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洪利 董玉菊
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共性趋势是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荷兰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行能力本位教育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兼顾知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众所周知,荷兰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坚持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与社会、企业紧密合作,课程及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契合,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荷兰实施能力本位教育改革的显著特点是以项目(Project)为载体,通过完成具体项目组合课程设计教学,实现能力培养目标,所以我们把荷兰能力本位教育概括为能力本位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荷兰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是荷兰职业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荷兰拥有高等职业院校41家,在校生近38万,就业率接近100%。荷兰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开发遵循了能力本位教育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路径是:企业(行业)调研—确定核心能力—给出(或设计)项目—设计课程。
能力本位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开发,第一步是从能力分析开始的。职业教育最终是为行业企业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未来职业岗位需要完成什么任务、具备怎样的能力,答案在企业。通过对企业工作任务的详细解析,将众多知识、技能、态度整合为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第二步是将核心能力转换为具体的项目,项目来源主要是由企业给出真实的任务,或由学校教师根据企业实际任务的需要设计项目。第三步是围绕项目设计课程。荷兰高校通常采用线性设计和轴心设计两种模式。线形设计是能力被分解在一个项目中,要求通过一个具体项目完成该项能力培养目标;轴心设计是能力被分解在若干项目中,通过递进式的培养,分层次地实现能力培养目标。根据能力培养需要,学校会设计三类课程:Project related lectures(项目相关课程或讲座)、Major(核心课程)、 Minor(非核心课程)。三类课程都与项目有关系,第一类课程是完成该项目必备的工具、手段、方法等内容;第二、三类课程主要是专业和专业基础性课程,但重要程度有所不同。第四步是制定评估标准。说明具体从哪些角度、哪些层面,用哪些形式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能力培养的要求。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能力分析是关键,项目是核心,围绕项目设计课程。
荷兰项目教学的组织实施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组织方式,由于项目主要是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要求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一般分三个阶段:
启动阶段启动阶段是项目准备过程,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认知项目,明确实施项目的目的、要求、考核标准;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工,明确各自角色;指导学生完成开篇报告。
计划阶段计划阶段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具体任务分解、制订实施方案、最终形成行动计划书的过程。
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项目完成的核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企业走访调查、解决具体问题、实施各种任务,最终完成项目成果(任务)。
总结考核阶段 该阶段要求学生整理档案资料、完成个人总结、完成个人自我考核和团队内互相考核、形成个人学习报告书、团队集体展示汇报任务。同时,教师要结合实施过程考核、学生考核和对成果展示的集体考核,形成项目综合考核成绩。
课程是完成项目的必要条件,三类课程均在项目进行的同时开出,课程考核成绩与项目考核成绩合并计入档案,作为学生取得相应学分的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分别承担了5种角色。项目任务制定者:负责提出项目,监控项目实施,考核最终结果。这类教师主要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专业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辅导,专业咨询,参与成果考核。这类教师主要是由校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项目导师: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监控,对学生进行态度辅导,指导学习和工作方法,指导团队建设,负责过程考核,指导学生自我考核;讲师:负责各类课程教学、答疑、考核,参与项目成果考核;生活导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
项目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团队)形式进行,小组内学生分别承担多种角色。领导者:负责团队建设,主持项目会议,组织团队实施任务;秘书:负责项目技术,准备项目会议,协助领导者完成各项任务;沟通者:负责与导师及项目给出单位沟通,完成约定的任务;档案管理者:负责收集、整理各种材料,形成档案;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完成约定的任务。
荷兰项目化教学模式特点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荷兰能力本位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知识本位体系,突出能力培养,具有能力本位教育的共性特征,除此之外,该模式还具有以下特点:
教学内容源于企业实际项目来源于企业的真实任务,每个任务体现一个主题,针对一个或一组核心能力。项目成为联结学校与企业、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专职教师、学生与教师等多种教学要素的桥梁和纽带。项目成果必须符合企业要求且能应用于工作领域,这就缩短了学生与行业和未来职业的距离。
荷兰高职教育之所以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改革,是与高职院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角色分不开的。荷兰高职院校是当地政府、经济体、社会所构成的三角的中心,每个高职院校中都设有中小企业局的办公室,它们代表当地企业的利益,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是学校专业最直接的合作伙伴,而且每个专业都有一个行业代表委员会,直接参与专业的建设、课程的修改、教学的实施、毕业的评估。政府的责任则是在政策、资金上提供企业和教育机构需要的支持,保障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率水平。学校也调整了自己的办学思路,转变了单纯提供技术人才(毕业生)的传统教学模式,成为当地中小企业的知识创新合作伙伴。
知识、技能、态度综合递进培养在推行能力本位教育中,对“能力”的界定和理解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存在一定差异。早期能力本位教育对“能力”本质的理解非常狭隘,根据一系列具体的、孤立的行为来界定“能力”,等同于“动手能力”。
荷兰能力本位教育把“能力”理解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态度、潜在的知识和完成专业领域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能的综合体,在能力培养上注重递进式培养。所以,荷兰项目化教学模式在突出岗位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态度的养成和知识的积累,课程采用长线、短线结合的方式,既保证岗位技能提升,同时又保证基础课程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从而为学生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注重发生认识,实施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模式冲破传统的反应论认识基础,运用发生认识论原理,强调学生自主建立认知结构,实施开放式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改变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通过项目团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学场所是开放的,融合学校、企业、社会等多种教育资源;教师角色发生了改变,他们不以传授为主,而是加强指导、引导和辅导;学生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实践,创新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成功地实现了师生角色互换,教、学、做一体,实现了能力综合发展。
过程化、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荷兰项目教学非常注重过程化考核,从项目任务给出开始,直至项目结束,每个环节都有教师分工考核。考核不仅考核知识学习,同时考核技能、态度。考核的主体也是多元的,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学生自己等,项目化教学需要一个非常完善的考核体系来支撑。
荷兰项目化教学模式对我国高职改革的启示
最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广泛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但对荷兰职业教育模式借鉴不多。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建设期间,与荷兰莱顿大学等高校合作,引进了荷兰的项目教学。经过近5年的实践,该院已基本完成了引进、借鉴和本土化的过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总结这个应用推广的过程,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认清实质内涵,避免形式主义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生搬硬套。荷兰模式与其他国家的能力本位教育有着共同特点,但又有明显的差异,对其内涵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和认识,领会其精髓,不能简单地照葫芦画瓢,否则必将形似而神不似,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是关键 荷兰模式的实质是一种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所以师生角色必须互换。教师角色转换不仅是观念和态度的转变,同时也是对教师职业能力的考验。学生角色转换也有一个适应过程。我国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先学理论后实践的学习方式。项目教学模式是在未知的前提下,下达项目任务,学生要带着问题研讨、调查、听课,要求学生必须变被动为主动。
有效的监控和指导是项目教学质量的保证 项目任务是以小组的形式集体完成的,但我国学生习惯于个体活动,独立性强,合作意识较弱,因此,会有部分学生在团队中产生惰性,造成两极分化。所以,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过程的监控和指导,防止出现上述现象。项目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只有依靠师生共同的团队力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校企深度合作是项目教学实施的必要条件 项目教学采用真实的任务,实施过程中必然需要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考核过程中必须有企业人员的全程参与,可见企业的配合是先决条件。校企合作需要利益驱动,当学生完成的产品被企业充分认可后,企业就会产生积极性。
荷兰项目教学模式是基于能力本位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许多矛盾。尽管项目教学在我国广泛推行有一定的困难,但这些困难恰恰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就一定会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