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实验研究

2011-10-10 09:32陶祥亚毛春元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1年1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协作培训

陶祥亚,毛春元,杨 成

(淮海工学院:1信息中心;2商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3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基于Web的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实验研究

陶祥亚1,毛春元2,杨 成3

(淮海工学院:1信息中心;2商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3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标准为出发点,依托网络协作学习环境对高校专任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实验。通过对实验前后整合能力指标数据的调查研究,探析了Web协作环境对高校专任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的作用和影响。

Web协作学习;信息技术;整合;实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教育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过程与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 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这一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著名教育技术学专家李克东教授指出,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需要教师具有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的能力,并且要能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以成为学习者共享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还要能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和创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环境下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目前,教师在该项能力运用上大都有所欠缺,需要接受专业化的培训[1]。该文依托淮海工学院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践 (在培训中把教师能否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作为教育技术培训合格的核心指标),适时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创设了基于Web的协作学习环境的能力培训平台,依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标准,采用实验组前测、后测的方法对依托Web环境进行教师“整合能力”的培训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1 “整合能力”标准

目前,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关于高校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综合的、通行的标准为: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现代教育思想的读解能力,并且能根据课程特点,具有较强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较高的教学设计水平以及较好的对整合策略的选择、运用能力。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包括四个一级因素:对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水平和整合策略。每个一级因素包含四个二级因素[2]。其中,“对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因素包含: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现代人才观、四大支柱教育观;“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因素包含有:媒体的使用、信息的收集能力、电子备课能力、教学资源制作能力;“教学设计水平”因素包含: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整合策略”因素包含:整合与利用共享资源、利用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利用网络通讯协商学习、创作实践并进行网上评测。

2 Web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

该实验的目的是要研究Web协作环境对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的作用与影响,为此需要按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标准创建协作学习网站,网站主体结构如图 1所示。

图1 协作型学习网站结构图

网站设计采用目前最流行的“树状层级式”设计理念[3],网站中各主要栏目及相关内容是在多轮“满意度和认可度”调查修正后确定的,其内容介绍如下:

2.1 专家讲座

此栏目包含各类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理论性指导,该栏目是让教师掌握一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理论知识,从理论高度认识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2 素质教育栏目

该栏目资料主要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料(可从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网站下载),目的是让教师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当代教育的特征,并真正树立起现代教育的观念。

2.3 教学设计专栏

这一模块中包含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和一些新型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的课例[4]。通过对教学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教师具备教学设计的基本能力,再通过一些优秀课例的观摩分析,了解、学习新型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方法。

2.4 技术培训

这部分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知识、常用软件的操作学习、电子备课软件的使用、如何进行资料查找、如何进行信息的收集,即如何从网上下载相关信息资源以及如何进行相关资料的重新整合,另外还有传统常规媒体的使用方法等。通过该部分的学习培训,使高校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必备的教育技术应用技能。

2.5 教师作品展区

在Web协作学习网站中,教师可以将自己设计的课件、课程等作品上传至网站平台服务器,教师间可利用该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受训教师也可通过观摩作品得到启发和感悟。

2.6 学习论坛

受训教师在论坛中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或与同组的成员进行学习讨论;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经验交流和问题探讨,指导教师和受训教师均可以根据交流和探讨的情况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或解答,其辅导和解答结果可在“学习讨论”区对所有成员公开。网站中的“学习讨论”内容是Web协作学习环境的重要模块,对实验结果具有较大影响,是协作学习环境建设的重点[5]。

此外,网站还设置了站内搜索及 Blog交流,由于该学习网站收集了许多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的研究论文、实践经验等内容,站内搜索有利于教师的学习查找;Blog交流使教师遇到疑难问题时,除了在论坛中与培训教师和其他受训教师进行交流外,还可以与“学习体”(能力培训相关者)以外的教师进行讨论,以便获得更广范围内“学习资源”的帮助。

