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治疗足癣长期临床研究

2011-09-11 03:33:30张雅洁李青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特比真菌学足癣

张雅洁 李青

(1.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暨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深圳 518020;2.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深圳 518033)

治疗足癣的目的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治疗方法主要有3种,包括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和联合治疗[1]。联合疗法在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1-5],但是在既往关于联合疗法的研究中,随访时间比较短,无法判断远期的疗效及复发率,并且关于疗程说法不一[2-6],为了比较不同疗程联合疗法的短期、中期、长期疗效和远期复发率,从而选择疗效最佳、复发最低的治疗方案,我们特设计本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标准 患者年龄18~65岁;具有足癣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真菌镜检阳性;自愿参加本研究并有口头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 对丙烯胺类或咪唑类药物过敏者;在本研究前8周内应用过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或2周内使用过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者;局部合并有严重细菌感染或患有可能干扰治疗的其他皮肤疾病者;怀孕及哺乳期妇女;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糖尿病及精神病患者;同时服用利福平、西咪替丁等可能影响特比萘芬药物代谢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剔除标准 没有按规定用药或自行终止治疗者;治疗期间擅自应用其他抗真菌药物者;没有完成疗程或由于发生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

患者资料及分组 共入选250例来自本院门诊的足癣患者,随机分入 A、B、C、D、E 5组,每组50例。14例失访或被剔除,剩余236例纳入统计。

1.2 试验方法

受试药品 盐酸特比萘芬片 (商品名兰美抒),250 mg/片,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联苯苄唑乳膏(商品名美克),10 g/支,由德国拜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用药方法盐酸特比萘芬250 mg,口服1次/d;1%联苯苄唑乳膏,外用1次/d。A组口服1周同时外用1周,B组口服1周同时外用2周,C组口服2周同时外用1周,D组口服2周同时外用2周,E组单独外用4周。

1.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体征观察 选择病变最重的部位作为靶部位,包括瘙痒、红斑、丘疹、水疱、渗出、鳞屑、角化和皲裂,按0~3级评分,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

真菌学检查 治疗前全部病例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在随访期间仅作真菌镜检。

实验室检查 在治疗前、停药时对患者分别进行肝、肾功能检查。

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24周、40周、56周、72周分别进行随访,每次复诊对靶部位进行临床观察和真菌镜检。

1.4 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及复发率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 根据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疗效,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真菌镜检阴性;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60%,真菌镜检阴性;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20% ~59%,或真菌镜检阳性;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改善<20%或恶化,或真菌镜检阳性。有效率等于痊愈率与显效率之和。

真菌学疗效评价 采用真菌镜检阴转率评价。

复发率评价 痊愈后再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体征或真菌镜检阳性定义为复发。

1.5 安全性评价

记录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

1.6 数据分析与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平均值、χ2值和P值。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临床症状和体征总积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5组间临床疗效、真菌学疗效、复发率、满意度比较先采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α=0.05,若有差异,再行组间两两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分割法,α =0.004 55。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共入选250例,14例失访或被剔除,剩余236例纳入统计。其中浸渍糜烂型47例 (19.92%),水疱丘疹型73例 (30.93%),角化过度型41例 (17.37%),混合型75例 (31.78%)。A组共49例,男29例,女20例,平均年龄 (26.8±11.2)岁,平均病程 (2.6 ±1.4)a,治疗前皮损总积分平均 (12.5 ±1.8)。B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 (26.2 ±12.1)岁,平均病程 (2.1 ±1.2)a,治疗前皮损总积分平均 (12.1±2.1)。C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 (25.8 ±11.8)岁,平均病程 (2.2 ±1.3)a,治疗前皮损总积分平均(11.9±2.2)。D组47例,男27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 (26.3 ±11.6)岁,平均病程 (2.5±1.1)a,治疗前皮损总积分平均 (13.0±1.5)。E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龄(24.8 ±12.3)岁,平均病程 (2.0 ±1.4)a,治疗前皮损总积分平均 (11.7±2.1)。对5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皮损总积分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病原菌培养

250例足癣患者全部进行了真菌培养,206例阳性,34例阴性,10例污染,阳性率82.40%。分离菌以皮肤癣菌为主,占89.81%,其中红色毛癣菌118株 (57.28%),须癣毛癣菌38株 (18.45%);絮状表皮癣菌19株 (9.22%),白念珠菌17株 (8.25%);犬小孢子菌8株 (3.88%);光滑念珠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红酵母菌各2株 (0.97%)。

2.3 疗效评价

短期疗效比较 (停药时、停药4周时)5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中期疗效比较(停药24周) 与停药4周时比较,C、D组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继续上升,D组达到100%,A、B组保持不变,E 组明显下降。A、B、C、D组与E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4 55),其中D组与E组差异最显著(见表2)。

