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场下相分离法制备Ag/PA-6复合粒子

2011-09-24 03:22范敬辉吴菊英
化工进展 2011年4期
关键词:分离法无机超声波

张 凯,范敬辉,马 艳,吴菊英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900)

研究开发

超声波场下相分离法制备Ag/PA-6复合粒子

张 凯,范敬辉,马 艳,吴菊英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900)

在尼龙-6(PA-6)的甲酸溶液中加入表面处理的Ag粒子,然后采用滴加非溶剂法和冷却降温法相结合的相分离法促使PA-6粒子的成型,同时在相分离及分散过程中引入超声波场,制备出Ag/PA-6复合粒子。通过对Ag/PA-6复合粒子的结构表征,发现Ag/PA-6复合粒子形状不规整,表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结构非常致密,复合粒子周围及表面无游离的纳米Ag粒子存在,包覆率较高。在相同无机粒子添加量(质量分数20%)的条件下,采用相分离法制备的复合粒子的无机粒子包覆率(81%)高于原位分散聚合法(47%)。

超声波场;相分离;复合粒子

Abstract:Ag/PA-6 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with the combined dropping nonsolvent method and cooling temperature method in the presence of Ag particles in PA-6 formic acid solution under ultrasonic irradiation. The characteriz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g/PA-6 composite particles had abnormity and compact surface structure. The almost whole of Ag particles were encapsulated by PA-6,and no dissociative Ag particles surrounded PA-6 particles. With the same amount of 20% inorganic particles,composite particles prepared with phase separation had larger encapsulation ratio than those prepared with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The former encapsulation ratio was 81%,and the latter encapsulation ratio was 47%.

Key words:ultrasonic irradiation;phase separation method;composite particles

纳米银是金属纳米材料中最具代表性的材料之一,它属于准零维纳米材料范畴,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表面能和催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材料、电池电极材料、低温导热材料、导电浆料、抗菌材料、医用材料等领域。纳米银/聚合物复合粒子可以实现组元材料的优势互补或加强,经济有效地利用昂贵金属纳米粒子组元的独特性能,是高表面能金属纳米粒子稳定化的有效途径[1]。

在工业界和实验室中,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物理方法,包括喷雾干燥法、真空蒸发沉积法、机械包埋法、机械研磨法、多孔离心法等。②物理化学方法,包括相分离法、异相凝集法、凝胶法、粉末床法等。③化学方法,主要是无机粒子为种子的单体聚合法,包括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气相表面聚合法等[1-3]。

张冰清等[4]采用相分离法制备了PMMA及PS等聚合物包覆十六烷的核壳结构微胶囊或“碗包球”结构微球,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对所制备样品微结构的影响。董擎之等[5]选用甲苯为溶剂,环已烷为非溶剂,利用O/W型乳化添加非溶剂法,制备出了水溶性药物茶碱为核物质,乙基纤维素为壳物质的微胶囊,并探讨了高分子溶液浓度、核物质与壳物质比例、非溶剂滴加速率及搅拌速率等对于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态的影响。

本文作者曾利用超声波引发苯乙烯单体在纳米Ag粒子表面发生分散聚合反应,制备出了Ag/PS(银/聚苯乙烯)复合粒子[6],至今尚未见利用相分离法制备Ag复合粒子的报道。本工作通过在PA-6溶液中加入表面处理的纳米Ag粒子,然后将滴加非溶剂法和冷却降温法结合起来,同时在 PA-6相分离及 Ag粒子分散过程中引入了超声波场,制备出了分散性好且表面较完整的Ag/PA-6复合粒子,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尼龙-6(PA-6),工业级,黑龙江尼龙厂;甲酸,分析纯,成都市联合化工试剂研究所;聚乙烯醇(PVA),化学纯,重庆维尼纶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析纯,成都市联合化工试剂研究所;甲醇(MeOH),分析纯,重庆化学试剂厂。以上原料均未进行处理,直接使用。

Ag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35 nm,深圳尊业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纳米Ag粒子先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水溶液中经超声波处理数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干燥后使用。

1.2 Ag/PA-6复合粒子的制备

先将配方量的PA-6、PVA及表面处理的Ag粒子加入到甲酸溶液中,形成均相溶液。在超声波场作用下滴加非溶剂(去离子水),体系变成乳白色时,停止滴加非溶剂。升温至80℃,使其再次形成均相透明溶液。将反应容器放入加载了超声波场的冰浴中迅速冷却,体系变成乳白色时,取出反应容器。将样品进行超高速离心机离心沉降,并用甲醇反复洗涤下层粒子,直至上层清液pH值为7。将洗涤好的下层粒子低温真空干燥,即得Ag/PA-6复合粒子。

