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颉,刘颐
关于我国停车场的博弈实证分析
刘颉,刘颐
如今,我国停车问题日益尖锐化,主要表现为停车场的建设严重匮乏,现有停车设施不能有效利用,以致影响到交通的畅通,社会的综合收益降低。停车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停车场的建设不足,远不能满足有车族的停车需求,本文从3个方面分析我国停车场的发展现状,进而阐述了停车难的原因,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几个停车难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说明路边停车拥挤和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停车;停车场;博弈论
(一)我国目前现有停车库分类类
第一类是大型的专业停车库。这类停车库几乎都是分布在人群密集的地段,诸如城市CBD、大型购物商场、商业街附近,几乎都是大型标志性建筑的附属配套设施。第二类是住宅楼的配套停车位。这类也属于开放商盖楼时建筑的基础配套设施,但它与专业停车库不同,这类停车库的所有权是开发商卖给小区业主的,只有在业主买下了车库所有权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车库,若未买下所有权则不得使用。第三类就是存在于街边的临时停车位。这类停车位大多数城市都有,而且收费都高。
(二)我国的停车位建设速度滞后
据笔者观察,目前国内的车位大多都是街边的露天停车位或者是用简易隔板隔出的所谓的“停车场”。前者位置与街道平行,夜晚和清晨显得不那么显眼,但随着白天人们的出行,他们便成为了城市交通拥挤的重要诱因之一;后者大多数存在于离市中心繁华位置相对较远的地方,一来它需要大面积的空地,二来需要不影响城市交通,从其价值和实用性上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毕竟临时停车场比街头的泊位要“正规”很多。因此,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现有车位资源的利用率,使各停车场内车位使用量接近饱和,把停车场的信息高效传达至驾驶员处也是摆在管理者眼前的一个问题。除了信息不畅之外,停车场管理的效率低下也给停车增加了难度。我们经常看见进停车场的队伍排到门外几十米处,出停车场也要排长队,在停车场内部寻找车位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所以一些车主宁愿把车停在目的地街边的收费停车位也不愿意绕路把车停在相对目的地较远的旋转式车库和地下车库中。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停车库建设的不合理性及管理上的缺失。
(三)小区内停车位远远少于业主拥有汽车的总量
首先,许多小区在建设的时候就没有妥善规划停车位。这种“先天不足”造成了小区停车困难。其次,开发商不按规划数量建设停车位。开发商为了节约造价成本擅自减少停车位,甚至把停车场改作他用。他们宁可多造几间房也不肯多建几个库,从而为日后的停车难埋下了隐患。而作为小区必备配套设施的车位与业主房屋所有权的割裂是导致纠纷难以解决的关键因素。再次,由于历史原因,21世纪前的车辆也没那么普及,一些老式小区在设计时没有把停车位设计在内。而且原来的老式小区在体制上享受的是福利性的管理,大部分没有实行物业管理,人们花钱买服务的观念还没有形成。
(一)博弈双方
博弈双方是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政府和追求个人利益的停车者。政府要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停车库的建设能否高效解决社会的停车问题、能否满足停车者的需求,其追求的是社会整体的综合效益。而停车者则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是停车方便与否、停车费用高低的问题。因此在停车时,停车者往往会就近选择离自己住所或者出行的目的地最近的停车场,并且会选择费用较低的路边停车。由于每个停车者追求的利益不同,这就产生了停车的竞争。这里,我们假设有博弈的双方,分别是停车者A和停车者B;停车场1和停车场2。双方的停车选择博弈收益表如下:
表1 停车选择博弈的收益矩阵表
A1表示在停车者A、停车者B选择停车场1的情况下,选择停车场1的效用收益。A1'表示停车者A在停车者B选择停车场2的情况下,选择停车场1的效用收益。B1是停车者B在停车者A选择停车场1的情况下,选择停车场1的效用收益。B1'是停车者B在停车者A选择停车场2的情况下,选择停车场1的效用收益。A1和A1'的效用收益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博弈理论中,我们将博弈双方都假设成理性的经济人,他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最后就达到了纳什均衡,即给定别人战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战略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也就是说,当其他停车者不改变选择停车场的策略,此时自己的选择策略是最优的。而在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纳什均衡是(A1',B2)和(A2,B1')的组合策略,即停车者A和B会以一定的最佳比例选择停车场1和2,停车者A选择停车场1时,停车者B会去选择停车场2。当停车者A选择停车场2时,停车者B会去选择停车场1。反之,都选择停车场1或停车场2会造成该停车场过度饱和而使后来的停车者必须二次选择停车或是通往该停车场的道路拥挤,从而造成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损失。