3 “整合能力”培训实验设计及过程

3.1 实验对象、时间及内容

实验对象为淮海工学院参加第 17-20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专任教师,共计 320人。其中,第 17期教师培训时间为 2009年 1-2月,第 18期教师培训时间为 2009年 4-5月,第 19期教师培训时间为 2009年12月-2010年 1月,第 20期教师培训时间为 2010年3-4月。由于培训时间跨度大,实验研究过程采用调查数据前后累计的方法进行。实验内容基本上是按照高校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一级因素(对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水平和整合策略)及其相应的二级因素展开的,在一些因素内容中还有所增加,比如在“电子备课能力”二级因素中就增加了 Author ware课件制作的培训内容。

3.2 实验的设计及开展情况

实验采用单组前测、后测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为了检验Web协作学习环境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的效果,需要把四期培训班课程涉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的内容全部放到网站上并全程实施网络教学。为保证受训教师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实验调查质量,组织者对完整参加前、后测实验调查的教师记 20分教育技术培训综合成绩[6]。3.2.1 实验前测 在“整合能力”培训教学实验进行之前,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所有受训教师已具备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设计以高校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标准为依据 (具体调查问卷略)。同时,要求实验前受训教师写出一份两节课与自己授课内容一致的教学设计方案,以检查教师的教学设计实践环节。

3.2.2 实验过程 协作学习小组的划分:实验研究目标是探究基于Web环境的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掌握情况,因此,在实验之前必须要划分协作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将每一期培训班作为一大组,并且把每大组分成两小组。在整个实验研究中,前后共有 4大组,8小组。学习小组的划分打破了受训教师原来的专业背景,实行了文理交叉分组。

协作学习过程:由于实验对象为高校教师,受训教师完全都能具备网上学习的条件。教师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时间上机,参加Web协作性“整合能力”培训学习,直至培训内容及实验结束。实验过程强调内容:在实验之前,必须要告知受训教师学习任务完成的具体时间;要告知受训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留言板、BBS、Blog等手段与其他受训教师、培训教师或“学习体”外的学习资源进行协作学习交流。

3.2.3 实验后测 实验结束之后,运用与实验前测相同的调查问卷,收集受训教师通过Web协作学习之后在“整合能力”上取得了哪些成效,该项调查面向的是所有参加实验的教师。同时,要让教师针对自己的授课内容,再写出一份两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以检查教学设计实践环节。

4 “整合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为研究高校专任教师通过Web协作学习环境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的效果,根据“整合能力”标准,从实验前后测问卷中各随机抽取100份问卷,从实验前、后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设计方案中随机各抽取 60份方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验调查资料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实验研究的相关情况[7]。

4.1 对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解

表 1、表 2显示高校专任教师对“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及四大支柱教育观的认识程度”调查结果。其中,“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是指“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与教并重”三大类别;四大支柱教育观包含教育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四大类别。

表1 教师对教育思想认识情况

从表 1可以看出,在未通过网站进行协作学习之前,教师对现代教学观及现代师生观己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经过培训学习之后,有一部分教师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 ’的现代教学观 (χ2=38.37,P <0.05)。

表2 教师对“四大支柱教育观”认识与掌握情况

表 2显示,实验研究前测与后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95,P >0.05),即表示:通过 Web协作学习,教师对“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认识和掌握的影响不显著,这一结论也反映教师对“四大支柱教育观”各自思想与理念的接受是比较深刻的,仅仅通过一、两次培训是无法改变教师对“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相关观点的认识和理解的。

4.2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高校专任教师对“计算机操作、网络操作、电子备课、信息的获取与搜索”等技术的使用和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如表 3所示。

表3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情况 n(%)

由此可知,表 3“计算机操作水平、网络操作水平、信息的获取搜索能力和电子备课能力”四要素前后测两组各项技能的水平构成均有差异 (P<0.05),表明实验研究前测与后测结果差异显著,即表示:通过Web协作学习,专任教师对相关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与掌握情况得到了显著提高和明显改善。通过学习,教师在用“Powerpoint、课件大师、Frontpage、Authorware”等软件进行课件制作和电子备课能力的提高尤其显著[8]。

4.3 “整合策略”应用能力

基于Web协作学习环境“整合能力”培训实验前、实验后专任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情况如表 4和表 5所示。

