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为创新播种

2011-10-23 00:34景伯平王英生
当代贵州 2011年12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科普公民

■ 文/本刊记者 景伯平 王英生

科普,为创新播种

■ 文/本刊记者 景伯平 王英生

2010年开展的第三次贵州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54% ,比2005年的0.61%和2007年的1.10%有了提高。这两组重要数据,集中体现了“十一五”期间我省科普工作的成果。

2010年开展的第三次贵州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54% ,比2005年的0.61%和2007年的1.10%有了较大提高。调查结果还显示,我省公民相信求签、相面、电脑算命等迷信形式的比例,与2005年和2007年相比均有显著下降,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两组重要数据,集中体现了“十一五”期间我省科普工作的成果。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第一生产力”,往往通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显现出来;科技创新能力往往又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为基础,而科学普及的广度与深度则决定了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高低。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科技工作包括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这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方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一五”期间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切实贯彻落实《纲要》,贵州省政府成立了由26个省直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结合贵州实际开展工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任湘生说,“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持之以恒的科普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青少年眼里的瑶山盛会。(省科协供图)

重点群体对象科普工作有的放矢

“省、地、县三级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科普体系,并且正在向乡、村扩展。”任湘生告诉记者,“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开展科普工作的四大重点群体对象。”

对未成年人群体,重点通过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校内科学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五学利奥赛”等竞赛类活动,提升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我省已在全省小学至初中增设科学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年来,各类学校和各级科技馆、科学实验室、自然博物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农村妇女学校等科普设施场所,开展“科技节”、“科技活动月”、“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普活动7.68万次,754.2万人次受益。

在农村,重点是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全省通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三百工程”示范项目,在30多个县开展以科技特派员为核心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以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方式,培训农民达2022.4万人次。其中,“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五年,有82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4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和53名农村科普带头人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和个人,获以奖代补资金3135万元。

在企业和城镇劳动人口中,开展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教育培训3.51万次,培训223万人次。各地还广泛开展以节能为重点的“百万职工大练兵”活动、“安康杯”职工竞赛活动和“安全生产月”、“节能竞赛月”活动。其中,省经信委所属系统3万余职工参加了培训。

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主要通过制定培训制度和开展“科普进机关”活动,不断提高其科学素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施行后,省委组织部还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2006-2010年贵州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10个配套制度,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共培训地(厅)、县(处)级领导干部7980人,举办公务员科普及使用知识培训班772期,培训21余万人次。2010年,省科协先后邀请到24名院士到我省各地开展科技活动,是院士到黔讲课最多的一年。五年来,全省培训领导干部与公务员3371次,参训106.4万人次。

公民科学素质基础建设大力推进

搞科普也需要投入。贵州人口多、底子薄,五年前科普经费年人均不到三分钱,五年后达到了年人均两角。任湘生感慨道:“虽然说不上宽裕,但是与当年‘人无三分银’相比真是大进步!”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从有限的财政中尽可能多地给予科普工作项目经费支持,在抓好重点群体对象科普工作的同时,着眼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基础建设也在大力推进,使越来越多的公民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科普公共服务。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促进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省委省政府投入专项经费,于2009年9月建成“贵州数字图书馆”。该馆包含1.7亿条中外文献信息,7831种重要学术期刊,100余万种电子图书。2010年4月24日,以该馆为依托的“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在省科技馆正式启动。

五年来,全省组织专家编印并下发抗震、抗雪凝灾害、农村科学、身边科学等方面的科普小册子、图书、挂图、光盘等科普资料,达100余万册(张)。同时,各地各部门以“乡土课件”为重点,抓好省级和地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开发制作工作,现有省级教学资源库库存教学课件17291个,涉及11大类,共计1万小时。

为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各地主要媒体都开设科普专题或专栏,电台、电视台科技节目和播出时间明显增加。各级科协积极与当地电视台协调,联合开办《科普大篷车》电视科普栏目,目前已有25个市、县电视台开播,拓展了我省科普宣传的渠道。五年来全省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共543项,投入资金2.53亿元。

2006年建成的贵州科技馆,结束了我省无大型科普场馆的历史,现已接待观众150万人次。目前,全省500m2以上的各类科普场馆有23个,其中遵义市科技馆已进入展品布展阶段,毕节地区新科技馆土建部分已经完工。全省现有省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50个,其中国家级17个,城市社区科普活动室991个,农村科普活动场地3156个。

“这些科普基础设施是我省开展科普活动的有效载体,在新技术、新产品试验、示范、推广、教育、培训等方面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省科协科普部部长朱筑川说。

全民科普主题宣传活动丰富多彩

2010年12月23日,由中宣部、文化部、科技部、司法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等与贵州省委、省政府联合举办的2010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我省毕节地区黔西县启动。

“三下乡”活动,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当天,8个部委及省直机关部门向黔西县赠送了价值2300余万元的办公用品、书籍、农用物资、医疗器械和药品等物品。自1997年以来,我省每年都与全国同步开展“三下乡”活动,但在我省举办全国启动仪式尚属首次。每年举行的“三下乡”活动,都有不少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科技内容,是在农村推动科普重要方式之一。

此外,每年5月第三个周末举办的全国科普周活动期间,我省开展的科普项目均在百项以上,活动时间也往往延长到半月左右;每年9月第三个周末的全国科普活动日,省、地、县数十个相关部门都要联合在全省开展群众性的科普活动。这两个重点大众科普活动与“三下乡”活动一起,构成了群众性科普工作的重要基础。

面对突如其来的2008年初雪凝灾害和2010年春季旱灾,全省各地各部门在捐赠救灾的同时,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和春耕生产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在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印制了《抗震救灾》科普挂图、《突发自然灾害100问》等科普小册子广泛发放,增强了群众防范和应对灾害风险的意识和技能。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时,各地各部门立即利用现场培训及远程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家讲解甲流防控相关知识,有效帮助了群众防范流感。

五年来,全省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开展了3738次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参与群众达1003.8万人次,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舆论氛围,基本实现了“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的阶段性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还要加倍努力。”任湘生说,“十二五”期间,我省科普工作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加强工业科普工作,围绕十大产业做好“引智”工作,筹办“工业强省院士论坛”,建立“十大产业科技思想库”等,进一步提高我省公民的科学素质,努力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支持。

(编辑/ 张玲玉)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科普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我是天文演说家——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星云社科普活动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漫画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