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唐廷斌
“小金库”治理对策研究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唐廷斌
“小金库”隐匿了国家资金,扰乱了经济秩序,破坏了社会公平……危害之大,令人痛绝。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小金库”屡次严令查处,但却屡禁不绝,成了典型的“割韭菜”现象。因此,“小金库”治理,要“连根拔”已经成为共识。从以往的治理效果看,笔者认为,要根治“小金库”,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疏导结合的原则,积极构建预防和惩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达到彻底根治“小金库”的目的。
一是通过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建立规范的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相互衔接的预算体系,将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政府预算体系之中,从源头上将财政资金管理起来。
二是按照政府职能运转的整体要求,简化财政供养人员的性质划分,该政府承担供养的由政府承担,应由社会承担供养的加速推进市场化进程,形成规范化的运作程序和明确的责任范围,既保证事业的成功又可防范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是抓好专项资金管理,建立健全各项专项资金和社会基金的管理机制,杜绝“套取、骗取、转移”等行为的发生。
四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招投标标准和体系,抓好重点项目的管理。对采购项目要严格遴选、论证、审核和排序,实行项目预算的规范化、程序化管理。
一是加强财政库银横向联网建设,实现网上国库集中支付和清算业务、拨款业务,完善收入退库、扣缴等功能。
二是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支撑,积极完善“金财工程”业务流程,加强系统平台建设,完善预算编制系统、决算编制系统、财务报告编制系统,健全资产管理、债务管理平台,规范基层财政信息的管理与监督。
三是创新支付方式,改革直接支付手段,规范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行为,杜绝资金外流的机会。
一是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将监督检查涵盖到财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让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使绩效评价与财政监督相结合,扩大绩效考评范围,把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二是重点对资金分配、拨付、项目实施、工程建设等环节进行跟踪检查,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安全和规范,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透明度。
一是把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用强有力的规章制度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配置、处置的各个环节。
二是按照宏观控制与具体管理相结合,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按公用性、公益性、经营性及闲置与待处理资产等不同状况实行分类管理。
三是加强资产收益管理,健全资产收益分配制度,让职工参与资产经营管理和监督,增强资产收益分配的透明度。
一是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开展培训和教育,增强其遵守财经法规的主观意识。
二是设置资产管理专门机构,配备专职审计监督人员,完善监督机制,健全监督法规制度,拓宽监督领域,丰富监督手段和途径,将群众的监督与职能部门的监督相结合,构建立体监督模式,发挥立体监督的作用,彻底消除私设“小金库”的思想根源。
一是对“小金库”资金要坚决没收,对“小金库”已发生的非正当支出应坚决追回。
二是要消除“法不责众”的错误观念,对私自挪用公款的行为要依法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
三是认真探索在财经法律体系内如何完善防止和打击私设“小金库”的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根除私设“小金库”的侥幸心理,以此保持治理“小金库”的高压态势。
“小金库”一般存在于财务部门,很大程度上是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不正常的干预造成的。现行财会干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会计人员的薪酬、升迁等与本单位领导手中的权力密不可分,“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就不能揭人家短”。因此,应尝试实行会计委派制度,财会干部能够严格按照《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规制度公允地进行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从而加强对单位收入、支出的监督,达到根除“小金库”的目的。
综上,俗话说,乱世须用重典,只要我们严肃查处、严格执法,就能使全社会认识到党和国家治理“小金库”的决心,就能使全社会逐步意识到设立“小金库”必将付出昂贵的代价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