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涛,郭凤琴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大同037008)
晋春15号(原名878-8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以墨西哥小麦品种YecorarF70为母本、晋春9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和集团混合选择法,经过7 a多生态南繁北育、异地加压定向选择而成的高产、稳产、广适、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4,2009年分别通过山西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宁夏、甘肃、内蒙古中西部、青海东部和柴达木盆地的水浇地作春麦种植。
晋春15号属春性品种,成熟期与对照宁春4号相当。该品种对光反应不敏感,芽鞘紫色,幼苗半匍匐,株高80~85 cm,株型紧凑。茎秆有蜡质,弹性好。旗叶小而上冲,穗长方形,长芒,穗长10 cm左右,平均穗粒数40粒,变幅26~54粒,粒深红色,大小均匀一致,质硬,卵圆,腹沟浅,千粒质量42 g左右。生育期90 d左右,比晋春9号早5~7 d。幼苗生长势强,根系发达,落黄好,灌浆快,耐高温、干旱、盐碱,抗锈病、黄矮病,稳产性能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805.0 g/L,比国际标准上等强筋麦(780.0 g/L) 高 25 g/L;粗蛋白含量(干基)16.18%,比国际标准上等强筋麦(15%)高1.18百分点;湿面筋36.3%,比国际标准强筋麦(32.0%)多4.3百分点;沉降值31.9 mL,属中筋麦(30.0~45.0mL);吸水率67.3%,比国际标准上等强筋麦(62%)多5.3百分点;稳定时间5.1min,属中筋麦(3.0~7.0min)。
2006—2008年晋春15号参加西北春麦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平均产量为6 594 kg/hm2,比对照宁春4号增产0.8%;2007年平均产量为6 135 kg/hm2,比对照宁春4号增产3.3%;2008年平均产量为7 659 kg/hm2,比对照增产 2.8%(表1)。
表1 2006—2008年参加西北春麦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结果
3.1.1 土地准备 种植晋春15号的土地应选择肥力中等以上、灌排系统良好的土壤,重茬不宜超过2~3 a。由于大部分春麦区开春晚,开春后气温上升快,风多,降水少,土壤失墒严重,开春后来不及精细整地,因此,麦田播前的准备工作,必须从前一年开始。最好在秋翻冬灌地上种植,秋冬灌水量为1 200~1 500m3/hm2,灌水要均匀,保证灌水质量。
3.1.2 施肥 施足基肥、合理施肥是春小麦丰产的基础。秋翻前,每公顷均匀撒施有机肥22.5~30.0 t[1],磷酸二铵 225 kg,尿素 300 kg。早春耙耱保墒,为适时早播做好准备[2]。由于春小麦生育期短,基肥用量要比冬麦多,且基肥应多施、早施,磷肥70%~80%作基肥,20%左右作种肥;氮肥50%~60%作基肥,30%~40%作追肥。用有机肥作基肥时,要充分腐熟并补充适量的化肥,这样效果更好。如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绿肥翻压太晚,冬前未能腐烂,会使早春肥效不能发挥,并使麦苗纤弱、发黄。若冬前未施基肥,待土壤解冻后播种前可用机器深施化肥作基肥。
播种前首先要进行种子精选,用重力式精选机把病粒、秕粒及杂质剔除出去。选出的种子质量要达到国际标准二级良种以上。播种前用25%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3]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乳油)[4]拌种,药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2%~0.3%,药剂拌种可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并用10%氯化钙溶液闷种(用量为种子用量的5%),可减轻后期干热风为害。
晋春15号应适期早播[5]。春小麦播种越早越好,最好顶凌播种,土层解冻8~10 cm,5 cm地温稳定通过1℃即可播种,在山西大同为3月中下旬播种。播种时要合理密植,行距15 cm,播深3 cm,公顷播种量300 kg,公顷基本苗525万~600万株。用有机肥和磷肥作为种肥,施肥深度为8~10 cm。
