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行动导向型教学误区的剖析

2011-10-21 06:53刘书梅付东青王建敏张志彬
职教论坛 2011年11期
关键词:导向职业教学模式

□刘书梅 付东青 王建敏 张志彬

关于高职行动导向型教学误区的剖析

□刘书梅 付东青 王建敏 张志彬

“行动导向型教学”是一种教学理论,植根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土壤,在德国已经形成为一种非常成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在我国,这种教学改革正处于实践摸索阶段,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上的偏差。目前由于我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扛起职业教育的改革大旗,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按照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原则,研究探索适合自己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高职教育;职业行动能力;项目载体

行动导向型教学被公认为职业教育的先进教学模式,正在被世界各国认真研究和大力推广,在我国职业教育界,这一词汇人人皆知。然而,对于这个熟悉的概念,许多人却存在片面的理解和模糊的认识,从而导致了实际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使得行动导向型教学不能有效实施。

一、行动导向型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原因

最近我们在对河北省11所不同地区,13所不同类别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高等职业院校的许多教师对行动导向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误区。

(一)认为教学中只要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就是行动导向型教学。因此,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进行启发式教学,但是不论采取何种形式,这种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不变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学院式的知识传授,学生是知识的承载者,以听讲、理解、重复、记忆为主要任务,教学以语言、文字等符号为媒介,以理解记忆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楼是教学的主要场所,符号化教材和课件是教学的主要载体。

原因是教师自身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市场竞争意识和压力,缺乏职业教育改革精神和自我学习动力,对行动导向型教学没有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对其内在含义的深刻理解,教学研究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不高,导致对行动导向型教学理解的肤浅表面化。

(二)对行动导向型教学的能力培养多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的等关键能力的培养。认为技能实训是以学生动手为主,无疑是行动导向型教学,因此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技能练习,结果发现,刚开始学生由于好奇,兴趣盎然,但时间不长,许多学生就懈怠起来。因为这种动手实践是缺乏目标的机械性的重复训练。这种技能训练与学科知识的学习一样,学生不能预期到目前的练习与他所向往的目标之间存在的高度相关性,缺乏为完成目标任务而进行的自主性信息收集、计划、决策、行动、检查、评估等完整行动过程所需要的能力养成积极性。[1]这种教育导致了高职教育与社会上短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同质化,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国教1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里的高素质是区别于社会培训和中职教育的关键要素。当然,技能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技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

原因是教师没有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对具体的职业情境不了解,对其重要性没有深刻的切身体会和感性认识,不懂具体的实践细节和详细的工作过程,导致不会组织基于工作工程的以项目为载体的行动导向型教学,不能够围绕工作目标和任务聚焦知识,使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在动态的联系中形成有机整体,最终达到“粘合知识”于工作任务,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只能选择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方式;[2];只重技能培养,忽视学生未来从业所需的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是“多快节省”地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思想在作怪。我们不能从只重理论一个极端走向只重技能另一个极端,二者围绕目标和工作任务,以项目为载体有机地结合才是合理的。

(三)对行动导向型教学的适用范围模糊不清。有些人认为行动导向型教学适用于所有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因此在一些高职院校开展了使所有课任老师都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改革(版本1);另外一些人认为,行动导向型教学只适用于基于生产或经营实践的课程的教学,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不是一门基础理论课)是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的真实或仿真的实际工作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的(版本2)。这些不同观点使得许多教师处于无所适从状态。

原因是“行动导向型教学”是一种教学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诞生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土壤,在德国已经形成为一种非常成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为德国经济的腾飞培养了无数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在我国由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我们的课程设置体系与德国不同,使得行动导向型教学这种成功的教学模式推行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因而,许多职业教育专家想法把行动导向教学“本土化”,就演绎出许多不同的解释版本,对于每位教师和每个学校来说,选用那个版本,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从合理度而言,多数专家倾向于版本2的观点。不过对于起步较晚,职教师资力量薄弱、合作企业少的学校来说,先按版本1进行教学改革,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含义及优点

(一)“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含义

所谓行动导向型教学,是指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专业、社会、方法及个人发展能力等关键能力)的教学。其基本要求是以职业情境为教学参照系,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遵循“接受任务—思考决策—实施行动”三阶段,“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以培养人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行动来学习,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3]

