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3G和全业务运营的PTN组网策略分析

2011-09-17 07:56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核心层城域网骨干

盛 国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016)

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融合的统一业务平台上为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提供了可能。这个统一的协议就是IP,业务IP化也推动着网络的IP化发展。传统的SDH传送网络无法构筑一个面向数据业务的、可靠的、具有端到端动态业务调度功能的传送网络,无法满足分组3G数据业务的传输需求。另外,3G和全业务竞争,导致城域网不仅承载2G/3G语音和数据业务,还需承载集团客户和家庭业务。城域网需要扩大规模并考虑多业务统一承载城域网技术需要由现有“以TDM电路交换为内核”向“以IP分组交换为内核”演进。MSTP出现最初就是为了解决IP业务在传送网的承载问题,遗憾的是这种改进不彻底,采用刚性管道承载分组业务,汇聚比受限,统计复用效率不高,而传统以太网在电信级保护、多业务承载、OAM、网络管理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缺陷,无法满足电信级网络管理的要求。由此,PTN技术应运而生。

相对于传统的SDH/MSTP网络,PTN秉承SDH的传统优势并结合了分组技术与SDH/MSTPOAM的优点,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具有更低的总体使用成本(TCO)以及高精度的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解决方案。

1 PTN+OTN组网策略分析

1.1 3G推进期组网策略

PTN网络对2G业务的承载主要完成Node B+BTS共址站中的BTS业务到汇聚层或核心层的汇聚,再经汇聚核心层转到SDH(MSTP)网络对应层次进行调度。PTN承载2G业务采用CES业务承载,接入层PTN与BTS采用E1接口对接,汇聚层、核心层PTN采用STM-1接口与SDH(MSTP)网络对接。3G业务采用端到端PTN承载的方式,配置Node B到RNC的以太网专线。核心汇聚层采用PTN 660组成10G环负责业务汇聚与调度,与RNC侧使用GE口对接(启用LAG保护);接入层采用PTN 640组成GE环,将Node B业务汇聚到汇聚层,与Node B使用FE端口对接。OTN设备前期仅作为PTN设备核心、汇聚层环网的光纤延伸,MSTP和PTN独立组网。

图1 PTN推进期组网模式

1.2 3G成熟期组网策略

在TDM业务数量减少,MSTP减少扩容,PTN规模部署,承载移动、大客户及部分数据宽带业务,PTN与局部MSTP接入层存在少量对接场景,可通过LAG保护或MSP保护实现对接业务通道的保护。MSTP网络与PTN网络统一管理,实时监控。业务IP化,承载网络扁平化。PTN+OTN在接入汇聚层面实现统一承载,其中PTN为基于标准化协议的广义分组传送网。

图2 PTN成熟期组网模式

1.3 PTN与MSTP互通实现方案

PTN是从传送角度提出的分组承载解决方案。技术可以革命,网络只能演进。运营商现网是庞大的MSTP网络,MSTP节点已延伸至本地城域的各个角落。PTN网络必须要考虑与现网MSTP的互通。PTN支持通过GE、STM-1/4以及STM16接口与MSTP设备网络互通,以实现新老网络的平滑演进。

图3 PTN与MSTP互通实现方案

2 PTN设备组网策略

2.1 PTN/MSTP混合组网模式

在基站IP化和全业务启动的初期,IP业务接入需求不会很大,可在现有SDH/MSTP网络的基础上,部分节点的SDH/MSTP设备通过板卡升级为PTN板卡或者设备直接替换为PTN设备,与其它SDH/MSTP设备混合组网,并向着全PTN组网演进的模式称之为混合组网模式。

2.2 PTN独立组网模式

在城域网重新建设一张端到端的分组承载网络,从接入层至核心层全部采用PTN设备,新建分组传送平面,其中接入层GE速率组环,汇聚环以上均为10GE速率组环,网络各层面间以相交环的形式进行组网,和现网SDH/MSTP长期共存、单独规划、共同维护的模式称之为独立组网模式。

2.3 PTN+OTN联合组网模式

在城域网的核心层建设IPover WDM/OTN网络,汇聚层以下采用PTN组网,核心骨干层则充分利用IPover WDM/OTN将上联业务调度至PTN网络所属业务落地机房的模式称之为联合组网模式。在联合组网模式中,OTN不仅仅是一种承载手段,而是通过OTN对骨干节点上联的GE/10GE业务与所属交叉落地设备之间进行调度,从而极大地简化了骨干节点与核心节点之间的网络组建。

2.4 三种组网模式比较

见表1。

表1 三种组网模式比较

3 PTN+OTN组网中应注意的问题

1)核心及骨干层OTN系统的作用,将各骨干点汇聚的GE颗粒业务调度至RNC机房,同时为Cmnet等专业大颗粒IP化业务提供通道。在光缆路由条件允许情况下,将WDM系统覆盖所有县市及城区骨干层节点。同时,各节点均需要配置OTN子架,建设OTN平台。建议在城域网的建设中,对WDM和OTN平台实施统一的扁平化管理,不再以地域和层面进行区分。

2)OTN设备只在同一平台内部组网,所属不同平台的OTN设备之间,不发生任何互联。

3)PTN汇聚/接入层网络结构与光缆路由基本沿用现有SDH的目标网络结构。

4)PTN汇聚点除了需要覆盖现有的汇聚层节点外,还需要覆盖全业务汇聚节点,具体的实施进度根据3G基站建设计划和全业务发展规划分布进行。

5)每个汇聚环上的汇聚点数量建议控制在2~4个。

6)接入层每个节点配置小型PTN设备,以GE光口组环和下挂支链,一般以GE、FE接口分别接入集团业务和3G基站业务,其中FE端口类型需要与Node B一致(光口,电口)。

7) 建议尽可能配置最大容量的OTN交叉设备以实现灵活调度。

8)新的网络架构对此进行了收敛,网状连接越少,可以局向合并的机会就越多,带宽利用率相对也越充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光口数,降低成本,同时网络安全性没有任何改变(两路设备分别从不同的列头柜及配电屏上引电)。

4 结束语

PTN技术融合了IP的灵活性,又继承了传统SDH的保护、OAM管理、同步等特性,是真正电信级、高性价比、面向未来演进的分组传送技术。分组化是光传送网发展的必然方向,未来本地网依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多种业务共存、承载的业务颗粒多样化、骨干层光纤资源相对丰富等问题,在考虑PTN产品网络引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入策略和网络承接性的问题,在现有的网络中引入分组传送技术和设备还是应该非常慎重并应逐步加以实施。

[1]袁野.杭州移动面向TD-SCDMA及多业务的城域传输网组网规划[J].电信技术,2009,(6).

[2]田君.城域PTN传输网的业务开放模式分析[J].电信技术,2009,(6).

[3]黄晓庆,唐剑峰,徐荣.PTN-IP化分组传送[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4]徐荣,任磊,邓春胜.分组传送技术与测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龚倚,徐荣,李允博.分组传送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核心层城域网骨干
IP城域网/智能城域网BGP收敛震荡的分析方法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骨干风采展示
浅谈宽带IP城域网结构规划和建设
IP城域网建设中技术及应用情况分析
校园网核心层设计探究
政府办公区域无线网络覆盖的设计
城域网CGN部署方式探讨
城域网NAT444技术的应用研究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