1.3 Ag/PA-6复合粒子的性能表征

1.3.1 复合粒子形貌分析

将复合粒子样品均匀地覆盖在干净的盖玻片上,用甲醇稀释至合适的浓度并展开薄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日立株式会社,S-450型)观测复合粒子的表观形貌并拍照。

1.3.2 复合粒子中无机粒子含量的测定

用高温箱型电阻炉进行灼烧实验来测定。称取一定量的复合粒子,用高温箱型电阻炉灼烧至 600℃并保温2 h,此时复合粒子中的聚合物相已灰化脱除。测定灼烧后产物的质量,对于Ag来说,将产物(Ag2O)换算成Ag的质量后,再除以复合粒子质量即为无机粒子的含量。

1.3.3 复合粒子的红外光谱测试

将干燥处理后的复合粒子与 KBr晶片共混压片,用Nicolet 20SXB-IR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分辨率2 cm-1,扫描次数20次。

1.3.4 复合粒子的XPS测试

采用英国Kratos公司生产的XSAM800型多功能表面分析系统进行复合粒子的XPS测试。AlKαX光枪在12 kV×15 mA功率下工作,分析器采用高倍、固定减速比、高分辨模式。

1.3.5 复合粒子的XRD测试

采用日本理学Dmax/Ⅱ-RB型X射线衍射仪进行复合粒子的XRD测试,扫描速度:8°/min,步宽为0.02°,Cu靶管压45 kV,管电流80 mA。

1.3.6 复合粒子的TGA测试

采用德国NETZSCH公司生产的STA 449C型热分析仪进行复合粒子的TGA及DTA测试。测试范围:室温~700 ℃;测试气氛为空气;升温速率为20 ℃/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超声波作用对PA-6粒子的影响

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可以产生局部高温、高压,并伴随有强烈的冲击波和时速达 400 km/h的射流,这种特殊的物理化学环境不利于相分离过程的进行[7]。因此,在相分离过程中必须使用小功率的超声波进行分散,以尽量减少其不利影响。图 1为超声波场作用下,采用相分离法制备的 PA-6粒子的表观形貌SEM照片。由图1可知,超声波对PA-6粒子的表面结构产生了破坏作用,所制备的PA-6粒子形状不太规整,表面变得粗糙,比表面积增大,但是,这种结构非常有利于对无机纳米粒子的吸附。此外,超声波作用有利于无机纳米粒子的分散,防止了团聚现象的出现。

2.2 Ag/PA-6粒子的表观形貌

图1 PA-6粒子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 Ag/PA-6复合粒子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为超声波场作用下采用综合相分离法制备的 Ag/PA-6复合粒子的表观形貌 SEM 照片。采用相分离法制备的 Ag/PA-6复合粒子的形状不规整,表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结构非常致密。复合粒子周围及表面无游离的小粒子(纳米Ag粒子)存在,表明Ag粒子基本被PA-6粒子包裹,包覆率较高[8]。另外,在观察Ag/PA-6复合粒子表面时还发现在复合粒子的表面上出现了有规律的沟壑,这可能是由于Ag粒子作用力很强,在应力作用下诱导PA-6结晶引起的[9]。

2.3 Ag/PA-6粒子中无机粒子含量

图3 PA-6及Ag/PA-6复合粒子的TGA曲线

图3为超声波场作用下,采用综合相分离法制备的PA-6及Ag/PA-6复合粒子的TGA曲线[10]。由图可知,当Ag粒子质量分数为20%和30%时,所制备的Ag/PA-6复合粒子在700 ℃时的残余质量分数分别为 17.45%和 25.51%,与烧蚀实验结果(17.36%和25.80%)仍然存在一定差异,表明Ag粒子在 PA-6粒子中的分散存在不均匀性。以理论添加量分别为20%和30%计算,同时将残余的Ag2O的质量换算成Ag粒子质量,则Ag粒子的包覆率(实际被包覆的量与理论添加量的比值)为 81.3%和79.1%,在相同Ag粒子用量的前提下,远远高于原位分散聚合法制备的Ag/PS复合粒子的包覆率(分散聚合制备Ag/PS复合粒子,当Ag粒子用量为20%时,包覆率仅为47%[6])。此外,在超声波场作用下,采用综合相分离法制备的Ag/PA-6复合粒子,当Ag粒子用量为30%时,仍可达到79.1%的包覆率,可望实现高无机粒子含量的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制备。

