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庆军 柳林飞 叶晓星
(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庆元 323800)
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享有 “中国香菇城”“中国香菇之乡”等美誉。以香菇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产业链长,从业人员多,群众认可度高,受益面广,影响力大,在当地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意义、地位和作用。它是庆元县的一项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惠民产业、绿色朝阳产业、科技密集型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庆元县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是基于产业发展历史的必然。近年来,随着菇木资源的消耗,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普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国外种种贸易壁垒的增设,严重制约了庆元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并形成共识,按照 “集聚集约、控量提质、转型升级”的要求,实施 “重点提升木腐菌,稳步发展草腐菌,努力开发特色菌”的产业发展战略,打造中国食用菌产业基地,提出了食用菌产业 “十大创新”举措,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食用菌产业是典型的 “低碳”经济和农业循环经济,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发展潜力。进一步发挥庆元县生态、技术、市场、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坚持科工贸一体,产供销并举,一二三产协调发展,树立产业化的理念,充分运用现代企业引导消费、品牌建设、产业文化建设等手段,通过集聚集约、错位发展等途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促进栽培环节的生产方式转变。根据庆元县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生产方式的转变。以项目建设为契机,采取企业、合作社、政府补助 “三位一体”的投资方式,吸引民间、工商等资本,建成赤坑洋、东瓜源等一批示范园,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安全高效的生产格局。二是促进加工环节的增长方式转变。在稳定初级产品生产的基础上,拉长产业链,逐步改变以粗加工和销售初级产品为主的经营模式,促进食用菌的精深加工。
一是推进食用菌专业园区建设,着力拓展屏都新区、食用菌专业园、台创园等发展平台,以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强化招商投入,不断优化管理服务,作为庆元县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建成国内食用菌精深加工示范园区。二是构建科技服务平台。加强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整合省内科研资源,组建浙江省食用菌科学技术研究院;申报建设浙江省丽水食用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一是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科研与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市场开发、新品种选育和精深加工等环节的投入力度。从2010年起,地方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发展食用菌产业。二是完善产业人才政策。全面实施 “人才兴菌”战略,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等办法,努力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食用菌人才队伍。在培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上,不受专业技术岗位限制,在职称上随评随聘;在项目申请、资金保证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用政策和待遇留人,用环境吸引人。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在原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整合县食用菌办公室、科研中心的力量,组建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把食用菌产业科研、生产、流通和对内对外合作交流等管理和服务职能归口。二是发挥协会功能。发挥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防止出现恶性竞争,通过培植行业协会,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种植和管理水平,提高菇农的组织化程度。
一是加强新品种的引选。在食用菌新资源和新种类开发上,加强科研、试验和推广,推出新的品种。二是加强新技术的研发。针对食用菌产业存在的技术瓶颈,开展食用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扩大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逐步从以栽培环节为主向产业的上下游延伸。三是加强新产品的开发。拓展食用菌的应用领域,加强食用菌中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药品的研发和食用菌新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是整合品牌资源。庆元香菇是全国知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同时,庆元县又是浙江省食用菌行业商标品牌基地和浙江农产品品牌先锋,集聚了众多的企业品牌,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实现 “庆元香菇”公共品牌与企业自身品牌两者的统一。二是扩大对外宣传。进行整体形象包装,通过媒体、平面、图文、网络和形象代言、产品包装等途径,扩大宣传,打造中国食用菌行业第一品牌。
一是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按照 “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要求,通过招商引资推进香菇市场迁建,形成 “客商集聚,产品集散,电子商务,旅游购物,物流仓储”的综合市场。二是培育营销服务体系。开展产销对接、物市对流、网上直销、连锁配送、入驻超市等新型营销方式,完善促进食用菌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为庆元县食用菌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举办节庆活动。每年11月11日作为庆元香菇文化节,每届确定不同主题进行节庆活动。二是开发香菇文化资源。迁建香菇博物馆,把博物馆建设成为国内独一无二、水平一流、馆藏丰富的专题博物馆;成立香菇文化研究会,加强对香菇文化的抢救性挖掘、收集、整理和研究;开发 “百菇宴”等特色餐饮,促进香菇文化和旅游的有机交融,充分利用菇神庙、庙会、廊桥、食用菌美食、博物馆等特色文化,打造旅游产品,开辟旅游项目。
一是建立转型升级领导小组。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转型工作。二是完善和落实工作责任制。科学编制 《食用菌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分解工作任务,并严格组织考核,推进庆元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从2009年以来,庆元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者在每次相关会议上都对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和任务进行阐述和强调,并多次开展产业转型升级专题调研,对食用菌产业进行全方位深入系统的分析,意识到食用菌是庆元的最大优势产业,关系到庆元人民的生计,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调研,县委、县政府形成一致意见,认为虽然庆元县食用菌产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但产业所具有的优势仍然是明显的,除了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积淀、成熟的技术、稳定的销售网络和原产地保护等条件之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 “一荤一素一菇”科学膳食导向和真菌多糖广泛的应用前景等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助力。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 “十二五”期间,是庆元县食用菌产业转型发展的良好时机。通过整合资源,组建了全省第一个县级食用菌管理局,建成全国首个 “中国食用菌产业基地”,制定出台了 《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使全县上下逐渐形成转型升级的共识,明确发展方向,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特别是全县干部职工,对推进转型升级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并自觉将其作为重点工作。
