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甄别及培养成效的探索

2011-10-17 00:26史国军衣淑娟刘传明朱洪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校企培训学校

史国军,衣淑娟,王 全,刘传明,朱洪君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9;2.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854)

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甄别及培养成效的探索

史国军1,衣淑娟1,王 全2,刘传明1,朱洪君1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9;2.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854)

通过五年与IT培训机构的接触与合作,本文就校企合作成因、IT培训机构甄别及参与课程置换的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就业能力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校企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新的尝试,是市场经济下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各高校促进就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校企合作;高等教育;创新能力;课程置换;就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各高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专业技能、促进就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的要求.校企联合办学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工程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2].为社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有潜力、能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3].目前,校企合作的基本方式有:一是产学研合作、双向参与;二是培训机构参与,这主要体现在IT培训机构介入高校工科信息类专业,实现高等教育下毕业生走向社会前最后1%的无缝对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就业能力、融入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1 校企合作必要性分析

我国的高校在IT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是培养优质IT人才的基地、是人力资本升值的转换器.但普通高校、信息类专业都面临着诸多问题.

1.1 当前普通高校面临的问题

缺乏对教学、师资和科研的相应投入,教育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应占GDP的4%.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加快,而高校培养人才周期长,四年一个循环,招生时还是人才市场急需的热门专业,到毕业时就可能出现人才市场已经饱和的局面[4].高校教师队伍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技术能力,高校所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尤其是高校评估中引进了大量青年教师,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术水平远未达标,导致他们无法具备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培养的学生大都只会书本知识.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往往喊在嘴上,未落实在行动中,导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表面现象轻内涵建设.

1.2 信息类专业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与实际需要有差距.信息产业日新月异,普通高校信息类专业课程设置偏重理论,求大求全,开出的课程多而杂.没有以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导致最后培养出的学生达不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应压缩课程门数,精讲多练,以项目形式将语言课活学活用.

教学模式陈旧.目前,普通高校大部分信息类专业的教学仍然采用讲述的方式,只关注理论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更多地进行交互式教学,一生一机,师生互动,边讲边练.将C语言、JAVA语言应用广泛的课程纵向加深——以项目带动、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培养模式,关注实用、可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偏低.目前,大多数教师从学校门到学校门(本科、硕士、博士),理论水平扎实,缺乏市场意识,不能指导学生看清信息行业的今天与明天.因此,师资队伍需要从整体上提升水平,以引领学生的发展.

实训基地溃乏,信息类专业的实训基地严重缺失,即使有基地,大都是学生只能观摩,不能动手或没有动手能力.

实验项目单一,普通高校信息类专业引进了大量设备,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大多数实验只能说是验证性的,学生未能学以致用,未能按行业要求完成几万行的程序编写.

普通高校及信息类专业存在的诸多问题致使其无法扮演在IT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因此,高校需要引入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为教学和师资培养注入新鲜的血液,帮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承担应该完成的责任,出色地实现应该扮演的角色.在实践中我校走出了一条“贴近市场需求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的新路子[5],受到了校领导、学校师生、学生家长及企业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2 校企合作中校方选择企业应注意的事项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企业急需获得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而高校希望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就业能力,课程设置方面希望更贴近社会需求,师资力量及科研能力也可以通过合作得到锻炼.但不能一蹴而就,应有一个接触、感情加深、深层合作的过程.新世纪,随着高校的扩招,IT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他们急于在与高校合作中分得一杯羹.对于这些公司学校需严格把关,依照实际经历,建议各高校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落实:

2.1 细心甄别,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先期合作

二零零六年以前,全国范围内高校与IT培训机构合作培养模式尚属新鲜事物,此前,已有毕业生参加过北京及哈尔滨相关IT培训机构的培训,实现了高薪就业.新学期,一批IT培训机构纷纷走进校园,寻求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合作.本着为学生、学校和社会负责的态度,我校派遣专业教师分别到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地,专程考查了五家IT培训机构,并参加黑龙江省高校IT高峰论谈,会议上北京科瑞教育集团负责人汇报了该集团在黑龙江高校合作的成果.由于科瑞集团有“把学生培养成有领导力、执行力的软件开发实用人才,在工程组织和管理能力、国际标准认知能力、软件产品技能、软件开发实践、知识产权等方面有突出的能力”的先进办学理念.学校给科瑞尔思公司提供了宣讲机会, 2007届有7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自愿参加了该公司的顶岗培训,双方签订了协议.经过第八学期近半年JAVA语言专项培训、项目的实战编程练习,这七名同学都实现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地的高薪就业.

