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域竞技体育实力的相关分析

2011-10-12 09:31李安娜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省域总数奖牌

李安娜

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域竞技体育实力的相关分析

李安娜

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2008年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值和第11届全运会奖牌总数作为主要研究变量,对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域竞技体育实力的相关性进行探析。结果表明,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域竞技体育实力的相关性较强,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知识经济、政府作用力、发展水平五大经济因素与省域竞技体育实力关系密切,其中宏观经济和政府作用力两大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省域竞技体育发展的主导力量。

经济发展水平;竞技体育实力;省域

从第23届奥运会到第29届奥运会,以夏季奥运会为代表的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一直居于世界前列。特别是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二的历史最佳成绩后,提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主要是国家在体育领域发展数量与质量方面与世界各国的比较[1]。我国竞技体育虽然在金牌和奖牌数量上领先,然而其发展的质量却令人担忧,特别是省域竞技体育发展严重不均衡,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阻障。同样,我国区域经济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而且在省际层面,社会发展差异明显[2]。竞技体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对竞技体育的投入越有保障,且人民强身健体意识越强烈,竞技体育的发展就越迅速[3]。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竞技体育与国家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那么,就省域而言,经济发展给竞技体育带来何种程度的影响,在诸多经济因素中又有哪些与省域竞技体育的关系更为密切,便成为我国区域体育研究领域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尝试从省域经济的视角,探究竞技体育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寻求对省域竞技体育影响较大的经济因素,以促进省域竞技体育与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我国省域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从2009年第11届全运会官方网站获取我国31个省市区第11届全运会的奖牌总数;从《2010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获取我国31个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值;从《中国统计年鉴2009》获取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008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元)等数据。通过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2008年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值与2009年第11届全运会奖牌总数相关分析,推断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域竞技体育实力的关系。

1.2 研究方法

1.2.1 比较分析法以2009年第11届全运会奖牌总数为研究变量,将我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3类地区进行比较分析;以2009年第11届全运会奖牌总数和2008年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值为研究变量,对我国31个省市区进行比较分析。1.2.2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3.0对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汇总,运用相关分析、K-Means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31个省市区十一运奖牌总数的聚类分析

我国作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竞技体育一直处于一种非均衡态势,国内各省竞技体育实力差异显著[4]。以第11届全运会为例,使用K-Means聚类分析,根据各省市区获得的奖牌总数,按照竞技体育所处的上游、中游、下游三个水平,可将我国31个省市区分为3类,经两次迭代,3个类中心点偏移均小于指定的判定标准(0.02),聚类分析结束。十一运奖牌总数K-Means聚类分析3个最终类中心点的数据分别是130.60、60.21、17.39。可见,第1类是最优的,第2类次之,第3类最不理想。十一运奖牌总数K-Means聚类分析第1类(上游水平)有5个省市,第2类(中游水平)有7个省市,第3类(下游水平)有19个省市区。

由表1可知,第1类,奖牌总数处于上游水平的有山东、广东等5个省市;第2类,奖牌总数处于中游水平的有北京、浙江等7个省市;第3类,奖牌总数处于下游水平的有安徽、湖北等19个省市区。

表1 十一运奖牌总数K-Means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及距离类中心点的距离

表2展示了使用K-Means聚类将十一运奖牌总数分为3类后,不同类均值的比较情况,P<0.05,说明十一运奖牌总数在所分3类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由十一运奖牌总数的相关统计数据可知,第1类、第2类和第3类地区分别占据了46%、30%和24%的奖牌。我国省市区间竞技体育实力相距悬殊,处于上游水平的5个省市占据了近一半的奖牌,遥遥领先;处于下游水平的省市区有19个之多,已超过上游水平和中游水平省市区数总和,竞技体育实力远远落后;处于中游水平的省份略少,且尚不具备与上游水平省份竞争的实力。

表2 十一运奖牌总数聚类的方差分析结果

2.2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与十一运奖牌总数的相关分析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衡量一个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综合性指标,也是用以衡量评价一个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优劣的最终标准[5]。它包括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和208个统计数据作为四级指标,通过对4个不同层级指标逐层采用独立权重法并对不同类型指标采取不同的模型估计,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及9个二级指标最终被确定为带有两位小数的数值型数据。全运会是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设项最多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是最能够代表省域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赛事。因此,选取2008年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2009年第11届全运会奖牌总数进行相关分析,以说明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域竞技体育实力的相关关系。十一运奖牌总数与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相关系数为0.829,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正的较强相关性。为了更好地观察31个省市区的差别以及各自的数量特征,本文使用十一运奖牌总数与经济综合竞争力两个变量绘制了散点图(见图1)。

图1 十一运奖牌总数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散点图(包含拟合回归线)

图1形象说明了省域范畴下十一运奖牌总数与经济综合竞争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但两变量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可利用曲线估计对其进行本质线性模型分析。其中,经济综合竞争力为解释变量(x);十一运奖牌总数为被解释变量(y)。通过观察曲线和判定系数,幂函数拟合优度较高,其曲线估计结果见表3。

