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在高校传播中的引导和管理

2011-10-13 09:35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宗教事务宗教信仰高校学生

李 楠

(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宗教信仰在高校传播中的引导和管理

李 楠

(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高度重视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尊重信仰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保护正常宗教活动和严厉制止、打击非法宗教活动,以上三条是规范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原则。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筑高校学生精神纽带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引导和管理制度。

宗教信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

近些年,高校学生信教人数迅速增加,并且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座谈会、调研问卷和重点走访所了解到的情况,借助统计分析法,作者得出以下结论:宗教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取决于学生的宗教诉求条件和社会环境基础。大学生对宗教尤其是外来宗教的好奇心、浓厚兴趣、盲目的信教冲动以及不同程度的信仰追求、境遇变化、家庭影响所产生的信仰诉求等;社会环境基础体现在社会转型导致的归属感缺失、“双重紧张”而导致的人文关怀缺失、社会示范传统信仰断裂导致的信仰真空,西方文化渗透、熏染之温床和外来宗教的无约束“本土化”等。

高校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学生盲目信教而在学校范围内产生的消极影响,使学生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高校亟待确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合理的学生宗教信仰管理系统。

一、规范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原则

对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进行引导和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极为敏感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审慎处理。鉴于此,我们认为必须建立一整套规范管理行为的基本原则。

(一)高度重视和依法管理

《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因此,高校在进行相关事务管理工作时,首先,要明确作为公民的大学生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其次,要认清近些年来基督教信徒在高校学生中急剧增多的趋势;最后,要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相应的引导和管理制度。

(二)尊重信仰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事务条例》明文指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高校在开展日常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时,要明确大学生宗教徒的精神信仰固然是“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但同时也“是人对终极意义的自由追求,是人的一种深刻的精神需要”[1]。尽管宗教问题是很复杂的,境外势力一直把高校大学生作为宗教渗透的重点,但绝大多数学生宗教徒的信仰只是一个信仰问题,并没有什么政治企图[2]。

在尊重学生宗教信徒信仰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到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正常的宗教活动,并在活动中接受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神学思想,淡化不同信仰的差异,以实际行动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内容,为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三)保护正常宗教活动和严厉制止、打击非法宗教活动

宗教信仰问题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但“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和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不能以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为借口,放弃或摆脱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3]。一般高校都应严格执行《宗教事务条例》,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一方面,《条例》总则第三条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此举在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也达到了规避冲突的效果。

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打击校园内的各种非法宗教活动。《条例》总则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高校要规范外教、留学生和学生信徒的活动场所,不得在大学校园内随意地传教、布道、集会、散发传单,不得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或组织;并配合当地政府和宗教事务部门查清、登记校园周边宗教活动场所,谨防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宗教渗透的基地。

(四)注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和启发理性选择

高校有必要邀请一些国家宗教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大学科研机构中的宗教专家为学生工作者讲授一些宗教知识和一些少数民族的特殊风俗习惯,以利于学校宗教事务管理人员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针对高校学生对宗教信仰、宗教派别的盲点和疑问,不定期开展系列宗教知识、基础知识讲座,以丰富的形式为高校大学生答疑解难,防止由于对宗教知识的无知,产生对高校宗教现象、信教同学极端地排斥或一味地接纳的心理。

二、树立正确人才观,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继颇受争议的“80后”之后,“90”后这一批新生代迈入象牙塔,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身处一个相对开放、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很多,他们关注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观更务实;与此同时,大学生在获取知识信息方面出现“浅阅读”文化现象,他们在知晓大量信息的同时却产生一种空虚感。

自 2000年以后,我国许多高校参照欧美高校的做法,摆脱了教授兼职做学生工作的学生管理模式,建立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成立了独立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但是从本次课题调查来看,这些部门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显然需要相当数量的人员的投入,需要高校心理咨询人员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携手工作。要树立只要学生需要的就是学校的工作,学生工作也是高校中心工作的理念,把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像建设教学科研队伍一样抓紧抓好,树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人才也是高校的重要人才的思想。

同时,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的建设应当包括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此外,在校内开展宗教选修课。应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对心理调试和思想转化工作要给予耐心。

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构筑高校学生精神纽带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大学生的价值观的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防范宗教的思想渗透,确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当代大学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制度化和机制化管理是使高校宗教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的轨道,是使工作从无序走向有序的重要举措和关键所在。当前,应着手基础性的制度制定和机制建立工作,具体体现在:第一,制定和逐步完善《大学生参与宗教活动管理办法》;第二,制定和不断完善《学校反渗透工作制度》;第三,制定和逐步完善《学校涉及宗教问题突发事件管理办法》。

四、建立高校宗教事件预警机制模型,有效规避宗教突发事件的发生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内宗教突发事件,建立预警机制模型十分必要。这项工作的关键是确定执行模块,明确各自职责,各司其职,相互协同,默契配合,形成模块之间高度协同的执行指令系统。对于具有宗教突发事件预警功能的系统来说,所需要的模块主要包括:信息收集模块、分析评判模块、监控反馈模块、风险化解模块。信息收集模块是学校宗教事务管理的基础,通过以《大学生参与宗教活动管理办法》、《遏制互联网宗教非法传播管理办法》、《学校反渗透工作制度》等工作条例为支撑的分析评判模块,确定是否为正常的宗教活动;如果是正常的宗教活动,则直接进入监控反馈模块;反之,则立刻进入风险化解模块,按照《学校涉及宗教问题突发事件工作方法》的相关规定,将事件尽早地化解在萌芽状态;随后转入监控反馈模块,监督反馈模块的主要作用是进行风险工作效果和日常工作效果的评估。

各模块按照规定、规则和机制,各尽其责地协调工作,便构成宗教突发事件预警的特殊工作系统,即宗教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系统或宗教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模型 (见图一)。

图一 高校宗教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模型

五、结束语

宗教在高校学生中快速、大面积传播并非偶然,有大学生自身的缘由,也有深刻的社会环境原因和国际环境原因。对此,既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能视而不见,而是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和规范管理。要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管理高校宗教事务,在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教育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和机制,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理性选择能力和防范能力。

[1]石衡潭.对宗教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12).

[2]左鹏.高度重视并审慎处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J].科学与无神论,2006,(1).

[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75.

责任编辑:杨 东

Guidance andManagement of Religious Belief in Un iversities&Colleges

L INan
Anhu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Hefei,Anhui 230051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religious affairs andmanaging them by law,respecting religions and actively guiding them to adapt to the socialist society,protecting normal religious activities,and restraining and cracking down illegal religious activities,these are the basic principlesof standardizing religious belief of the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colleges.While we are establishing the spiritual bond for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colleges with the common ambition of socialis 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we must establish and improve correspondingmanagement system.

religion;students in universities&colleges;management system

D635

A

1002-0519(2011)02-0065-03

2011-01-10

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 2009-2010年度优秀课题(XT200953)

李楠 (1980-),女,安徽合肥人,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宗教事务宗教信仰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清朝中央政府的筹藏方略与西藏宗教事务管理基本经验
宗教事务管理的社会化转向及其实现路径
全面依法治国视阈下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研究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