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雨春,柳洪轶
(1.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430072;2.东营职业学院,东营257091)
阅读的力量
——中国古典名著对于高等院校在校女生主体意识影响的调查报告
柳雨春1,柳洪轶2
(1.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武汉430072;2.东营职业学院,东营257091)
通过对湖北五所高校100余名女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她们阅读的类型、目的、获得信息等,分析她们的阅读与其主体意识中性别意识、竞争意识、独立自主性、期望值等层面的相互影响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以期对当代女大学生的发展有所启发。
女大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独立自主
近年来,高等院校在校女学生在高等院校人数中比率提高迅速。这固然是可喜的现象,但女大学生步入社会后是否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是在职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者只是以学历、文凭作为敲门砖意图一劳永逸,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主体意识形成受到如家庭、社会环境、文化传统、教育体系、自主学习等因素的影响,且会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发展。
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自学能力的高等院校在校生(以下简称为“大学生”)来说,主动自觉的学习是主体意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式。阅读是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实现自我发展和群体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中国古典名著数量稳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阅读对个体主体意识往往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研究关注的群体是高等院校在校女学生,尝试了解其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状况。中国古典名著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包含有一定的负面信息。本调查意在考察,通过阅读,中国古典名著所蕴含的价值观对女大学生主体意识中的性别意识、竞争意识、独立自主性、期望值等诸层面是否产生了影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本研究立足于女性视角,采取目标抽样(purposive sampling)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选取武汉地区的5所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大学)的在校女学生为调查对象,于2009年10月在各校的图书馆、自习室等公共场所发放问卷,共计110份,回收109份,其中无效问卷4份,有效问卷105份,占95.5%。发放问卷对象包括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硕、博士生人数分别占有效问卷的15.2%和1.9%。
问卷核心题目之一为“您认为中国古典名著对您是否有影响”,选项分别为“没什么影响”、“有一点吧”、“影响较大”、“决定了我的人生态度”。以期通过调查所得信息直接了解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对女生的影响程度,制表如下:
图1 中国古典名著对个体影响人数比率示意图
调查结果表明:只有13.3%的人认为中国古典名著对自己并未产生影响,而86.7%的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受到影响,26.7%的人则认为受影响明显。文中将依据受中国古典名著影响程度的不同分别考察阅读及主体意识状况。下文为方便叙述分别将选择没什么影响、有一点吧、影响较大、影响很大、决定了我的人生态度的各读者群简称为第Ⅰ、Ⅱ、Ⅲ、Ⅳ、Ⅴ类群体。
阅读某一本书可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长期来看,一个人读书的目的决定了其读书的类型。也正是由于读书目的的不同,阅读的效果、受影响程度不同。因此根据个人阅读目的不同,本研究设置多选题如下:
