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课程体系

2011-10-12 02:55王庆桦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职业高职

王庆桦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191)

构建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课程体系

王庆桦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 300191)

高等教育的改革随着人才培养模式和岗位能力需求的发展而不断深化,高职教育的课程应该坚持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真正摆脱传统的学科教育束缚,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课程体系可以实现学生“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既掌握一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行业标准

一、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上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指出:“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为卓有成效地、愉快满意地工作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培养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复合型、综合型“通才”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

(一)以职业生涯为目标

要使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其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高职院校要彻底改革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与他们以往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尽力改变职校生厌学的状况,提升学生发展潜力。

(二)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而不是关注知识记忆的习惯,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三)以工作实践为起点

尽量早地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过程,促进他们从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的转换,以形成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态度,并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要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确定课程设置,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课程设计主要体现在:

1.以企业(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减课程内容。

2.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

3.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某一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和至少一门职业技能资格证。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课程的考试、考核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专业课程,采用口试、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等形式进行考核。

4.依据企业(行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建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5.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行业)、专业管理委员会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

6.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原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把高职课程归类为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是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高职课程不管是技术知识体系还是实践体系,都必须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让学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同时,作为高于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高等教育,不能重复中等教育的技术水平要求,应更注重新兴技术、高级技术、复杂技术的选择与整合,准确把握人才市场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课程体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我们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必须确保各项能力目标都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即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必须突出课程体系的应用性,这是高职教育自身性质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使内容组织服从于所要解决的职业领域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强调课程模式的实践性。要求在高职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学生有机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增强职业适应性。另外,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还应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中,注重创业能力培养的渗透。

(三)课程知识和技术多元整合的原则

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技能,要运用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形成以应用性、技能性为特色的高职课程内容体系。贯彻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要求打破原有课程、学科之间的壁垒和界限,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作为内容取舍和结构组合的标准,分析相关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对课程内容做纵向和横向的整合,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必需的基础性和课程内容的综合性。通过综合精简课程门类,避免交叉重复,突出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合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类型,以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

(四)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

实现整体优化首先要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学生基础、面向教育规律,提高培养质量。社会需求是出发点,学生的基础是前提,教育规律是保障,提高培养质量是课程目标。二是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找到三者之间最佳的结构平衡点,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三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课程对培养目标所起的作用不同。要明确核心课程、支持课程、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在课程体系中。

(五)理论教学“必须、够用”的原则

高职的理论教学特别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以指导实践,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技术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操作。基于此,课程体系应对理论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和重组,取消与专业实际技能培养关系不大、理论性过强的课程,对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进行内容的调整与合并,增设反映新技术的技能课程和过程性课程。

(六)高教性与职业性统一的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的技能培养受到了足够重视,但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技术教育,又是高等教育,二者应统筹兼顾。作为高等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是必不可少的,不能落人单纯性的职业技能训练的窠臼,必须在课程上予以保障。这也是高职区别于中职的重要标志。

(七)重视特色课程的原则

高职的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区域经济的结合上。区域经济结构不同,产业布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人才的类型要求、专业要求也不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特定要求,创建特色课程,构建产学结合的课程模式是值得探索的主要途径。

三、基于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

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以职业岗位需要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基础,重新整合该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首先根据行业或领域职业岗位要求(人才市场需要),分析确定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素质,据此设置出所需的核心技术课程和职业技能课;再确定核心技术课之外的、专业必须的专业技能课,然后根据核心技术课、职业技能课的需要,并从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全面要求出发,设计基础课和特色课程。

(一)依据岗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确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最重要的工作。“高等性”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职业性”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区域性”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社会性”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是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根据职业分析,确定具体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要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职业面向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设立多个专业技能方向

高职教育要体现自身的特色,必须强化专业方向,充分考虑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与此同时,为妥善解决学生择业范围广与针对性。本专业主要是以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画技术、网页设计和开发为主的宽口径专业。通过贯彻技术理论、技术实现和技术运用三主线的学习,要求能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组成、作品设计与制作等知识,毕业后能从事学生毕业后可在IT行业的公司、技术先进型的企业、国家政府机构、各类平面广告装潢设计、影视公司等,从事平面设计、三维设计、装饰设计、网页设计、网站管理、电子商务设计等数码设计高技能型工作。

(三)专业核心能力分解

1.强调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本专业是技术密集型专业,涉及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本计划要求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使用与维护、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及网站创建网页制作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当代技术经济对综合型技术人才的要求。

2.强化实验与实训环节。由于本专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本计划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除理论课中安排了较多的实验外,还安排了38周实践教学,包括7个课程设计(大作业)、11种实训以及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与设计,专门课中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之比已达到1:1.19使学生毕业时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能胜任本专业岗位工作。

图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职业面向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

3.优化课程设置并留有余地。本计划根据高职教育“实用、够用”的原则,没有开设“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并对有关课程作了合并;另一方面在本计划中设置了“多媒体新技术”、“XML技术应用”、“FLEX设计基础”等跟踪计算机新技术的课程。(见表1)

四、重构课程体系的思考

高职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专业知识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在构建符合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时应注意:

1.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确定每一教学模块单元所承担的功能,应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相应的配套实践教学环节,每一教学模块单元主干课程的内容组成,每一课程要传授的知识、能力以及考核学生的方法。

2.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知识,应进行优化组合,加以综合化改造,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坚决取消重复的教学内容。综合性实训课程要突出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表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特别是职业资格证考证)相互结合

4.整个课程设置不但要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专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2]石伟平,徐国庆.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J].职教论坛,2001,(10).

[3]张 健.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05,(06).

Abstra c t: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chang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s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and the post demands.The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be set to embody the professional,applicable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 freed from the bondage of traditional disciplinary educ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a curriculum system connecting with professional standards can cultivate students'various abilities besides their specialties,and make them find it easy to adapt themselves to future career.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professional standard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urriculum System Connecting with Professional Standards

WANG Qing-hua

(Tianjin Sino-Germany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Tianjin 300191 China)

G423

A

1673-582X(2011)03-0058-06

2010-12-12

王庆桦(1976-),女,天津市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