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整体行动来实现的,学生自己在真实或仿真的实践中行动,通过工作任务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如图:

(二)“行动导向型”教学的优点(与传统学院式教学比较)

三、行动导向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探索

行动导向型教学是一种教学理论,植根于企业主导下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在德国作为教学论的基础,经过近三十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已成为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在我国,这种教学改革正处于实践摸索阶段,还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不同于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我国基本上是院校一元在办职业教育,企业一元的积极性不高,责任性不强,因此对德国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我们不能照搬,但是为了培养我国建设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中国职业教育主体的职业院校就必须担当起改革的重任,改革长期沿用的传统的学院式学科教学模式,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努力进行行动导向型教学的改革实践,尽我们最大努力,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

我国职业教育目前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教学模式传统化,学科化。到处可见教室里教师在讲实践课,而不是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下做实践活动。要想改革这一现状,必须推行行动导向型教学改革。怎样的教学才能算是行动导向型教学,要看以下几个要素:是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是否突出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是否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是否任务引领,项目载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3]。

要使教学符合上述特点,按原来现成的教科书教学是不可能的。必须打破原来的课本编排,按照实际教学需要,重新设计和组织教学,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实践经验,否则,教师难以设计出合理的基于职业活动或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

行动导向型教学改革要从每次课的设计开始,每次课被称为一个教学单元,时间可以是90分钟,也可以是一天或更长一段时间。比如,在市场营销调研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讲市场营销调研的概念,再讲市场营销调研的价值和意义,然后讲营销调研的类型和内容,营销调研的程序,方法,最后讲营销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研报告的撰写。

按照行动导向型教学的思想,我们做了如下改革:

(一)开始导入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如:昨晚CCTV-2报道了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故事。某大学生毕业后到一机关工作,一次在饭店与朋友吃饭时,他注意到了一道菜:油炸田鸡腿,味道鲜美,肉质细腻。他萌生出一个想法:自然界青蛙如今稀少,可饭店的这道菜很受欢迎,于是有了创业养殖青蛙,并开发其深加工产品的念头。经过市场调查,他筹资10万元开始创业,中间虽经历许多挫折,但最终收益200万。

(二)任务导入,项目设置。假如你是这位大学毕业生,创业前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分析,具体做如下工作:

1.调查问卷的编制。调研前,需要编制调查问卷,怎样编制调查问卷,请参考课本P69“调查问卷的设计”,然后以组为单位,每组编制一份市场调查问卷,交文印室打印200份。

2.展开调研。学习课本P73“市场调研的程序”。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放学后时间和周末,到饭店、超市等地方,选取适合的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问卷。

3.处理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参考课本P79“调查报告的撰写”。以组为单位讨论调研数据,分析统计处理数据,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每人写一份调研报告(要求:调查问卷每组一份,组长负责记录,组员共同讨论编制问卷;调查报告每人一份,每人在报告中提出自己的对市场的分析预测,对产品的设想等)。

任务布置完,学生就分组讨论,积极展开了头脑风暴,开始问卷的编制。之后,在老师的协助下由校文印室打印,学生利用放学和周末进行了积极的调查,最后都完成了调研报告的撰写。这种教学改革设计,基于实际的工作过程和情境,学生认为调查有意义,有可能毕业后自己创业,因此积极性高涨,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学生主体,教师辅导,在培养学生全面职业行动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知识,其教学效果远比老师讲授要好的多。

总之,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行动能力,其基本特性在于它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高职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被社会真正的广泛认可,使之成为一种独立的、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就必须从根本上彻底转变办学理念,努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重视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努力推进行动导向型教学改革。教学不能从概念出发,必须打破传统的“先学后做”的教学习惯,彻底改变课堂上信息单向传递、教师单向控制的局面,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知识。

[1][2]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2008(10).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5.

刘书梅(1965-),女,河北平山人,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10年立项课题“河北省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中德职业教育比较研究”(编号:10030145,主持人:刘书梅)成果之一。

G712

A

1001-7518(2011)11-0034-03

责任编辑 时红兵

猜你喜欢
导向职业教学模式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偏向”不是好导向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写作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我爱的职业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