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高G值是造成飞行员颈部损伤的主要原因。但是关于“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是否具有特别的脊柱损伤情况”国内外报道都不多见[1]。随着三代战机逐步成为我军的主战飞机,颈椎病成了歼击机飞行员住院疾病谱的主要疾病之一[2],在歼击机飞行员医学永久停飞的疾病构成比中也占有较大比例[3]。为确定歼击机飞行环境是否为飞行员颈椎病的致病因素,我们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同年龄段的轰炸机飞行员作为对照组,统计歼击机飞行员与轰炸机飞行员颈椎病累计发病率,分析歼击机环境对颈椎病的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
1.1 对象 有调查表明,歼击机飞行员颈损伤多发生于20~40岁,而地面人员则多发于40岁以上年龄段[4]。因此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为某部35~40岁年龄段的飞行员,即1965—1970年出生的现役及停飞的所有飞行员。歼击机飞行员50人,其中现役32人,停飞18人。轰炸机飞行员95人,其中现役88人,停飞7人。
1.2 方法 资料来源为《飞行人(学)员健康登记本》历年大体检记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依据1984年5月桂林全国颈椎病会议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统计调查对象中颈椎病累计患病人数。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两种机种飞行员颈椎病累计发病率进行χ2检验,分析有无显著的差异性。并计算歼击机环境相对轰炸机环境导致飞行员患颈椎病的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
飞行员颈椎病累计发病率,歼击机与轰炸机比较,χ2=15.34,υ=3,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算相对危险度RR=7.60,表明歼击机环境导致颈椎病是轰炸机环境的7.60倍;χ2=15.24,υ=1,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算归因危险度AR=20.84%,AR%=86.84%,表明歼击机飞行员比轰炸机飞行员患颈椎病的危险增加20.84%,歼击机飞行员颈椎病的86.84%是由于长期暴露于歼击机飞行环境。
表1 歼击机、轰炸机飞行员颈椎病患病率比较
以往关于歼击机飞行员颈椎病的研究,有些不设对照组[5-6],有些将不同年龄段的地面人员作为对照组,由于颈椎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可比性不强[7-8]。曾有研究报道[9],将一组正常歼击机飞行员与一组正常地面人员对照分析,结果显示飞行员组颈椎X线摄片“切凹征”的出现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颈曲变直、反向或侧弯程度都比对照组要显著;但是对照组颈椎既往症状发生率显著增高于飞行员组。此项研究与以往研究比较,具有以下优点:①将轰炸机飞行员作为对照组,由于研究对象均为飞行员,消除了基础体质、体育锻炼、工作姿势、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的设计缺陷。②将35~40岁年龄段飞行员作为调查对象,消除了年龄等内在生理病理因素之间的差异。该年龄段的歼击机飞行员处于颈椎病高发时期,具有代表性。此外,该年龄段飞行员处于飞行事业的旺盛时期,是部队战斗力的主体。调查结果提示,航卫保障机构和空勤疗养院,要重点做好该年龄段歼击机飞行员的颈椎病防治工作。③计算累计发病率,避免了因排除停飞人员造成的调查对象不全。④计算出歼击机环境导致颈椎病的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与以往定性调查相比更具统计学意义,突出了指导实践的重点。
与轰炸机飞行员相比,歼击机飞行员患颈椎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Gz负荷、头戴装备负荷、飞行任务负荷等。①高+Gz环境容易引起颈椎急性损伤。高性能战斗机加速度可以高达+9 Gz,增长率可以高达18 G/s,超过了人体正常的生理耐限。高+Gz对颈椎病的损伤,不仅取决于其大小、变化率,而且也受头颈部位置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歼击机飞行员“检查6点钟”位置最容易发生颈部损伤,其次是颈“前屈”位[10]。②头盔等防护装具增加了颈椎负重,施加了非功能位作用力。歼击机飞行员使用的飞行头盔、氧气面罩、护目镜等防护装备通常增加颈部负重1.25~1.6 kg,在飞行中6 G载荷的情况下,颈部负重将增加7.5~9.6 kg,对颈椎的损伤非常巨大。在不同方向载荷的作用下,头盔作用于颈部的力属于一种非功能位方向的力,更增加了颈部损伤几率和损伤程度。③歼击机飞行任务负荷重容易增加颈椎损伤。现代战争中空军作战的主要特点是:续航时间长,跨时区飞行,睡眠剥夺,在生物节律低谷执行任务,短期内重复多次飞行,工作负荷重,精神压力大[11]。在这种劳动负荷下,容易导致飞行员发生颈椎病。柳松杨等[12]对520名歼强击机飞行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3.9%的飞行员曾经历过颈部损伤,47.1%的飞行员认为颈部损伤影响飞行训练;在统计的12个月里,有22.3%的飞行员颈部不适超过30 d。④其他因素影响,如座舱环境、航空温度负荷、航空振动因素等。
