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元 胡 丹
(1.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农业发展办公室,武康 313200;2.浙江省武康镇兴农食用菌场,武康 313200)
浙江省德清县种植茭白历史较长,是浙北茭白主产地,2010年武康镇种植茭白面积5 000多亩 (1亩≈667平方米,下同),复种面积6 000亩以上,总产 20万吨以上,产值2 600多万元,经济效益高。但是茭白生产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全镇每年茭白叶4 000多吨,散落在地,随处可见,田边、路边、河边堆积成山,影响村容村貌,污染环境。而茭白为禾本科植物,其鞘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及其他营养元素,是栽培草腐菌的理想原料。为合理利用茭白叶,缓解其对环境的污染,也为食用菌栽培开发新资源,2009年武康镇农业发展办公室和武康兴农食用菌场联合,开展了利用茭白叶循环种植食用菌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试验菇种 姬菇、秀珍菇、小白菇、平菇。
1.2 试验配方 ①茭白叶45%,棉籽壳35%,麸皮17%,过磷酸钙1%,生石灰1%,石膏粉1%;②棉籽壳78%,麸皮20%,石膏粉1%,过磷酸钙1%;③茭白叶50%,棉籽壳42%,生石灰8%。
1.3 试验方法 (1)4个菇种,进行相同原料配方 (配方①)培养试验,以选择出适宜的栽培菇种,每个菇种接种220包;(2)选择在配方①试验中表现较好的菇种 (姬菇)进行3种不同培养料配方试验(配方①、②、③),以筛选出产量较高的配方。每个配方接种220包,平均每包装培养料湿料1.12千克。
2.1 不同菇种同一配方栽培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同一培养料配方下,平菇和姬菇菌丝萌发较快,均为24小时;菌丝满袋时间平菇较短,为30天,其次是姬菇,为35天,小白菇满袋时间较长,为45天。产量方面,220包菌包平菇总产量为202千克,为最高;其次为姬菇,196.6千克;小白菇较低,为160千克。茭白叶配方培养料栽培的4个菇种中,平菇菌丝长速、产量、生物学效率均居首,但其经济效益不及姬菇、秀珍菇等。
2.2 姬菇不同培养料配方栽培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配方①栽培的姬菇菌丝满袋时间较短,仅35天,其次为配方③,需38天,配方②较慢,需40天。配方①最早开始采菇,其次为配方③,配方②较晚。配方①在菌包成品率及产量方面与配方②相差不大。
表1 不同菇种同一培养料配方的试验结果
表2 姬菇不同培养料配方的试验结果
从试验结果看出,采用茭白叶栽培的4个菇种,平菇产量较高,但经济效益不及姬菇。姬菇菌丝萌发快,采菇集中,成品率较高,生物效率也较高,因此定姬菇为最适品种。而3个配方栽培姬菇试验结果则表明,配方①产量较高,菌丝萌发快,接种成功率和生物学效率均较高。
当前棉籽壳市场价每吨2 300元,茭白叶运输、晒干粉碎加工每吨成本为500元,每生产1千克姬菇,棉籽壳成本1.84元,改用茭白叶后成本为1.03元,节省棉籽壳0.45千克,节省成本0.81元。开发利用茭白叶栽培食用菌是可行的。此举还能缓解对环境的污染,其栽培废料也可作为有机肥用于发展有机农业。因此,利用茭白叶栽培食用菌可谓是可持续的生态型效益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