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文化中的獭
——以汉文佛典为研究中心

2011-10-20 07:51张子开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佛典张子畜生

张子开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 610064)

古代印度文化中的獭
——以汉文佛典为研究中心

张子开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 610064)

东亚多个民族中都有关于獭的故事。如广泛流传于中国、越南和朝鲜的獭与人类女子交合而生下后代的传说,即所谓“老獭稚”型故事,早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然此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民间传说和传统文献记载的辨析,几乎没有注意到佛典中的相关记载。在印度佛教中,视獭为前世恶人所变,獭的本来形象并不妙。但本着救度六道众生的慈悲精神,仍将獭纳入教化范围之内。

古代印度;汉文佛典;獭

人类与其他生灵相恋或交欢的异类恋情或婚姻之传说,至少在数千余年前即已盛行,且一直不绝如缕。其中以獭为主角的故事,包括了母獭化为女子惑人,以及公獭与人世妇女欢合生子,即所谓“老獭稚”型传说两个类型。前者现存最早为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所载丁初故事 (《艺文类聚》卷八十二《草部下·芙蕖》、《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八“丁初”条、《太平御览》卷七百二《盖》等转录),如南朝刘义庆《幽明录》所载河东常丑奴故事 (《艺文类聚》卷八十二《蒲》、《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蒪”及卷九百九十九“蒲”、《天中记》卷四十六等转录、《广博物志》卷四十七则称出自《异苑》)等;后者现存最早为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八“张道香”故事 (《太平广记》卷四六九《水族六·鱼》“张方”条、《广博物志》卷四十七张道香条等迻录),以及唐陈邵《通幽记》所载沈某女故事 (《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薛二娘”条援引)。其实,人与獭的这种感情纠葛的传说,还广泛分布于朝鲜、越南和日本等其他东亚汉文化圈内的国家和地区,且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成果层出不穷。尽管如此,对于同属亚洲的印度和中土佛教文化中存在的獭形象却少有着墨。有鉴于此,本文搜集归纳了汉文佛典中有关獭的材料,略加排比,期以有助于更为深入地理解亚洲地区关于獭的传说耳。

一、印度佛教文化观念中的獭形象

印度佛教将娑婆世界 (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的生灵分为胎生、卵生、湿生或化生而成的六道众生,认为凡是轮回于六道、受生死之果报者,并皆属于不幸。处于畜生道的獭,长年生活于冥处,乃作恶业之人变化而来。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泥犁经》曰:“佛言:‘有禽兽生于冥处,长于冥处,死于冥处。何等为生于冥处者?蛇、鼠、狸、獭、虫、蚁,如是之属众多。其人平生居世间时,心念恶,口言恶,身行恶,死后展转化来,作是禽兽,勤苦如是。”“心念恶,口言恶,身行恶”,佛教认为乃三恶行,宜此类人生于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梵网经》卷下)。包括生活于淡水或海水中的獭在内的畜生道生物,长受种种苦辛。《正法念处经》卷四《生死品》:“又复畜生,迭互相食,非理淫欲,不知所应。若生水中,水中而行,心燥常饥,常畏他取,鼋龟悭兽及水獭等,鱼则堤弥,堤弥宜罗,有名瓮鱼、金毘罗鱼、那迦罗鱼,名大口鱼,蛤蠡等虫,常一切时大者食小,常畏网等,遮障而取……如是畜生,水、陆、空行,三处皆畏,是长生死。”虽然已经从人道堕落到畜生道,獭依然恶习不改。释迦在世时,欲界第六天之主、魔王波旬经常随逐佛及诸弟子,破坏佛教的传播,而獭正是波旬的帮凶之一。《佛本行集经》卷二十八《魔怖菩萨品》:“时魔波旬,从菩萨闻如是语已,瞋恚增上,瞋已复瞋,遍满其体。普唤夜叉罗剎等言:‘谓大善将乱众赤眼,汝等速来!将诸山石树木、弓箭刀剑、金刚杵棒、槌矛戟槊、鈇钺种种器仗,雨于剎

J1

A

1007-4937(2011)01-0119-03

2010-12-24

四川大学“211工程”三期“中外文学与俗文化”项目成果

张子开 (1964-),本名张勇,男,四川绵阳人,教授,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宗教文献和中国文学研究。

①将米粉或麦粉炒熟,再以蜜糖掺和而成的一种食品。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缚喝国:“时二长者遇彼威光,随其行路之次,遂献麨蜜。世尊为说人天之福,最初得闻五戒十善也。”

②又作“锭光如来”、“定光佛”、“然灯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其事迹,参考《增一阿含经》卷十三、《四分律》卷三十一、《佛本行集经》卷三、《修行本起经》卷上、《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等。

猜你喜欢
佛典张子畜生
在那樱花盛开的地方
首屈一指的乐天派
佛典疑难俗字补考
跨世纪的恋爱
张子和巧法治惊症
致白发
早期大乘佛典書面流傳舉證:“梵志”與“樓至”
梵漢對勘在漢譯佛典語法研究中的價值
Perioperative antiviral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佛典譬喻经语篇衔接方式的文体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