(二)路边停车造成城市道路资源占用
由于路边停车的费用低,停车取车方便快捷,停车者自然会选择在路边的场所停车。城市道路是政府投资的公共资源,当免费使用时,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路边停车,虽然是收取了一定的费用,只有支付费用的停车者才可以停车,看似具有竞争性,但是路边停车费用较低,根本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所以其实质上还是公共物品的性质。当路边停车拥挤时,即使附近有停车场,停车者还是会搜寻其他的路边停车机会;如果找到了路边停车机会,也会造成道路资源的过度使用,对停车者进出也是不便,对道路使用者的行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已经没有路边停车的机会了,停车者再辗转到停车场的话,此时的停车成本也已经增加。在路边停车费用起不到作用的情况下,理性的停车者追求自身利益,过度占用道路资源,就会导致博弈中的经典理论“公共草地悲剧”。所以路边停车和停车场在费用和距离上应该拉出差距,这样才能有效提供停车者的选择。
(三)停车场建设是政府与投资商的博弈关系
停车场的建设远不如购车的速度。买车潮为什么没带动建设停车场的潮流呢?重点在于目前停车场的利润普遍不高,难以吸引投资商的兴趣。倘若只靠政府建设停车场的话,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也怕形成停车者的“搭便车”现象。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引进社会资金。要引进社会资金就得吸引投资商,让他们觉得建设停车场是“有利可图”的。停车场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要使停车场业能够得到发展,政府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扶持。现在,我们从博弈的角度做个分析。博弈的双方是政府和投资商;博弈对象是政府是否给予政策扶持和投资商是否愿意进入停车市场进行投资的两个方面。双方的博弈表如下:
表2 停车市场博弈的收益矩阵表
先来看第一种情况:政府给予政策扶持,投资商也愿意出资建设停车场,政府成功地引进社会资金并解决社会停车问题、改善道路拥挤,实现交通的便利和社会整体效益提高。投资商在得到政府的扶持后,与路边的停车道相比加强了优势,所以双方都是正效益。第二种情况:政府不给予政策扶持,投资商投资的利润较低,与路边停车道的差距较大,效益是负的。而此时的政府在不提供扶持的情况下得到了社会资金的引进,停车问题得到适当的解决,效益是正的。第三种情况:政府给予政策扶持,投资商不投资停车市场,所以没有效益。政府付出但没有成功地引进社会资金,社会停车问题得不到解决,停车者需求得不到满足,效益是负的。第四种情况:政府不给予扶持,投资商也不进行投资,政府没有得到社会资金来提供更多的停车场,问题没有解决,政府的效益是负的。因此,此时的纳什均衡组合是第一种情况(1,1)和第四种情况(0,-1)。然而,最优的战略选择组合应该是第一种情况,即政府给予政策扶持,投资商愿意出资进入停车市场,双方达到双赢的结果,这就是帕累托最优。在一个人的利益提高的情况下,并没有减少其他人的利益的资源重新配置。第一种情况是第四种情况的帕累托改进,所以博弈双方应选择符合纳什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第一种方案。
[1]陈峻,周志勇,王炜.城市机动车辆停放选择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2).
[2]张其善,吴金培,杨东凯.智能车辆定位导航系统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关宏志,刘小明.停车场规划设计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4]兰国茗.探索规律,加快城市交通发展[J].科学管理研究,2001(2).
[5]张海达.城市停车问题亟待解决[J].公共管理,2005(12).
[6]张秀媛,等.城市停车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贺崇明.城市停车规划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F294.1
A
1673-1999(2011)02-0108-03
刘颉(1987-),女,江西南昌人,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08)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刘颐(1986-),女,江西南昌人,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
2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