表4 专任教师“传统教学策略和课程整合策略”使用情况

表 4显示实验研究前测与后测结果差异显著(χ2=87.24,P<0.01),即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使用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许多教师通过Web协作学习环境的“整合能力”培训,能迅速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进行教学应用实践。

表5 专任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使用情况

由表 5可以看出,实验研究前测与后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78,P>0.05),即基于 Web协作学习环境的“整合能力”培训对教师在“整合与共享利用资源、利用资源自主探究、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学习、合作实践和网上测评”策略的选择影响不显著,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的使用是稳定的,一般不轻易改变已有的教学应用“整合策略 ”[9]。

4.4 教学设计能力

研究对象为独立从实验前、后测教学设计方案中再随机抽取 30份方案,请实验研究指导组组长和参与培训教学的两位教师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通行评价标准为依据,各自对前、后测 30份教学设计方案进行“优、良、中、差”综合评判[10],如表 6所示。

表6 χ2检验评判计数情况

由表 6可知,实验研究前测与后测结果差异显著 (χ2=14.26,P<0.05),即基于 Web协作学习环境的“整合能力”培训对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有显著帮助[11]。

5 “整合能力”实验结论与局限性

该文通过培训教学实验 (即高校专任教师利用Web协作环境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及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应用能力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实验研究打破了学科界限,划分了协作学习小组,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协作交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研究是当今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12]。它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整合能力”是高校师资管理部门共同面临的问题,该实验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对高校师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由于人力 、现有研究条件以及时间因素等方面的限制,该研究实验还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基于Web的学习环境整体设计不够美观,所提供的学习资源阅览的自由度还不够大;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标准和实验前、后测问卷的制定过程中,由于咨询的专家面不够广,导致太过宽泛,只作了定性上的描述和调查,缺少权重上的定量分析,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由于受到实验样本“量和质”的影响 (仅在单一教学组织内选择样本),实验研究在相关能力方面的测评数据也存在偏离度,只能为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1]孙月圣.重新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教育情报参考,2009,(11):57-59

[2]张杰,杨在宝.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现状调研[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0):26-28,43

[3]陈慧萍,周小芹.多元化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 [J].高等理科教育,2007,(1):46-48

[4]薛猛,高铁军,赵莹.中学物理网络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及案例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7,(4):24-27

[5]李基安.网络协作学习环境 [J].外语电化教学,2006,(4):63-65

[6]张丽华,胡领红,白学军.创造性思维水平不同的大学生的位置抑制能力实验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1-44

[7]李潮锐.再谈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合理选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4):52-54

[8]张春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8-51

[9]史红召,黄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与困惑 [J].中国电子商务,2009,(11):145-146

[10]盛小清.协作学习环境下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DB/OL].http://210.28.40.39:85/Search/ResourceBrowse.aspx?by=0&Current Mode.

[11]王佑镁.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能的教师个人变项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9,(6):70-74

[12]杨庆华,曹水洋.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反思 [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5-77

Study of teacher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bility tra in ing experi ment based on web learn ing environment

Tao X iangya1,M ao Chunyuan2,Yang Cheng3
(1Infor m ation Center;2Business School,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 ianyungang222005;3Infor m ation D issem ination College,Xuzhou Nor m al University,Xuzhou221009,China)

This article tak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bility standard as a starting point,implements the infor 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bility training experiment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based on web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Through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based integration ability data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web-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on infor 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bility training for specialized university teachers.

web-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integration;experiment

G40-057

A

1004-5287(2011)01-0014-05

淮海工学院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课题“淮海工学院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GJ2010-18);淮海工学院自然科学研究课题“基于 IPMulticast与 JMF技术的远程多媒体教学数据传输系统研究与设计”(2010150044号);淮海工学院教学改革课题“信息集成共享阶段淮海工学院网络教学资源存储和移动化利用模式研究”(2010-12)

2010-09-01

陶祥亚 (1977-),男,江苏连云港人,实验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教师培训及各类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协作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团结协作成功易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协作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