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吉卓玛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功能的相关研究
丁吉卓玛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目的:了解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为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家庭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同伴提名法以及自然观察法对122名4-5岁幼儿进行调查.结果: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总检出率为26.23%,其家庭功能中问题解决和沟通功能较好,其他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除沟通功能以外,4-5岁儿童的家庭功能的各方面均呈现低度正相关.结论:4-5岁幼儿存在着攻击性行为,并与其家庭功能状况有关.
儿童;攻击性行为;家庭功能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青少年儿童为了某种原因而进行吵架、打架、破坏物品及虐待他人或动物等行为,我们将这些行为称为攻击性行为或侵犯行为.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因素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对家庭表面特征(如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学历和职业)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析上,而应该深层次的发掘家庭功能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功能进行调查,为其攻击性行为的家庭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弗洛伊德提出了“攻击本能理论”,认为攻击是一种本能,儿童的攻击表现源于其破坏性本能.随后在1939年Dollard等人提出了“挫折—攻击假说”理论,认为“攻击总是由挫折引起的”,这就意味着:攻击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而挫折的存在总会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二者互为因果关系.然而贝克威茨(Berkowitz)对Dollard的挫折—攻击说进行了修正,认为攻击是内部情感反应和外部环境线索相互作用的结果,挫折的经历只是为攻击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是攻击行为的一个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攻击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刺激的线索.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攻击不是本能决定的,而是通过社会上其他复杂的方式——不是通过直接的经历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而获得的,学习是攻击的主要决定因素.
除了在家以外,儿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或学校度过的.学校的风气、文化都会对儿童的攻击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师生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攻击行为,如教师对攻击性行为的态度和反应都影响着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同伴冲突、同伴模仿是儿童产生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同伴关系差、社交技能缺乏的儿童则容易受到同伴的拒绝,被拒绝的儿童往往会对来自同伴的信息做出错误的归因,认为别人都是怀有敌意的,所有会更加频繁地使用攻击手段.
现今,儿童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是在电视和电脑前度过的,但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剧、甚至动画片都存在着很多暴力的镜头.多方面研究积累的论据表明,电视暴力对孩子的发展和学习有很坏的影响.“孩子看的暴力电视节目越多,其攻击性就越强”(Coie&Dodge,1998).
家庭是儿童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儿童早期的行为塑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家庭功能是衡量家庭系统运行状况、家庭成员关系以及家庭的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
Olson[1]等人于1978年提出了环状模式理论,它以家庭系统理论为基础,通过对50多个关于婚姻与家庭的描述的有关概念进行聚类,从而得出了家庭功能的三个维度即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和家庭沟通.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家庭实现其基本功能的结果与其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亲密度和适应性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家庭功能的发挥,平衡型家庭比不平衡型家庭的功能发挥要好;家庭沟通是一个促进性因素,平衡型家庭比不平衡型家庭有更好的沟通.
Epstein[2]等人于1978年提出了以家庭系统运作过程为核心的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该理论是家庭评估和治疗的综合模式,包含着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的六个方面,即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参与以及行为控制.该理论的基本假设为:(1)家庭的所有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2)不能脱离家庭系统的其它部分而单独理解其中一个部分.(3)如果仅仅根据家庭成员的单一个体或分组了解,就不能全面地理解家庭功能.(4)家庭的结构和组织是影响和决定家庭成员行为的重要因素.(5)家庭系统的交互模式强有力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行为.
调查对象为大连市122名4-5岁幼儿(男65名,女57名)及其父母.
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自然观察法和同伴提名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122名4-5岁幼儿的研究中,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32名(男23名,女9名),其总检出率为26.23%.
从表1可见,4-5岁儿童家庭的问题解决和家庭沟通较好,其余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男童与女童的家庭在沟通、角色和行为控制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4-5岁儿童的家庭功能
从表2可见,除了沟通功能以外,4-5岁儿童的家庭功能的各方面均呈现低度正相关.
表2 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家庭功能的相关分析
攻击性行为是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故意伤害他人,给他人带来伤害的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成人不同,它不是因某种极端的利益冲突或对立关系引起的,而是为了一些细微的小事引起的.通过对大连市122名4-5岁儿童的研究中发现,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为26.23%,其中男童的攻击性行为明显高于女童.这就表明,4-5岁幼儿存在着很多因不同原因引起的攻击性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可以造成对他人或自己身体上的伤害,还会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将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不对其儿童早期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加以控制,将有可能导致其今后的暴力犯罪.
本研究表明,具有攻击性行为儿童的家庭在问题解决、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的功能上都比没有攻击性行为的家庭差.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家庭在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的水平上解决问题的能力;角色也就是角色分配,角色分工好的家庭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家庭成员的作用,角色分工差的家庭则容易使人产生角色冲突;情感反应即对不同的刺激能做出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别人悲伤时你能体验到对方现在的心情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情感参与如对家庭成员的关系程度;行为控制就是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家庭成员的行为做出不同的控制等等.儿童在家庭中得不到公平的对待,家庭中角色混乱或者对一些事情缺乏积极回应等等,都会使儿童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和外显行为,如攻击性行为、缺乏安全感、哭闹等.因此,家庭的完整性、稳定性、家庭成员相互的和谐关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家庭这个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也会对家庭功能产生影响.
〔1〕Olson,D.H.&Gorall,D.M.(2003).Circ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In F.Walsh (Ed.)Normal Family Processes.New York:Guilford,514-547.
〔2〕Epstein,N.B.,Miller,I.M.,Ryan,C.E.,Keitner,G.I.&Bishop,D.S.(2000).The McMaster Approach to Families:theory,assessment,treatment and research.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2(2):168-189.
B844.1
A
1673-260X(2011)03-0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