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赛提江
(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近年来解决我国东西部收入差距是政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外商直接投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非常之大甚至可以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Xing和Zhang(2004),万广华,路铭等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不同导致地区间收入水平不平等,并成为收入差距扩大的最重要的因素。Hiemennz(1995)认为FDI不仅是简单的资本转移,而且还捆绑着外资企业所带来的技术和人力资本。随着FDI的流入东道国生产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更重要的是FDI所带来的技术迁移和技术进步导致东道国人力资本的优化。FDI的流入一方面能够提高发展中国家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从而对提高熟练工人的劳务报酬,另一方面又降低对非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以及报酬。受到良好教育和培训的专业人才获取较高的收入,而非熟练劳动的重要性减小。这将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收人分配更加不平等。
从全球角度看,FDI总是被吸引到非熟练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然而,FDI流入到东道国后雇佣相对熟练的工人,同等资格的工人在外国公司的工资水平高于本地公司,从而扩大了熟练和非熟练劳动的收人差距。如果FDI引起的技术进步导致扩展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这将进一步提高熟练工人的相对工资并增加收人不平等。FDI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我国也不例外,不仅加剧了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收入水平的不平等,而且还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所以分析FDI在国内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并尽可能提出相应政策来使FDI在国内均匀分布是解决我国地区收入差距问题的重点。
在上述讨论的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下面将对FDI在国内分布影响因素归结为劳动力,税负,补贴,运输成本,交易成本四个方面。并用一个基于Continuum Ricardian Model的简单理论模型来解释我国FDI分布的区域差异性问题。
标准Ricardian Model中有两个国家,即本国和外国,只有一个投入要素-劳动力。本国劳动力总量为L外国劳动力总量为L*。与标准模型不同Continuum Ricardian Model中有z∈(0,1)个连续的多个产品,a(z)为生产一单位产品z所需的国内劳动力,a*(z)为生产一单位产品z所需的国外劳动力。
简便起见我们设:a*(z)=1,表示对所有的产品z生产一单位所需投入的国外劳动力为1。
a(z)为z的增函数,产品复杂度(技术含量)越高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投入的国内劳动力越多。简便起见我们假设a(z)连续可微,国外的技术水平高于国内的技术水平,即a(z)>1。
国内劳动力以变量e来表示,e≥1,并完全可流动。
国内工资水平假定为w=1。
国外工资为w*或者可以认为是相对工资。
MNE投资国内除了东道国劳动力外还需要从国外引进技术人员设为k(z)是z的增函数并且连续可微。表示当产品技术含量越高需要的技术人员投入越高。技术人员的工资为固定的r。
这样MNE在东道国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成本函数为:
b(z)=e+rk(z)+othercosts(e)(其中 othercosts(e)是税负、运输等其他成本)
(1)国家税收政策,税收政策是国家对FDI的最主要优惠政策;以变量tax来表示税负。
(2)地方优惠政策包括地方税收优惠,地租优惠,公共产品的提供,制度创新;因为地方税收优惠是有限制的为了简便将税收优惠和地租优惠可归纳为一个补贴变量s。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它俩可归结为降低部分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的因素。
(3)交通便利程度即包括个地区交通设施的便利,又包括离主要市场的远离程度。他决定运输成本得高低。以变量transportationcost来表示运输成本。
(4)市场化程度,开放程度,地方产业结构等因素可视为影响交易成本transactincost的主要因素。
如果我们在考虑东道国税负,补贴,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成本函数b(z)可变为:
b(z)=w×e+rk(z)+tax(e)-S(e)+transportationcost(e)+transac-tioncost(e)
将上式分别改写为在我国东部和西部的FDI成本函数:
东部:
西部:
虽然东西部工资水平有所差距,但是因为劳动力熟练程度的不同,为生产一单位产品投入的劳动量也有差距。另外,国内劳动力可视为完全可流动。所以简便起见我们将国内工资水平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工资视为相同。同时国内东西部劳动力熟练程度也可视为相同。所以东部和西部工资都可认为w=1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e也可认为相同。
技术迁移所需的国外技术人员成本rk(z)不管在国内东部还是西部均可相同.