4.1.1 播后镇压 大同地区历年春季风较大,播种后要进行镇压,促进反润,加速种子萌发,避免由于土壤疏松透风造成死苗。地湿土黏的地块要选择适当时机补压。
4.1.2 压青苗 压青苗以三叶期最为适宜,拔节以后要停止压青苗,以免折断茎秆。压青苗要做到“四压四不压”,即地干、土疏松、坷垃多、苗旺压;地硬、土黏、苗弱、麦苗受冻不压。工具采用V型镇压器最好。
4.2.1 轻施苗肥 基肥充足的田块,苗期可以不追肥;基肥、氮肥较少或未施氮肥的田块,结合灌头水追施尿素120~150 kg/hm2。
4.2.2 灌水 春小麦要早追肥、早灌水,促进早分蘖。二叶一心灌头水[6],原则上二水要紧跟,中间间隔10~15 d,每次灌水量为1 200m3/hm2。采用小畦灌或细流沟灌,严防大水漫灌。
4.2.3 化学除草 野燕麦防除,春麦播前每公顷用40%燕麦畏3 000 g,对水450~600 kg均匀喷洒地面,喷后立即耙地,使药剂与土壤混合,形成药土层,随后立即播种;当燕麦草3~5叶时,用骠马750~900 mL/hm2或36%禾草灵2.4~2.7 kg/hm2喷雾防治[7]。双子叶杂草防除,小麦拔节前,用 2,4-D 丁酯 0.9~1.2 kg/hm2,或二甲四氯3.75 kg/hm2喷雾防治[8]。野燕麦和双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骠马和2,4-D丁酯混合使用,可两草兼防。
4.3.1 化控 拔节期,生长过旺的麦田用矮壮素2.25 kg/hm2进行化控,可促进壮苗,防止后期发生倒伏。
4.3.2 追肥 重施拔节肥,结合二水或三水追施尿素 150~225 kg/hm2。
4.3.3 灌水 二水后,三水要缓,一般在第2节间定型、无效分蘖死亡后再灌三水,灌水量为1 050~1200m3/hm2。
4.4.1 灌水 为保证小麦后期开花、受精、灌浆的需要,三水过后,四水、五水要连上,每次灌水量为1 050~1 200m3/hm2;同时灌好麦黄水,灌水量为 900~1 050m3/hm2。
4.4.2 根外追肥 扬花—灌浆期,喷施1~2次磷酸二氢钾3.0~3.75 kg/hm2,混合尿素3.0 kg/hm2,既可延长灌浆期、增加千粒质量、提高产量,又可减轻干热风为害。
小麦若田间湿度过大,易发生白粉病和锈病,应及时进行防治,每公顷用20%粉锈宁525~600 g,对水 900~1 050 kg,在发病始期喷雾,每次间隔10~15 d,连续喷2~3次。
播种前用拌种双(种子质量的0.2%)或速保利(种子质量的0.1%)等药剂进行拌种,可防治小麦散黑穗、秆黑粉病。
小麦挑旗后,小麦蚜虫、皮蓟马达到防治指标时,每公顷用2.5%敌杀死、20%速灭杀丁、2.5%功夫乳油各300~600 g,对水375~450 kg喷雾,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喷雾防治。
在蜡熟中期,即小麦旗叶和骨节仍带绿色,而茎秆呈杏黄色、籽粒变硬时即可收获。大同地区一般在7月下旬收获。应有效规避穗发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9]。
[1]郝明杰.旱地春小麦200 kg/667m2规范化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6):118-119.
[2]刘华荣.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J].新疆农业科技,2008(4):17-18.
[3]陈海柏.春小麦栽培技术 [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32-33.
[4]刘新月,张久刚,卫云宗.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78号的选育[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4):35-37.
[5]马访贤.春小麦新品种新春22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J].农业科技通讯,2008(5):95.
[6]叶新宇,陈官印.春小麦新品种新春1 7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96.
[7]谭丽萍.水浇地春小麦单产400 kg规范化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1):125.
[8]海日古丽·吾斯曼.春小麦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9):15-16.
[9]刘效华,杨文雄,王世红.高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6号栽培技术要点[J].作物杂志,2010(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