长期疗效比较(停药40周、56周、72周时) 在停药40周、56周、72周时A、B、C、D组有效率与E组比较有差异,其中D组与E组差异最显著,D组与A、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4 55),但A、B、C组间,C、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真菌清除率 在停药40周时A、B、C、D组真菌清除率与E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04 55),其中D组与E组差异最显著,但A、B、C、D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停药56周、72周时,A、B、C、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E两组差异最显著,D组与A、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04 55),但 C、D 组比较,A、B、C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1 短期疗效比较(例,%)Tab.1 Comparison of short-term efficacy

表2 中期疗效比较(例,%)Tab.2 Comparison of medium-term efficacy

表3 长期疗效比较(例,%)Tab.3 Comparison of long-term efficacy

2.4 远期复发率评价

复发率始终是D组<C组<B组<A组<E组。停药40周时,E组病例将近50%复发,D组无复发,A、B、C、D组与E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4 55)。停药56周、72周时,D 组与A、B组比较出现统计学差异 (P<0.004 55),但C、D组比较,A、B、C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4)。

2.5 患者对综合疗效的满意度对比

D组 >C组 >B组 >A组 >E组。A、B、C、D组满意度分别与E组比较、D组与A、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04 55),但 C、D组比较,A、B、C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见表5)。

2.6 安全性评价

参加评价的有效病例为236例,8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A、C组各有1例患者在服药后出现轻度胃部不适,5组患者中均有1~2例出现涂药后创面有轻度烧灼感,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未经处理症状均在2~3 d后自行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试验组患者用药前后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3 讨 论

足癣发病率高,南方尤甚,为50% ~60%[7]。不规范的诊疗导致足癣反复发作,近80%足癣患者选择局部治疗,20%采用口服药和外用药联合,少数患者选择单用口服药治疗[8],而局部用药的疗效欠佳、复发率高。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和合适的疗程显得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联合疗法有4种方案,随访时间长达一年半,这两点较既往的联合疗法的研究臻于完善。大量研究表明特比萘芬具有很高的临床治愈率和真菌清除率,并且复发率低[2-6,9-10],因此本研究中选择其作为试验药物。

在本研究中,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各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5种治疗方案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也说明继续随访的必要性。在停药24周时,所有联合疗法组 (A~D组)的有效率及真菌学疗效持续上升,达到最佳,尤其D组疗效达到100%,而E组却明显下降,说明口服特比萘芬具有良好的药物后效应。停药40周、56周、72周时,5组的有效率和真菌学疗效均有所降低,降低幅度始终是E组最大、D组最小,D组有效率和真菌学疗效始终维持相当高的水平。

表4 长期复发率评价 (例,%)Tab.4 Evaluation of long-term relapse rates

表5 治疗结束后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例,%)Tab.5 Patients'satisfaction after treatment

在复发率方面,单纯外用药组的高复发率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口服特比萘芬2周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口服1周组,而D组始终保持最低的复发率。

本研究显示单独外用药治疗足癣有效率低,复发率高,应仅用于病灶局限、临床症状体征轻微的患者[1]。对于症状较重、依从性差、反复发作的患者,建议选择联合用药,疗程以口服特比萘芬2周同时外用2周的有效率和真菌学疗效最高,复发率最低,患者满意度最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真菌学组.中国足癣诊断与治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4):270-271.

[2]赖维,黄怀球,万苗坚.特比萘芬短程口服加外用特比萘芬治疗中重度皮肤癣菌病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2):85-88.

[3]周琛,陈保江,陈新.特比萘芬口服联合外用治疗足癣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7):472-473.

[4]涂波,潘炜华,徐红,等.特比萘芬口服联合联苯苄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6):403-404.

[5]王爱平,李若瑜,王端礼,等.特比萘芬连续疗法治疗浅部真菌病90例临床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2):116-118.

[6]赵敬军,张正华,刘维达.特比萘芬(兰美抒)在中国应用6年情况回顾[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4):272-275.

[7]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89-190.

[8]徐楠,温海.足癣复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1(3):174-176.

[9]Takiuchi I,Morishita N,Hamaguchi T,et al.Treatment outcome and relapse with short-term oral terbinafine(250 mg/day)in tinea pedis[J].Nippon Ishinkin Gakkai Zasshi,2005,46(4):285-289.

[10] keyser P De,Backer M De,Massart DL,et al.Two-week oral treatment of tinea pedis,comparing terbinafine(250 mg/day)with itraconazole(100 mg/day):a double-blind,multicentre study[J].Brit J Dermatol,1994,130(Suppl.43):22-25.

猜你喜欢
特比真菌学足癣
专家教你应对幼儿足癣
某部新兵足癣发病情况调查及防治措施
武警医学(2022年3期)2022-04-07 06:43:56
复方土槿皮搽剂治疗足癣
《中国真菌学杂志》稿约
盐酸特比萘芬包合物脂质体的制备*
化学工程师(2021年3期)2021-04-06 12:59:40
新时期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真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盐酸特比萘芬致皮疹伴肝损害一例
《中国真菌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会会议纪要
口服盐酸特比萘芬对幼犬肾脏损伤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特比萘芬致剧烈腹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