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瀛 吴明生
图书版权贸易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图书版权贸易既可把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引进国内,又可把本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向世界。通过图书版权的对外贸易交流与合作,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加快缩短中国图书出版行业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促进新闻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着《著作权法》的修订,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在从2001-2009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9年间,图书版权贸易量翻番,在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高额的经济效益回报,成为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图书版权已成为图书出版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9年(2001~2009年)来图书版权贸易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筛选,并采取数理统计建立关系模型的方法,建立了中国图书版权贸易与图书出版经济效益的量化关系模型,从理论和实践上拓宽对图书版权贸易与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领域。
根据2002~2010年《中国出版年鉴》的统计资料,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图书版权贸易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从图1可看出,中国图书版权贸易总量从2002年起突破10,000种,因此中国从2002年开始图书版权贸易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图书版权贸易总量由2001年的8,903种扩大到2008年的18,216种,达到最高值,是2001年的2.05倍,短短8年的时间,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量实现翻番,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略有下降,为16,017种,但图书版权贸易总量总体趋势在增长,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图书出版的国际化步伐在不断加快,融入了世界贸易一体化。
图1 图书版权贸易规模柱形图
从图2可看出, 2001至2009年中国图书版权引进量和输出量不断增长。2001至2009年9年间,中国图书版权引进量累计达100,318种,引进量从2001年的8,250种到2009年的12,914种,2009年的图书版权引进量是2001年的1.6倍。从2002年开始,图书版权年引进量超过10,000种,除2005年的9,382种以外,其余年份均超过10,000种,其中2008年图书版权引进量达最高值,突破15,000种。
2001至2009年9年间,中国图书版权输出量累计达15,673种,输出量从2001年的653种到2009年的3,103种,2009年的图书版权输出量是2001年的4.8倍,表明中国图书版权输出量的增长速度快于图书版权引进量的增长速度。但图书版权输出总量较少,只是图书版权引进量的15.6%,仅占图书版权贸易总量的13.5%,而图书版权引进量占图书版权贸易总量的86.5%,说明中国图书版权贸易主要还是以图书版权引进为主。
图2 图书版权引进、输出量柱形图
图3 图书版权引进/输出量比例折线图
从图3可看出,除2003年中国图书版权引进、输出量比例为15.4∶1,2008年可能因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图书版权引进、输出量贸易逆差稍有回升为6.5∶1外,其他年份总体趋势是逐年下降的。中国图书版权引进、输出量比例由2001年的12.6∶1下降到2009年的4.2∶1。其中以2007年图书版权引进、输出量比例为最低达4.0∶1。数据表明除个别年份因外在因素的影响,图书版权贸易逆差有所回升外,图书版权引进、输出量贸易逆差总体是在缩小的,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实力在增强。但图书版权引进、输出贸易平均逆差比例为6.4∶1,说明中国图书版权引进、输出贸易不对称,因而进一步缩小图书版权引进、输出贸易逆差仍然是中国图书出版业今后版权贸易的要务之一。要平衡图书版权引进、输出贸易逆差,图书版权输出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很大的商机。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中国出版年鉴》2002~2010年各期现有的2001~2009年全国图书出版业的相关数据资料统计(如表1)。
2001~2009年的全国图书出版业相关数据中缺乏图书纯销售利润数据,因而选取2001~2009年共9年样本的图书纯销售额作为图书出版经济效益对象(y)。初选表1中的重版重印量、新版图书数量、版权引进量、版权输出量、图书版权贸易量占图书出版量百分率、版权引进量与版权输出量比值等6项数据设为与图书出版经济效益相关的计算因子。通过采取数理统计计算方法分别计算6个因子与图书出版经济效益(图书纯销售额)的单相关系数。其计算结果得出其中有4个因子与图书出版经济效益的单相关系数较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余2个因子相关关系则不显著。与图书出版经济效益呈显著相关关系的4个因子如下:
图书重版重印量x1与图书纯销售额(y)的单相关系数r1=0.946197≈达极显著水平的相关系数查表值r0.01=0.949,说明因子x1通过99%的置信度检验,因子x1与y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
新版图书量x2与图书纯销售额(y)的单相关系数r2=0.991651>达极显著水平的相关系数查表值r0.01=0.949,说明因子x2通过99%的置信度检验,因子x2与y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
图书版权引进量x3与图书纯销售额(y)的单相关系数r3=0.694108>达显著水平的相关系数查表值r0.05=0.632,说明因子x3通过95%的置信度检验,因子x3与y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
表1 2001~2009年全国图书出版业相关数据
图书版权输出量x4与图书纯销售额(y)的单相关系数r4=0.7414857>达显著水平的相关系数查表值r0.05=0.632,说明因子x4通过95%的置信度检验,因子x4与y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有4个因子即图书重版重印量x1、新版图书量x2、图书版权引进量x3和图书版权输出量x4与经济效益对象即图书纯销售额y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以四元线性方程y=a+b1x1+b2x2+b3x3+b4x4作为拟合模型,将经济效益(图书纯销售额)y与之呈显著相关关系的四个因子x1、x2、x3和x4拟合建立四元线性回归关系模型如下:
计算该四元线性回归关系模型即经济效益与4个因子的关系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0.996748>达极显著水平的复相关系数查表值r0.01=0.8745,通过99%的置信度检验,表明该四元线性回归关系模型成立并有意义。
从上述建立的四元线性回归关系模型可展开以下分析:
从与图书出版经济效益显著相关的4个因子的单相关系数中比较得出:经济效益与新版图书量的单相关系数r2=0.991651>经济效益与图书重版重印量的单相关系数r1=0.946197,即r2>r1,说明在影响经济效益因素的图书出版总量的2个因子中,新版图书量的影响程度要比图书重版重印量的影响程度大;经济效益与图书版权输出量的单相关系数r4=0.7414857>经济效益与图书版权引进量的单相关系数r3=0.694108,即r4>r3,说明在影响经济效益因素的图书版权贸易总量的2个因子中,图书版权输出量的影响程度要比图书版权引进量的影响程度大。所以要提高图书出版经济效益,重点是要提高新版图书量和图书版权输出量。
从四元线性回归关系模型看出:影响图书出版经济效益的4个因子的关系方程系数中因子x4的系数最大为5.067449,依次是因子x2的系数为2.835114,因子x3的系数为1.046191和因子x1的系数为0.770052。表明影响图书出版经济效益程度最大的因子是x4即图书版权输出量,其他影响程度的因子依次是x2(新版图书量)、x3(图书版权引进量)和x1(图书重版重印量)。假设其他因子不变,图书版权输出量每增加1,000种,图书出版经济效益(图书纯销售额)理论上就可增加5倍。同理,新版图书量每增加1,000种,图书出版经济效益(图书纯销售额)理论上则可增加2.8倍。由此可见要获取更大的赢利,提高图书版权输出量和新版图书量是关键,特别是提高图书版权输出量,可使赢利高倍增长。所以提高图书版权输出量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由表1看出:中国自入世以来(2001~2009年),图书版权贸易量虽然在不断增加,图书版权贸易逆差也逐渐在缩小,但图书版权贸易的平均逆差仍较大达6.4∶1,表明缩小图书版权贸易逆差,扩大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量,尤其是扩大图书版权输出量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据此,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图书出版效益,关键还是要增加图书版权输出量。
由表1还可看出:2001~2009年中国图书版权贸易总量在不断提高,但图书版权贸易量占图书出版量的百分率却较小,平均百分率为5.8%,表明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量占图书出版量的比重很小,由图书版权贸易获得的经济效益比重不大,中国图书出版的经济效益主要还是由图书出版量决定的。这个情况进一步表明中国出版业要做大做强,增加图书版权输出量是必由之路。
综上分析得出结论: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图书出版的经济效益,就要提高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量在图书出版量中的比重;提高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量关键在于提高图书版权输出量;提高图书版权输出量才是提高中国图书出版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点。如何提高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量,加大图书版权输出力度,缩小图书版权贸易逆差成为提高中国图书出版经济效益的一个战略问题。
上述中国图书版权贸易与图书出版经济效益的关联分析带来的第一个启示是,我们从宏观视觉看到中国出版业大发展的同时,也看出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2001~2009年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量仅占图书出版量平均比重的5.8%,表明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发展还远远跟不上中国图书出版的发展,说明中国只是一个图书出版大国,还不是一个出版强国,这与中国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和综合实力不相称。
第二,2001~2009年中国图书版权引进量与图书版权输出量的平均比例为6.4∶1,图书版权贸易量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图书版权输出量大大低于图书版权引进量,影响了中国图书出版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第三,图书版权贸易存在较大的逆差,说明中国图书出版的原创能力不强,适合国际市场的图书版权有效供给不足,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核心品牌竞争力,图书版权贸易的市场化运作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距离,制约了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图书版权输出的发展。
第二个启示是:我们看到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对中国图书出版经济效益增长的贡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图书版权输出的发展还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图书出版业怎样充分发挥集团集约化规模经营的资源优势,如何充分利用这个发展空间,就成为出版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问题。
第一,调整出版经营的战略思路,转变图书版权贸易的经营方式,深挖文化内涵,提高图书出版的原创性,极力打造图书出版的版权贸易优势品牌。出版是知识经济,其财富集中表现为版权。新版图书是积累版权,版权贸易是将知识财富变为物质财富。要做强出版,一是要着力创新,积极扩大有效版权积累;二是着力发展版权贸易,努力使有效版权的积累变成产生经济效益的生产力。
第二,充分发挥中国出版集团的资源优势,广泛开展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资本,广开融资渠道,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图书版权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扩大国际市场图书版权贸易的有效供给。
第三,提高图书版权贸易的市场运作水平和营销手段,降低图书版权贸易的成本,充分开发图书版权贸易中的其他附属版权贸易,增加图书版权输出贸易的附加值,使图书版权贸易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四,着力引进和培训创新型的版权贸易人才。一是引进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人才参与出版经营活动,从实践中培养版权贸易人才;二是在出版企业内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培育创新型的版权贸易人才;三是在高校出版专业中增设出版经营和版权贸易课程,为创造创新型版权贸易人才进行人才储备。
相信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经营举措,中国图书出版业定能在国际市场上创造出更多的赢利品牌,促进中国出版贸易产业链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华文化向世界的传输速度,以及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辐射力和影响力。
[1] 陈红玉.入世后中国出版业的版权贸易研究对策[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
[2] 姚德权,赵洁.中国版权贸易研究综述[J].国际经贸探索,2007.1.
[3] 王斌.中国版权贸易逆差产生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与出版,2008.5.
[4] 中国出版年鉴.中国出版年鉴社,2002~2010年各期.
[5] 课题组.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