预防歼击机飞行员颈椎病,除了采取普通人群的防护措施外,还要突出以下重点:①做好高G防护。把好体检关,在招飞体检工作中严防患有颈椎先天性变异者、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者、颈椎活动受限者入选;选拔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时,进行X线检查,必要时进行CT扫描、磁共振检查;常规体检中对脊柱疾病要重点予以评估。飞行中注意颈部保护,飞行前在座舱中屈伸颈部,作预备活动;临时停飞后应逐渐返回高G飞行任务;高G负荷时尽量减少颈部运动。进行提高抗荷能力的锻炼,定期进行载人离心机抗荷训练,在疗养院、航医室加强抗荷动作训练、体能训练、颈肌专项锻炼,保持充分的营养及休息,维护良好的全身体质状况。②减轻头盔的重量。使用新型较轻材料研制一种轻型头盔是目前的研究方向。同时要指导飞行员佩戴合体的头盔等防护装具,减少非功能位外力对颈椎的损伤。③及时缓解飞行疲劳。合理安排飞行强度,注重劳逸结合;采取理疗、按摩、生物反馈等措施及时消除疲劳和急性损伤。④建立完善飞行员颈椎病诊断、康复和医学鉴定标准。航医和疗养科医师要熟练掌握标准,当飞行员主诉有颈部不适时,做到“早检查、早确诊、早治疗、早康复”。飞行训练中,航医把好颈椎病飞行员的身体放飞关。健康疗养及年度大体检中,体检医师要把好体检鉴定关。
[1]赵平,冯天有.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脊柱损伤与退变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3,14(1):61-63.
[2]王惠贤,黄叶莉.住院海军飞行员主要疾病变迁的特点及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7):553-555.
[3]刘红巾,徐先荣,程军,等.2003—2008年歼击机飞行员飞行不合格疾病谱分析[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9,20(3):173-176.
[4]李珠,孙景太,姚阿庆,等.飞行人员飞行时颈腰背痛流行病学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6,14(3):198-200.
[5]李珠,赵三苗,陈洪茂,等.飞行员颈椎病损伤特征的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1999,8(3):19-21.
[6]荆兴泉,杨双石.高G载荷与飞行员颈椎病的关系研究[J].人民军医,2006,49(9):512-513.
[7]朱克顺,伍骥,潘庆联.战斗机飞行员颈椎退变研究[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6,22(1):26-28.
[8]闫建齐,张志勇,甄杰,等.歼击机飞行员颈椎及间盘组织损伤效应的相关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10):865-867.
[9]赵平,柳小林.歼击机飞行员颈椎X线表现调查[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9,10(4):220-222.
[10]徐立.高性能飞机飞行员非冲击性颈部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1996,7(2):120-122.
[11]詹皓.持续军事飞行任务时睡眠剥夺和疲劳对工作能力的影响及其综合对策[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13(4):263-266.
[12]柳松杨,丛红,王鹤,等.520名歼(强)击机飞行员的颈部损伤分析[J].航空军医,1999,1(5):201-203.
歼击机与轰炸机飞行员颈椎病队列研究
730020 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卫生处 邓志宏 张启山
目的 研究歼击机飞行环境对飞行员颈椎病的影响。方法 回顾统计某部35~40岁年龄段的现役和停飞的50名歼击机飞行员、95名轰炸机飞行员的颈椎病累计发病率,进行对比。结果 飞行员颈椎病累计发病率歼击机为24.00%,轰炸机为3.16%;歼击机飞行员患颈椎病的相对危险度为7.60,归因危险度为20.84%。结论 歼击机飞行环境是导致飞行员颈椎病的重要因素。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Gz负荷、头戴装备负荷、飞行任务负荷等。防护除了采取普通人群的防护措施外,要重点做好高G防护,减轻头盔的重量,及时缓解飞行疲劳,建立完善飞行员颈椎病诊断、康复和医学鉴定标准等工作。
军事人员;颈椎病;队列研究
1005-619X(2011)03-0269-02
201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