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李月华 依帕尔·艾海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乌鲁木齐 830002)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重点是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非结防机构对肺结核/疑似肺结核病人的转诊,以及结防机构对非结防机构转诊未到位病人的追踪是病人发现方式之一。现将我区2005—2008年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与追踪情况进行分析,探索结防机构与非结防机构合作机制,以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病人发现水平。
1.1 资料来源 新疆2005—2008年1—12月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月报表、季报表。病人的转诊与追踪信息来源于2008年结核病控制工作月报表。月报资料的分析以各地州每月10日前上报到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为准。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和治疗管理信息来源于结核病控制工作季报表,季报表(简称“季报”)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当季度登记病人发现情况,如病人登记、新涂阳病人年龄性别分组、初诊病人来源及查痰情况等;病人管理情况如上季度登记涂阳病人的痰菌阴转情况,去年同一季度登记病人的治疗队列分析等;规划活动及经费情况,如药品、督导、培训、健康宣教、经费到位及使用等。
1.2 方法
1.2.1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结核病防治)机构在肺结核病人发现、转诊和追踪工作中的协调与管理,并监督该项工作的落实。
1.2.2 非结防机构分管院长负责病人转诊工作的组织领导,保健科或其他指定科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落实,接诊医生负责肺结核病人的登记,保健科负责肺结核病人的报告、转诊。
1.2.3 疾病预防控制(结核病防治)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对转诊未到位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进行追踪。
1.2.4 评价指标转诊到位率、追踪率、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肺结核确诊率。
1.3 统计方法 利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1 非结防机构转诊到位情况 2005—2008年全区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疑似肺结核病人总数为115 987例,剔除重报等因素病人15 591例,实际网络报告病人100 396例,其中转诊到位32 606例,转诊到位率为32.5% (表1)。
2.2 结防机构追踪到位情况 2005—2008年结防机构对非结防机构报告、但未到位的57 355例病人开展了追踪工作,追踪率为84.6%,追踪到位率为54.1%;全区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疑似肺结核病人总体到位率为63.4%。4年间追踪率、追踪到位率逐年递增,转诊到位率递减总体到位率波动在63%左右。
表1 2005—2008年新疆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转诊追踪情况
表2 2005—2008年新疆非结防机构网报各类病人转诊到位情况
表3 2005—2008结防机构对追踪到位病人的实验诊断结果
2.3 网络直报各类病人的转诊到位情况 2005—2008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病人中,涂阴病人的转诊到位率为26.0%,低于菌阳病人 (41.9%)、未查痰病人(34.3%)的转诊到位率。且未查痰的病人占网报病人的比例最大,达55.9%(表2)。
2.4 结防机构对追踪到位病人的核实诊断 结防机构对追踪到位的31008例网络直报病人进行相关检查诊断,21441例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占到位病人的69.2%,其中6 206例为涂阳病人,占到位病人的20.0%;追踪到位的病人中15 342例(49.5%)网络直报时分类为未查痰,未查痰者的肺结核确诊率为53.8%,明显低于菌阳、菌阴病人的肺结核确诊率(表3)。
2005年1月新疆各级医疗机构启动网络直报系统以来,推动了非结防机构对结核病的报告工作,病人发现率逐步提高。2005年自治区卫生厅制定《全面落实结核病规范化管理的实施细则》,通过医防合作提高病人发现率,保证在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发现、诊断的肺结核病人都能够报告、转诊至专业机构进行规范的全程管理治疗。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新疆2005—2008年病人转诊和追踪情况,探讨提高病人发现水平的措施。
根据2005年卫生部下发的《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实施办法(试行)》和2007年加强的“五率”要求,我区加大了肺结核病人的发现、转诊和追踪力度。2005年以来网络报告的病人数逐年增多,但病人的平均转诊到位率仅为3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1%)[1],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网络报告未查痰病人的转诊到位率仅有34.3%,但未查痰病人占网报病人的比例高达55.9%。分析转诊到位率低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大多一味强调要求,却未充分发挥协调管理作用,监管落实不到位;二是综合医院普遍对肺结核诊断标准、报告、转诊要求概念模糊,转诊制度不完善,首诊医生对病人的宣传力度不够;三是高比例的未查痰病人,此类病人肺结核诊断尚未明确,对治疗并不重视,大部分病人对结防机构的认可程度不高,前往结防机构就诊的可能性更低。因此,加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协调力度,特别是监管落实工作至关重要;加强非结防机构肺结核病人诊断、报告、转诊和健全制度,首诊医生耐心对病人进行宣教,提高查痰率,减少分类为“未查痰”的病人;结防机构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知名度。
追踪是结防机构对非结防机构报告但未转诊到位的病人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新疆2005—2008年追踪率逐年递增,4年平均追踪率为84.6%,追踪到位率为54.1%,但追踪率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87.2%)。追踪到位率低与新疆服务半径太大,人口密度低,农牧区通信覆盖率较差,以及游动性大有关,但也说明我区的病人追踪工作急需加强。各级结防机构应该根据卫生部关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要求,积极采取电话、乡村医生追踪、县级督导员等各种方式进行追踪,此外还应与非结防机构建立紧密合作的机制,共同拟定肺结核病人报告管理办法,结防机构人员充分利用网络直报系统,每天上网浏览病人信息,对未前往就诊的病人及时追踪,提高病人发现水平[2]。另一方面,追踪到位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首诊医生填写病人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果规范结核病登记、报告及转诊工作制度,首诊医生完善病人基本信息的登记,能提高我区网报病人的追踪到位率,从而提高总体到位率。
从结防机构对追踪到位病人的核实诊断结果可以看到,追踪到位的可疑病人中69.2%被确诊为肺结核,其中20.0%为涂阳肺结核,说明非结防机构是肺结核病人就诊的主要场所,非结防机构在病人的发现中起重要作用。同时注意到,结防机构追踪到位的可疑病人中,未查痰者的肺结核确诊率为53.8%,明显低于菌阳、菌阴病人的肺结核确诊率。而且未查痰者占追踪到位病人的49.5%,这就影响了追踪到位病人的肺结核确诊率。另一方面,追踪到位的可疑病人中,接近1/3被排除肺结核,可以认为非结防机构在报告肺结核病人时存在过诊现象,增加了结防机构追踪病人的压力。通过结防机构实施对肺结核病人的追踪既增加了结防机构的工作量,又增加了财力、物力和设备的负担[3]。因此,非结防机构加强培训,规范结核病登记、报告及转诊工作制度,提高可疑病人的查痰率,建立与非结防机构检验室间的质量控制。这些措施在不影响病人发现的同时将减少结防机构追踪病人的压力,同时能提高追踪到位病人的肺结核确诊率。综上所述,非结防机构在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中起重要作用。通过以下措施加强可疑病人报告、转诊及追踪:医院通过明确责任,加强培训,定期核查,建立规范化的结核病登记、报告及转诊工作制度[4],提高可疑病人的查痰率,结防机构充分利用网络直报信息对未主动就诊病人进行追踪,建立医-防检验室间的质量控制等,从而提高我区结核病人的发现水平。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结核病监测信息[R]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6.
[2] 谬梓萍,杨石波,郑锦雷.利用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水平的探讨[J] .中国防痨杂志,2005,27(3):174-176.
[3] 方兰君,钟球,周琳,李建伟,潘绮丽.广东省2005—2008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转诊与追踪情况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2009,31(10):589-592.
[4] 王黎霞,成诗明,徐敏,许卫国,李仁忠,陈松华,黄飞.加强结防机构与医院的合作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试点报告[J] .中国防痨杂志,2007,29(6):479-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