表1 女大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目的统计
“无明确目的”阅读的人数比率,在“没什么影响”(第Ⅰ类)中占42.9%;受影响的人群(第Ⅱ、Ⅲ、Ⅳ、Ⅴ类)中只有13.7%选择“无明确目的,随便读读”。阅读时期待的不同,在摄取书籍信息时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对主体的影响也就随之不同。后文将对二者所表现出的不同进一步阐述。
选择“没什么影响”的女大学生,对于知识结构的考虑、提高修养、培养性格分别为 57.1%、28.6%、7.1%;而受到影响的人群对上述3项的考虑分别有 71.6%、83.2%、49.5%;其中“影响较大”(第Ⅲ类)、“影响很大”(第Ⅳ类)、“决定了人生态度”(第Ⅴ类)的女生,对知识结构的考虑为64.2%,与受到不同影响程度的人群相比,她们对此的需求相差不多,甚至低于受到“有一点影响”(第Ⅱ类)群体79.4%的程度。可以看出,第Ⅱ类读者更注重知识层面的需要,其影响也就可能是对知识结构的补充、调整作用。
第Ⅲ、Ⅳ、Ⅴ类读者群体对提高修养的期待高达96.4%,对性格塑造影响的考虑达75.0%,远远高出其他类型。她们在修养、性格所表现出的更高的期待、主动性,使得她们在思想、性格层面受古典名著的影响更为深远。
中国古典名著因写作内容的不同通常采取不同的文类,如古典小说以大众为阅读对象,可读性较强;诗词集选则是文化最为典雅的记述;戏曲介于雅俗之间,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儒道经典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阐释;史传承担载历史流变的任务等。
据此对女大学生常阅读的文类进行调查,可多选。其中,小说在女大学生的阅读类型中普遍能够接受。但是对于其他文类的阅读就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第Ⅰ类群体阅读古典名著的类型中,阅读儒道经典类书籍的人为21.4%,诗词为28.6%,史传类为7.1%;而统计第Ⅲ、Ⅳ、Ⅴ类的女生,阅读儒道经典类书籍的比例占Ⅲ、Ⅳ、Ⅴ类总人数的60.7%,诗词为53.6%,阅读史传类的占42.9%。
这与上文所述读书的期待恰好吻合,因期待的不同,读者会根据所需的信息选择相应的文类,因此对于儒道经典、诗词、史传类的选择会明显增多。同时,以对四大名著的阅读为例,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阅读倾向,《红楼梦》居榜首,且根据影响程度的不同,最终达到100%阅读。《红楼梦》被认为是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加之现实中“红楼热”等影响,阅读比率较高,比较容易理解。相比之下,《西游记》、《三国演义》阅读率较低,比率较为接近,《水浒传》在四大名著中受欢迎程度较低,这与《水浒传》的内容多是争战、忠节等有关,此类小说与玄幻、政治类古典小说对女大学生的吸引力可能有限。
中国古典名著中所包含的信息是丰富多样的。嫉恶如仇 、中庸、忠义气节、豁达、平和、乐观、天命不可违以及公平、自由等观念在古典名著都有所阐述。这些观念对读者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忠义气节是最普遍获得的信息。“豁达”的接受率,在认为“没什么影响”的读者中为28.6%,在认为受到影响读者群中接受率为51.6%。需要注意的是,认为接受到“中庸”的信息的读者,在第Ⅰ类和其余4类中比率分别为14.3%和35.2%;两部分群体中都有相当数量的读者认为阅读古典名著可以接受到“天命不可违”的信息。
自我期待是主体自我发展的规划方向,对异性的期待则能折射女性主体意识的某种指向。在本问卷中设计了对于自我期待和对异性期待的调查,包括热情活泼、自强自立、开拓进取、出人头地、谦虚谨慎、沉静内敛、温柔顺从、贤妻良母、委曲求全、与世无争、与人为善等多项选择。
先看自我期待。在受古典名著影响程度不同的读者中,认同“自强自立”的比率都超过了70%,认同“开拓进取”选项的比例分别为42.9%和51.6%。也就说明,大部分女大学生在自我期待和塑造过程中,都会关注主体意识中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对于“谦虚谨慎”重要程度的认同,读者群体选择比率为35.7%,对于第Ⅲ、Ⅳ、Ⅴ类读者群体的认同达60.7%;第Ⅰ类与第Ⅲ、Ⅳ、Ⅴ类将沉静内敛作为自我期待重要选项,比率分别为21.4%和42.9%,第Ⅱ类读者有30.2%作此选择。对于“忠厚善良”的认同,前述二者略有差距,比率分别为21.4%和35.7%,“与人为善”的认同与此接近。
对于“温柔顺从”这个特质,直接表示认同的人数并不多,同样,明确不太希望“温柔顺从”的人数也不多。大部分人处理这个选项认为“温柔顺从”可以作为自我期待的一般选项。一个被调查者在问卷上留下的疑问:“温柔就一定要顺从?”为理解提供了思路。
在对异性的期待中,认为“没什么影响”的读者中64.3%认为“自强自立”重要,这个认同受到古典名著影响的读者中比例略高,有83.5%读者认同此项。认同“开拓进取”选项的比例分别为51.7%和64.8%。相对于自我期待,女生中认为男性应该具有独立、进取品质的人更多。