近几年,国内外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源压力与日俱增,单一依靠量的扩张来发展食用菌产业将不适应时代需求,适时提出 “集聚集约,控量提质,转型升级”的要求,实施 “重点提升木腐菌,稳步发展草腐菌,努力开发特色菌”的产业发展战略。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全县食用菌生产量常年稳定在1.5亿袋左右,其中香菇1亿袋,灰树花0.2亿袋,黑木耳0.2亿袋,其他珍稀菌0.1亿袋。二是大力推进食用菌集约化生产。建成赤坑洋食用菌生产示范园,日产5万袋、年产1000万袋,为全省最大的食用菌种植、科普、观光示范园;建成200万袋东瓜源食用菌基地,使之成为解决50户同济新村搬迁下山移民就业转业创业的示范基地。三是实施灰树花产业 “东扩”工程,在五大堡、岭头、荷地等乡镇分别建立5万袋示范点,以点带面扩大灰树花生产规模。四是实施 “一乡一品”工程,建成一批灰树花、黑木耳、金针菇、银耳等规模化核心示范基地。
近几年,我们一直致力于改变食用菌产业千家万户分散生产、提篮小卖式状态,产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开始步入良性循环。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力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从事食用菌行业的企业有2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30余家,1亿元以上2家,5000万~1亿元4家,2000万~5000万元4家。百兴食品、大山合菇业、香菇市场等3家列入省级农业龙头骨干企业,百山祖香菇合作社先后被认定为全国供销总社龙头企业、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示范企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二是建成专业园区。2010年12月,占地500余亩 (1亩≈667平方米)的县食用菌产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开工奠基,万成实业、康元食品2家企业入驻五都工业园黄田洋区块。2011年,百兴食品深加工工厂开工建设,成功签约的台湾腾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百山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项目成功落地,还有一批台资企业项目正在洽谈。同时,大多数企业在努力改变出售初级产品的状态,有力推动了食用菌营销加工向更高层次发展。三是搭建了市场平台。香菇市场迁建项目已经与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达成投资合作共识,着力打造国内外菇业交易龙头市场和香菇市场价格指数发布中心。三是恢复协会组织,成功进行协会换届,产生了以企业主为主的协会新一届理事会,进一步发挥协会功能,主动组团赴台、日、韩等地考察,参与国内外节庆、农博会、展销会等活动,编印 《协会会员手册》《菇城蕈菌》等纸质资料进行宣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是加强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先后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农科院等开展了 “香菇抗感冒研究与开发”、“食用菌功能性食品研制与开发”等一批合作项目。二是整合资源、政企合作。由浙江食用菌开发中试基地——县食用菌科研中心牵头,大山合菇业、方格药业等龙头企业参与,组建浙江省食用菌科学技术研究院。三是突破了区域间的合作。由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市农科院、市林科院共同申报浙江省唯一一个食用菌产业区域创新平台——浙江省丽水食用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争取资金500万元,用于平台建设。四是全国食用菌领域中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院士工作室落户庆元。上述载体的创建,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五是科研成效显著。在品种上,组织申报了灰树花品种的知识产权;在技术推广上,组织实施了 “食用菌百村培训计划”,全县有2896人取得食用菌专业农民技术职称;在项目上,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 “香菇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验收。近几年,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县、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同时,一些民营食用菌科研机构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广为宣传庆元香菇,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1月,在杭州召开的首届中国农产品品牌大会上,据目前国内高校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农业品牌研究的机构——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庆元香菇”以43.78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第8位,是浙江农产品区域品牌中唯一跻身十强的农产品,居我国食用菌类品牌第一位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食用菌第一品牌。2010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上,庆元县代表队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支代表队参加团体项目比赛,经过几天的激烈角逐,分别荣获团体赛金奖和个人赛金奖、银奖。同时庆元县还获得 “全国食用菌餐饮文化推广奖”。此外,企业品牌效应日渐彰显,百兴、江源荣获 “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一是通过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参与,实现共赢”的模式,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 (庆元)香菇文化节。向外界充分宣传和展示了菇乡文化,提升了庆元形象,提高了庆元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推动了食用菌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构建 “北承南接”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步伐。二是集收藏、陈展、宣传、科普、教育和研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全方位、多角度和全新的形式向外界展示庆元香菇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三是成立香菇研究会,科学编制 《庆元香菇文化保护规划》,正式出版 《香菇春秋》、《庆元香菇与文化》等相关文化书籍。四是开发菇城旅游资源。以香菇博物馆、香菇市场、生产示范园、菇神庙与古廊桥 (兰溪桥)、龙岩村砍花法香菇寮和香菇文化陈列室等为特色景点,发展香菇文化旅游;举办了2届食用菌美食节和8届周末农博会,品尝 “百菇宴”,形成 “要吃香菇到庆元,要吃香菇就吃庆元香菇”的效应,促进香菇文化旅游,提高庆元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