2.4 Ag/PA-6粒子中无机粒子的分布

图4为PA-6、Ag及Ag/ PA-6粒子的XRD谱图。从图4可知,Ag/PA-6复合粒子中的3个强峰出现在 2θ=38.120°、44.335°和 64.509°,分别对应于Ag粒子的(111)晶面、(200)晶面和(220)晶面,与Ag粒子的3个强峰特征谱线(2θ=38.279°、44.198°和64.464°)基本吻合,表明复合粒子中确实包裹有Ag粒子。此外,Ag/PA-6复合粒子的XRD谱图中还出现PA-6的2个结晶峰(2θ=19.775°和24.129°)。从图中还可以看出,随着Ag/PA-6复合粒子中Ag粒子含量的增加,Ag粒子3个强峰的强度逐渐增大,PA-6的结晶峰强度逐渐减小,表明Ag粒子在PA-6粒子中的含量逐渐变大,这与TGA测试结果是一致的[11]。

图4 PA-6、Ag及Ag/PA-6粒子的XRD谱图

图5 Ag/PA-6复合粒子的XPS谱图

图5为Ag/PA-6复合粒子的XPS谱图,每种元素的结合能位置基本上没有变化。通过分析表面元素的含量可知,当Ag粒子的理论添加量分别为20%和30%时,Ag/PA-6复合粒子表面Ag元素的含量仅分别为0.21%和0.13%,远远低于Ag/PA-6复合粒子中Ag的含量16.25%和23.75%(TGA测试结果换算而来),表明Ag粒子几乎全部处于PA-6粒子内部[12]。

2.5 Ag/PA-6粒子中无机粒子的结合方式

图6 PA-6、Ag及Ag/PA-6粒子的红外光谱图

图7 几种复合粒子的红外光谱图

图6和图7分别为PA-6、PA-6、Ag/PA-6复合粒子及PA-6与Ag的混合粒子的红外光谱图。由图6、图7可知,Ag/PA-6复合粒子中不仅出现了PA-6的特征吸收峰(3200 cm-1、2880 cm-1、1650 cm-1、1511 cm-1),而且出现了Ag的特征吸收峰(1380 cm-1、1033 cm-1)。同时,由于Ag粒子表面羟基的影响,使PA-6中酰胺键的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发生了移动。从图中还可知,Ag/PA-6复合粒子同PA-6与Ag的混合粒子的红外光谱图有明显的差异(后者在1033 cm-1处的峰消失、800 cm-1和1200 cm-1处出现了新的峰),表明Ag/PA-6复合粒子中Ag与PA-6生成了新的化学结构,并非二者的简单物理混合[13]。

3 结 论

(1)在PA-6溶液的相分离过程中施加超声波,有利于无机纳米粒子的分散,但对 PA-6粒子的表面结构产生了破坏作用,所制备的 PA-6粒子球形度变差,表面变得粗糙,比表面积增大。

(2)在超声波作用下采用相分离法制备出的Ag/PA-6复合粒子,表面仍然有一定的缺陷,但结构非常致密,复合粒子周围及表面无游离的纳米Ag粒子存在,包覆率较高。

[1] 柯扬船.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张立新.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应用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3] 梁治齐.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 张冰清,王懿. 相分离法制备相变材料微胶囊[J].塑料,2010,39(1):1-3.

[5] 董擎之,郭群,唐闻群. 乳化添加非溶剂法制备复合高分子微胶囊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12(3):137-140.

[6] 张凯,黄渝鸿,范敬辉.超声波引发苯乙烯分散聚合反应制备Ag/PS复合粒子[J]. 材料导报,2008, 22(Ⅺ):153-156.

[7] 冯若,李化茂.声化学及其应用[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8] 黄惠忠.纳米材料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9] 何曼君,陈维孝,董西侠.高分子物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10] 刘振海,陈学思.聚合物量热测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1] 祁景玉.X射线结构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12] 周玉,武高松.材料分析测试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13] 沈德言.红外光谱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Preparation of Ag/PA-6 composite particles by phase separation method under ultrasonic irradiation

ZHANG Kai,FAN Jinghui,MA Yan,WU Juying
(Institute of System Engineering,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Mianyang 621900,Sichuan,China)

TQ 316.6

A

1000–6613(2011)04–0820–04

2010-10-11;修改稿日期:2010-10-28。

张凯(1973—),男,博士,高级工程师。E-mail zhangkaiwzp@163.com。

猜你喜欢
分离法无机超声波
无机渗透和促凝剂在石材防水中的应用
加快无机原料药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和途径
基于Niosll高精度超声波流量计的研究
跨临界二氧化碳两级循环优化的循环分离法
蝙蝠的超声波
超声波流量计的研究
超声波流量计在兰干渠上的应用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Fe2(SO4)3氧化脱除煤中无机硫的研究
核酸吸附快速分离法与国外同类试剂盒及传统方法的比较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