对于家庭分工格局、家庭收入的考虑可以反应出主体意识在家庭内的实践倾向。女大学生无论受到古典名著影响的大小,绝大部分人对家庭分工格局期待“双方都工作,共同分担家务”,较小的部分人期望“男方工作,女方在家”,更少部分认为男女方谁工作都“无所谓”,整体来说,93.3%的女生希望能够工作,共同分担家务。这应该是主体意识进步的表现,绝大部分的女性都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独立的工作者。
有意思的是从家庭收入的方面进行的调查,看到的却是矛盾的现象,受到古典名著影响大小不同或者没有影响的女大学生,都有接近或超过50%的人希望“男方挣钱比女方多”。“没什么影响”的人中50.0%的人希望“男方挣钱比女方多”,50.0%无所谓;在多少受影响(第Ⅱ、Ⅲ、Ⅳ、Ⅴ类)的人中12.2%的人认可“两人挣钱一样多”,56.7%的人希望“男方挣钱比女方多”,1.1%的人希望“女方挣钱比男方多”,30.0%持“无所谓”的态度。两部分人群并不存在较大的差距。整体来看,56.2%的人希望“男方挣钱比女方多”。
第二,长期以来,性别分工的等级制中,男性在职业上更为强势,不仅是高收入的行业中男性人数较多,且绝大部分行业金字塔的顶端都少见女性。女性不得不面对职业生涯中难以逾越的“玻璃天花板”。在同等状况下,女性的收入少于男性收入的情况还是存在,收入不平衡对女性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挫伤。这些客观存在也是女生做出“男方挣钱比女方多”的现实原因。
在一个家庭中,希望物质条件得到改善,是无可厚非的,谁成为这个行为的承担者或许可以协商。但是在更大的环境中,男性成为家庭中较弱势的一方,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往往会导致家庭的不稳定等等后果。迫于社会习俗的惯性,女大学生或许要面对传统观念和自身独立性的矛盾与角力。希望“男方挣钱比女方多”的女大学生,她们或许自身都没有意识到,她们的这种行为使她们成为了强化“男权社会”的一份子,而在其后她们又成为这种期待的受害者。
同样的矛盾也出现在女大学生对自己期待和对异性期待的不同。
如上所述,中国古典名著在不同的方面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的发展成长,并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以下对这种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对于女大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现今以及今后的状况,可持较为乐观的态度,90%以上的女生都期待能够阅读这些书籍。一方面,这可以减轻社会中流行的对传统文化无以为继的过度忧虑。但另一方面,需要重新审视中国古典名著,思考其精粹所在。
中国古典名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内容和价值观都是丰富是多样的。它具有极为璀璨的一面,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凝聚了古代人民的生存智慧;它承袭与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同时,古典名著呈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是汲取文学素养的宽厚土壤。古典名著为之经典的原因绝不止这些。对于此类的信息,无论性别,都可以毫不犹豫地学习接受。古人关于诚信、豁达、与人为善的言传身教,是永远不会过时,也是建立一个完整、高尚人格的力量源泉,更是个人形成健康、积极主体意识可以借鉴的宝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话语同样可以激励女大学生自强自立、奋斗上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不是男性的特权,同样可以是女大学生追求的目标。
无需为古典名著讳言,其中存在的父权制遗留是需要读者警惕的。中外都有“许许多多的小说都把女人描绘成女巫、女妖,以美色和咒语迷惑男人”[1]。以四大名著为例,对女性的负面描写就有不少。《西游记》,大量的坏人、妖怪以女性形象出现;《三国演义》中女性是政治的附庸等等。不仅如此,每个人因其背景、阅读角度、立场等不同,对于其同一文本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以中国古典名著中所传达的“忠义气节”分析:除了提倡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女大学生还要注意其中所隐含的对于女性的压抑。总的来说,女大学生如何了解、处理古典名著中消极的信息,取决于她们对自身的认知,社会的传统,以及相关的阅读引导。
接受问卷调查的女大学生(包括硕、博研究生)的年龄大致在18—28岁之间,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其父母应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居多。正值男女平等的观念一再被宣讲的时代。正如有的学者所关注到的,中国妇运的历史是从上而下的,很多时候普通女性是妇运的受惠者,但是她们缺乏对自己主体意识的认知,以及对自身权力的进一步追求。