政府税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之前是东部地区低于西部地区taxw(e)<taxe(e),目前是taxw(e)=taxe(e)。
由于经济基础,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差距在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提供方面西部仍处于略施地位。Se(e)>Sw(e)
东部沿海地区运输成本低于西部地区运输成本:
transportationcoste(e)<transportationcostw(e)
在改革前期地区差异性优惠政策的作用下东部地区在市场化程度,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等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此外,东部政府部门相对与西部而言制度创新方面做的工作全面并成功。所以MNE在东部的交易成本低于西部
由以上几个不等式可以得出:othercostse<othercostsw
MNE在东部和西部的生产单位的成本可分别写为:
如上假定a(z)为在国内生产一单位产品z的成本,因国内劳动力的生产效率等于或低于国外劳动力生产效率a(z)≥1,MNE在投资决策时将选择单位成本最低的投资方式。0<z<z'区域的产品,由于在国内厂商生产的成本低于MNE和其他外国厂商,有国内厂商生产。z'<z<z''区域的产品,由于通过FDI生产的成本低于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的生产成本,MNE通过FDI在国内生产。FDI决定进入国内后将比较东部和西部两地区投资生产的成本。(1)西部地区在市场化程度,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和地方政府制度建设方面落后于东部地区,使得MNE在西部的交易成本高于东部。(2)由于前期FDI的技术外溢在东部远远高于西部,所以西部地区工人的熟练程度也低于东部,而MNE投资到东道国时总是倾向于雇佣熟练工人。(3)因为财政能力,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公共产品远不如东部地方政府。这种优惠使MNE更倾向于投资到东部。(4)东部沿海地区海路运输到国外市场的低成本性和交通便利性相对于西部地区而言能够大大降低MNE的运输成本bw(z)>be(z)。上述原因使得MNE在西部投资生产的成本高于在东部生产的成本,所以MNE在中国选择投资地区时总是倾向于投资到东部地区。z'<z<z''的产品将在东部生产。
以上分析表明,优惠政策,市场化程度,开放程度,产业结构,运输成本和应用性技术进步水平等因素综合的影响FDI投资地区选择决策。此外,FDI也将会促使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的进步。我国前期的地区差异性政策和东部地区交通便利等自然条件决定FDI在前期流入到东部地区,提高了东部的市场化程度,优化了产业结构,通过技术外溢作用提高了东部的技术进步水平和工人的熟练程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FDI在东部的成本。此外,东部地方政府提供的各类优惠政策,管理理念和制度方面的创新降低了FDI在东部的生产和交易成本。这逐渐形成FDI在东部地区的聚集效应,而西部地区在这些方面相对落后于东部地区。因此,虽然税收优惠政策已被统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西部,但西部地区仍然还未能有效的吸引FDI。所以,单一的税收优惠政策的统一,不能解决西部FDI稀缺的问题。为了解决FDI在东西部分布不平衡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1)从产业结构入手,在西部地区进一步提高对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FDI的优惠力度。(2)加强西部地方政府管理理念和制度创新,FDI在投资某地区时注重该地区的政府办事效率,执法程度,公共设施的提供等方面。(3)控制东部地方政府竞争性优惠政策,东部地区在提供各类优惠政策方面非常积极,各省政府之间有强烈的竞争,而西部地区由于地方财力薄弱等原因在这种竞争中处于弱势。东部在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优势足以吸引FDI,所以没有必要通过提供优惠政策来吸引FDI。这些方面比较落后的西部可采取政策优惠来吸引FDI。(4)由于运输服务业在西部仍然处于低效率,通过吸引国内外大型运输服务业投资发展西部运输服务业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对引资有很大的帮助。(5)通过建立专业技能培训机构来提高西部劳工熟练程度将会有效的解决人才稀缺问题。
[1]张晏.财政分权、FDI竞争与地方政府行为[J].世界经济文海,2007,(2).
[2]庞明礼.地方政府竞争方式的演进:一个基于FDI的实证[J].人文杂志,2007,(4).
[3]刘克崮.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中国税制改革新的里程碑[J].管理世界,2007,(3).
[4]周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收人分配影响的长期效应:以中国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2006,(5).
[5]孙俊.中国FDI地点选择的因素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2,(4).
[6]夏杰长、李朱.税收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影响的国外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4,(6).
[7]祝树金、付晓燕.政策优惠、经济环境影响FDI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
[8]万莹.税制公平视野的中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绩效[J].改革,2006(2)
[9]Leonard K.Cheng,Larry D.Qiu,Guofu Tan.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 Continuum Ricardian Trade Model[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