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安交通大学开始开放自己的网上课程。作为校长的郑南宁大力支持并且推动这一行动。
他说,国外的网络公开课程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探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比方说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为新生上的法律课《J u s t i c e-论正义》。“这位教授并不是用说教的形式来给学生传输所谓的社会公平和正义。他使用一种启发式的方式,以一个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他们的这种讲课方式以及学生如醉如怡的听课情景,在我们的大学里是很少见到的。我是理工领域的教师,同样被他授课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表达的形式深深打动,我多么希望我们的教授也能这样为学生们授课,这是一种学生喜爱的风范。”
他表示,网络公开课的出现将对目前中国大学的教学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现在大学里不缺想做科研的教师,却缺少能上好课的教师。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一本教科书,做一份P P T,给学生按照教科书来把P P T做好,像拉洋片一样的,上完一堂课,学生把P P T拷回去再来学习,不是这样。它的的确确要融汇知识,要把前人的智慧、把现在正在进行的与这门课相关的知识告诉学生,要激发学生的一种激情和冲动,让学生听完这堂课后,豁然开朗。这才是教学的本身目的。
他认为,要共享开放开成,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目前国内大学的共享意识与欧美的一些大学相比还有差距。在多数社会公众面前,大学似乎遥不可及,是只为少数“精英分子”提供资源的象牙塔。部分老师也认为教学资源属于个人的知识产权,甚至不允许学生下载课件,更不用说把课程免费放在网络上了。要彻底改变这一观念,需要高校的不断努力。
在具体操作层面,他表示,要分内外两个方面。对内,建立校、院两级的学术资源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合作协议等明确校、院、教师个人三方的权利和义务,为知识共享提供制度保障;对外,应当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条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走出去”,就是要主动将校内的大师和经典推荐给普通大众,实现“分享智慧”;“引进来”,就是要博采众长,将大师和经典引入共享平台,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实现“智慧的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