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材提高学生语言基本功

2011-10-13 02:39王宏伟
教育与管理 2011年9期
关键词:语段对联利用

王宏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近几年对学生的考查力度也得到了相应的加大。然而,从考生实际情况来看,相当部分考生语言基本功差,甚至缺乏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维障碍;人文底蕴较差。尽管我们老师在考前对学生进行了轮番训练,尤其是在创新题型上是更是千方百计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绞尽脑汁。然而从效果来看,似乎收效并不明显。其原因何在?我们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训练呢?

我以为问题出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功利性太强,大多是跑马观花地“教”一遍教材然后针对考点,集中精力各个击破。我们的语言运用没有深深扎根课文,形成“教”、“考”两张皮。为此,我们要用活用实教材进行语言运用训练。下面我将以具体的例子来谈谈如何将文本用活用实。

1 利用教材,进行对联拟写训练,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

对联是凝练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利用教材,拟写对联,可以概括文章的情节,也可以考查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文章时,引导学生以拟写对联的形式来概括故事情节。将《失街亭》四部分的情节分别给出上联,要求学生对出下联。(上联:“孔明遣将拒司马;马谡大意失街亭;观图本诸葛换将;子龙建功受重赏”)又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可用对联形式来概括情节。我在教《陈情表》时,抓住“情”之核心,让学生通过对联形式来理解“孝”情和“忠”情。

2 利用教材,进行句式仿写训练,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我愿意是急流》时,可在学生充分把握文章意象间的关系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仿写,表现“我”和“你”之间的这种关系。教学《劝学》时,为让学生把握形象说理的写法,可让学生另造比喻来形象地表达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学习要“恒”、“专”的道理。教学《故都的秋》时,让学生仿照“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一句式,再写两组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故都的“秋味”让人回味无穷的特点。

3 利用教材,进行排比拟写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思维的发散性是思维品质的衡量标准之一。个性化阅读时代,多元化解读,更要求我们注重发散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学《我与地坛》时,在对地坛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让学生以“地坛”作主语来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表现地坛与我的关系。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地坛是我思考的天堂;地坛是我心灵的港湾;地坛是我人生的导师;地坛是我灵魂的家园;地坛是我伟大的母亲……在教学《赤壁赋》时,可以让学生围绕“欣赏古代山水文章,我可以细细品味其中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仿照“苏东坡泛舟赤壁,我读出了什么叫钟情山水”,再写几句构成排比。(参考:李太白梦游天姥,我读出了什么叫回归自然;柳宗元独钓寒江,我读出了什么叫物我一体;王羲之流觞曲水,我读出了什么叫雅人高致;陶渊明采菊南山,我读出了什么叫隐逸情怀。)

4 利用教材,进行语段扩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思维能力

想象,是思维创造性品质的一种表现。利用教材中凝练的诗句,可以锻炼学生再造想象的能力。“寥廓江天万里霜”、“大漠孤烟直”、“清泉石上流”等都有值得品味的意境,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我在教《花未眠》时,让学生用“我由……想到了……”来表现“画家的这种写实手法”。其中一个学生写道:“我由罗中立的《父亲》想到了父亲。在古铜色的老脸上,艰辛的岁月耕耘出那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不知创造出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不知咽下了多少粗粮糠菜。他身后是经过辛勤劳动创造换来的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他的手中却是一个破旧的茶碗。这使我联想到我的父亲,大山深处的父老乡亲。他们贫穷、善良、勤劳、朴实,岁月的沧桑,命途的多舛,使他们变得坚韧,永远充满希望与期盼。我不得不惊叹画家的这种写实手法。”

5 利用教材,进行语段压缩训练,培养学生聚合思维的能力

思维的聚合,是和发散相反的过程。发散是由一般到个别,而聚合则是由个别到一般。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贯穿于所有题目,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尤为明显。利用教材,进行语段压缩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聚合思维的品质。

我在教学《我与地坛》时,让学生从“‘我为什么要去地坛”切入。这个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要在通读第一部分后提取各段中的重要信息,然后运用比较思维,才能筛选出以下重要信息:“近”(地坛离我家很近)、“怜”(地坛荒芜落寞,与我同病相怜)、“逃”(地坛是我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思”(去窥看自己的心魂)、“恋”(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其实,这五条重要信息就构成了“我”常常去地坛的原因,同时将“我”与地坛之间的情感关系一步步推向深入。

语言运用除语段扩展与压缩、句式的选用、仿用外,还要求表达的简明、连贯和得体。这一类考题是常考常变,常变常新。但我们也能从课文里找到契合点。例如,在学习《名人传序》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对人物的评价,给史铁生或马丁·路德·金等写一段评价词;在学习某篇美文后,写一篇推介词;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后请代“爱心基金”受助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演说词……

语言的运用是紧紧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树立起大语文教育观,除了教科书这一资源外,《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还可以利用本地蕴藏着的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只要我们能合理定位教材,用足教材、用活教材、用实教材,通过教材,来锤炼我们的语言,来锻炼我们的思维,相信定会“回眸一笑百媚生”。

猜你喜欢
语段对联利用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
画与理
巧出对联
语段教学,语文教学之“纲”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