因此,“80后”“90后”的女生在家庭中受到独立、具有竞争主体意识的充分培养是有限的。她们生活的年代,多元的思想文化也进入大众的视野,她们所接受的信息量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而这一时期,又有所谓“国学热”。国学中的精粹吸引着更多人对它投入热情。不管是潮流,还是文化,这对于真正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即便是“浅阅读”)的女大学生都是精神世界发展的重要契机。
但是,消费文化在鼓励“女人味”,舆论媒体总是在探讨女人为什么越来越“不像女人”。为中华民族女性逝去的“美德”,例如说所谓的温柔、顺从、含蓄、贤惠等,一遍遍唱赞歌。这样的论调太常见,以至于对它的反对声音总是被湮没。就像琼·司各特所说的,“主体具有能动性。但他们不是行使自由意志的完整的、自主的个体,而是能动性取决于他们的处境和地位的主体,因此成为一个主体意味着‘受制于一定的生存条件、行动者的天资条件以及实践条件’”[2]。主体的实践与发展离不开大环境的制约。舆论所传达的对于“女人味”的鼓动,形成了女性进一步发展的藩篱。
女生到底要积极奋斗,还是“温柔贤惠”?这似乎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它使得“温柔顺从”的选项,成了一块鸡肋,女大学生们既不想失去“温柔”这种“女人味”,又不想“顺从”、放弃自我,正如问卷调查中那位女生的质疑。
在独立与“女人味”之间,在传统女性角色与现代女性角色的冲突中,女性被分裂了,正如西蒙·波伏娃指出的那样,“今天,女人坚持自己的权利已不是多么困难;但她们还没有完全克服由来已久的、把她们隔绝于女性气质的性别限制。……实际上,传统女人是个有意受骗的人,并且是个进行欺骗的人;她试图对自己隐瞒自己的依附性,而这是她赞同依附性的一种方式”[1]。
调查表明,今天的女生们仍需要汲取中国古典名著中坚忍不拔以及智慧的一面,勇敢地跨出现实的门槛,真正实践自己的主体意识,成为独立的“人”。
女大学生又一次面临着实现自我、突破自我与现实困扰这样的窘境。然而,这个时代多样的信息,纷繁复杂,有时候的确令人难以取舍。女大学生要如何分辨吸收呢?或许阅读培训是可行的方式之一。从小学到大学,十余年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告诉读者怎样理解作者,但是对读者如何在阅读中保持并发展独立、健康的主体意识,始终存在缺陷。也许在这方面可以做更多的工作。
古典名著的阅读者需要在面对书籍和现实、消费舆论与自我实现过程中,传统女性角色与现代女性角色冲突时,正确理解并以发展的眼光处理冲突,使阅读具有更强大的力量。
[1]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156,650.
[2]杰华.都市里的农家女——性别、流动与社会变迁[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4.
The power of reading——an investigationon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masterpieces on the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subject consciousness
LIU Yu-chun,et al.
(School of History,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literature study about five universities'more thanone hundred female students in Hubei province,the study is conducted into the type,purpose,obtaining informationof reading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eading of Chinese classical masterpieces and subject consciousness including gender,independence consciousness,competitiveness and self-anticipation,so as to put forward some pertinenc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reading;subject consciousness;independence
G64
A
1009-8976(2011)01-0095-04
2010-12-20
教育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A770062)
柳雨春(1983—),女(汉),甘肃兰州,博士主要研究宋史、妇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