表3 曲线估计统计量摘要

表3显示,判定系数R2为0.700,F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67.541,对应的概率P值近似为0,根据参数估计结果,可写出回归方程:y=0.007x2.731。观察幂函数曲线,我们可发现,以横作标20为分界线,20以内的曲线上升较为平缓,20以外的曲线上升较为陡峭,反映了经济综合竞争力在20以下的省份竞技体育实力随经济增长的幅度小于经济综合竞争力在20以上的省份。也就是说,省域竞技体育实力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当省域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其竞技体育随经济实力的增强,将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观察十一运奖牌总数处于上游的5省市在图1中的位置,可发现,广东、江苏和上海距离曲线较近,经济综合竞争力在40左右,反映3省市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对竞技体育发展的贡献颇多,其他干预因素较少。反观山东、辽宁,远远游离于曲线,经济综合竞争力分别位于30和25左右,反映竞技体育超前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其他干预因素较多。山东是第11届全运会的东道主,根据近几届全运会的经验,东道主的政府重视程度和主场优势势必对奖牌总数产生巨大影响。而辽宁则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特例,在自然禀赋、领导重视、竞训管理、人才培养和社会资本等方面独具特色。观察十一运奖牌总数处于中游的7省市,可发现,福建、河北、黑龙江、四川位于曲线左侧,北京、浙江、天津位于曲线右侧,说明虽然竞技体育水平处于同一集团,但在经济实力上,福建、河北、黑龙江、四川落后于北京、浙江、天津;并且福建、河北、浙江、天津距离曲线较近,黑龙江、四川和北京距离曲线较远,说明经济实力较强的浙江、天津和经济实力较弱的福建、河北,竞技体育发展与当地经济关联更为密切。观察十一运奖牌总数处于下游的19个省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均在25以下,且都在曲线附近聚集,进一步验证了聚类分析得出的我国竞技体育低水平省市区较多的结论,同时也说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竞技体育与经济水平关系密切,竞技体育只能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随动,很难获得超越式发展。

2.3 省域综合竞争力构成指标与十一运奖牌总数的相关分析

为深入研究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域竞技体育实力的关系,有必要考察省域综合竞争力中9个二级指标与十一运奖牌总数的相关性,以发现对竞技体育影响较大的经济因素。

从表4可知,宏观经济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与十一运奖牌总数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8以上,为强相关,产业经济是宏观经济的支柱,没有产业也就没有宏观经济[5],与宏观经济和产业经济的高度相关说明我国省域竞技体育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地区宏观经济。本文将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2008年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与十一运奖牌总数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825,进一步验证了省域宏观经济对竞技体育的影响。政府作用力与十一运奖牌总数的高度相关则体现了我国地方政府在省域竞技体育发展中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十一运奖牌总数与知识竞争力(含科技竞争力、教育竞争力、文化竞争力三级指标)相关系数为0.661,与发展水平竞争力(含工业化进程竞争力、城市化进程竞争力、市场化进程竞争力三级指标)相关系数为0.644,说明竞技体育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省域的教育、科技、文化、城市化水平、市场化程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密不可分。本文将2008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与十一运奖牌总数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602,进一步验证来自市场的经济因素对竞技体育的影响。对比相关分析结果可发现,就目前省域经济对竞技体育的影响而言,来自政府、产业等宏观经济层面的因素明显大于来自市场、教育、文化等来自中微观经济层面的因素,反映出省级政府在当地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其对宏观经济的操纵能力,举全省之力推动当地竞技体育的发展;而与体育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科技、文化、城市化水平、市场化程度等经济因素对省域竞技体育发展也有较大影响,但相对宏观经济和政府作用力两大因素,表现较弱,反映出目前政府仍是我国省域竞技体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市场对竞技体育的干预相对较弱。这也说明体育事业的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省域体育事业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还要依赖当地政府的作用力和省域经济的总体实力。

表4 省域综合竞争力二级指标与十一运奖牌总数的相关系数

3 结论与建议

我国省域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实力相差悬殊,且处于上游水平和中游水平省市较少,处于下游水平省市区数量较多,为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域竞技体育实力具有较大的相关性,竞技体育的省域差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态基本一致,说明省域经济对省域竞技体育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省域间的经济差距是导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在众多经济因素中,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知识经济、政府作用力、发展水平五大经济因素与省域竞技体育关系密切。其中,宏观经济、政府作用力对省域竞技体育的影响最大。

鉴于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省域竞技体育实力的密切相关性,省级体育部门在制定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时,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将竞技体育融入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使省域竞技体育与当地经济协调发展。国家体育部门对于区域竞技体育不平衡的关注,应更多地从省级入手,积极争取省级政府对竞技体育的支持,并加强省域间合作,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布局谋求区域体育规划,而不是简单地将较为宽泛的东中西区域布局作为分析单元。同时应充分认识我国省域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不同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资源配置特点,采取非均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鼓励省级体育部门有差别地构建未来省域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并会同地方政府努力协调政府和市场两大要素在省域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关系,充分发挥地区经济优势。

[1]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2009,29(3):3-8.

[2]胡鞍钢,魏星.城乡分制、政府层级与地区发展差距[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1):35-42.

[3]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2006——2010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研究报告[C]//中国体育:迈向“十一五”.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404-425.

[4]于文谦,王乐.当代中国竞技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体育学刊,2008,15(9):15-20.

[5]李建平,李闽榕,高燕京,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257-128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mpetitive Sports Strength across Provinces

LI Anna
(School of Sports Science,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By us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with the score of provincial economic general competitiveness and total medal of 11th National Games as research variables,this paper explored cor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mpetitive sports strength across provinces.The result showed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has a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competitive sport,among which,macro economy,industrial economy,knowledge economy,government force,and developmental level have close relation with competitive sports strength.Macro economy and government force are the two leading for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ovincial competitive sport.

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competitive sport;across provinces

G 80-05

A

1005-0000(2011)01-0012-03

2010-09-16;

2010-12-17;录用日期:2010-12-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BTY005)

李安娜(1977-),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学。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猜你喜欢
省域总数奖牌
首枚奖牌!
那枚来之不易的奖牌
六大国有银行今年上半年减员3.4万人
江西省初步建成教育省域网骨干网
《中国无线电管理年度报告(2018年)》发布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中国省域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