2008年,又有23名同学分别参加了科瑞公司、北京达内教育集团的培训.其中,个别同学培训后实现了月薪3200元的北京高薪就业.

2.2 多方认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

依据两届学生“自择机构、签订协议、专项培训、能力提升、高薪就业”的成功合作经验,我们向学校提出了“信息技术学院实施校企联合办学的申请报告”,意指将IT培训项目由院企合作提升到校企合作层面.为此,学校召开了专项校长办工会议,与会的校领导及相关部处领导一致认同这种合作模式,并认同了“3+1”、课程置换的培养模式的提法.“3+1”是指前三年在学校进行基础课及相关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四年完全进入IT培训机构进行高级课程学习和项目开发实践,并保证95%就业率,培训机构的成绩置换成学校教学大纲要求的学分.学校在培训机构保证培训学员95%就业率的情况下,提供每生2000元的顶岗实训经费给企业.签订了这样的校企合作协议,当年有31名2009届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参加了科瑞尔思及达内集团的联合办学项目.

2.3 培训提升,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层合作

三年的合作,61名计算机专业学生实现了北京、上海、大连等高端城市的高薪就业,可以说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3+1”及课程置换的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及专业技能;提高了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为此,学校批准所有信息类专业的2010届毕业生都可以参加联合办学项目,培训学员达到了56人.并对学院的教学、科研领域、教师在专业技术、教学能力方面的提高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改革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本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校企联合办学是在教育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提高实习基地社会效用的有效途径[6].

3 校企合作培养的毕业生状况

目前,我校已成功地举行了四期合作计117名学员,第五期合作已于2010年暑假展开,有48名学员参加.联合培养的学生在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就业能力、综合素质,比未培训学员提高了很多,且可塑性、前瞻性亦好于同届同学,薪金亦比其他同学高出近30%.合作企业对技术的培养只是课程的一部分,对于企业需要的职场规划、团队精神、核心竞争力、企业忠诚度的培养,更为重要,这是其他同学没有经历的.早期毕业学员做作业后,大多已能独立完成项目开发,有的已成为项目负责人,一些同学已有独立经营企业的能力.培训过的学生怀着感恩之心,经常向母校反馈个人发展情况,提供就业信息.参加联合培养学生的薪金及就业情况如下表.

表1 四届学生培训后薪金及就业情况

表2 四届学生目前薪酬及就业情况

4 总结

我院的“3+1”校企联合办学项目得到学校的大力扶持,取得较好成效,合作内容亦日趋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目前,除课程置换外,学生实训、毕业论文、师资培养、科研对接、项目开发等都有深入合作,实现了多赢.学院将不定期邀请联合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回校做经验交流,并将联合培养的毕业生近况集结成册,进行大力宣传,使更多的学生认可该模式并参加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及专业技能.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结合合作历程,提出了IT企业的甄别、合作注意事项,并对校企合作培养的毕业生状况进行了分析.

校企合作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7],更是一个长远的工程,许多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我们将努力走得更深更远,力求寻求一条产学研结合的良性发展之路.但如何促进校企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继续去探索和努力.

〔1〕吴树青.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增强创新能力 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5):1-7.

〔2〕徐金梧.校企零距离对接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J].北京教育,2007(5):31-33.

〔3〕积极探索新模式,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天津大学网站.

〔4〕王洪斌,王秀丽.学工交替 回归培养 校企合作 共同育人 [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2004(1):60-71.

〔5〕李德海.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29-30.

〔6〕丁卫国,吴圆一.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的探索[J].江苏高教,2002(5):78-79.

〔7〕杜世禄.五位一体校企合作打造统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7):113-115.

G522.8

A

1673-260X(2011)03-0261-03

猜你喜欢
校企培训学校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校推介
校企合作五反思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