体,而总务处等学校职能部门在全员德育的理念下一方面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另外,所有人员也必须时时处处紧挂德育教育之弦,为学校德育创造良好的空间和环境。
5.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体现及归宿。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好坏,不在于有多么先进的理念、多么丰富的活动,唯一检验的标准就是绝大多数学生有没有在学校德育中获得成长,有没有在学校德育中激发出潜能和创造力,学校德育的整个过程必须从学生出发、以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创造价值为终极目标。
(二)不可忽视的社会德育氛围
营造良好的社会德育氛围,是构建积极心理学理念下职业学校全员管理德育工作体系的必要补充。全社会都要关心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旋律,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反映职业学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发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职业学校学校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要把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要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以及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和村镇等要主动配合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要主动探索建立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在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个人开始更加关注德育的力量,尤其是在职业院校,一个普遍的共识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这时学校德育必然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依托积极心理学理念进一步优化职业学校德育管理模式,就是要为学校德育找到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普通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爱好,能够让自己的学习、生活在学校得到延伸,可以让自己的品德意志在发展中得到磨砺,优秀的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脱颖而出,让自己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地体现和施展,让参与的同学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合作的快乐,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而学生道德品质水平的普遍提高,必然会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良性推动力,学生水平与学校工作将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独特魅力。
郭晓阳,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1)04-0075-03
[责任编辑 李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