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1-08-31 07:22李广宇
现代出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终端数字内容

◎ 李广宇

当前,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其发展速度早已超过传统出版业。数字出版在我国出版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已经不言而喻。因此,关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不仅事关其自身产业能否顺利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出版业整体的发展质量与未来发展趋向。

一、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分析

1.传统出版社纷纷加大数字出版转型力度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号召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要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全国形成8~10家各具特色、年产值超百亿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或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形成20家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

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传统出版单位大多仅作为上游即内容提供者。但2009至2010年两年间,随着《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以及传统出版社自身战略规划的需要,这一状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很多传统出版商不再仅局限于做内容提供商,而开始向内容服务商转型,大规模的出版单位开始有效地整合技术资源和内容资源,纷纷通过不同的数字出版形式开始大踏步进军数字出版产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推出了“辞海悦读器”,其内置了我国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中华文化通志》等鸿篇巨制,成为我国首款由出版机构出品的电子阅读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其长期积累的出版物内容资源系统整合优势,开发外语类远程教学网,通过提供各种出版物、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系列业务,建立起网上网下相结合的个性化外语教学服务平台;高等教育出版社自行研发内容结构化标准、内容元数据标准等,并建立起内容管理平台,按学科分类,把分散在出版社内部各部门的内容资源汇集到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同一内容资源可为图书出版、网络出版、电子出版、学科网站等反复利用,并可提供定制服务,为不同的读者提供相关个性化数字内容服务,达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还出现了传统出版单位与数字技术提供商合作、合资的现象:2010年4月,新华传媒及解放日报集团与易狄欧携手,共同注资成立全新的平台公司,新公司仍以手持移动阅读器终端为切入点,推出了全新品牌和形象的阅读器终端——亦墨,他们希望通过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整合数字出版内容,在传统业务之上搭建全新的数字出版发行平台,从而打造完整的阅读器产业链。

2.集群式发展初现端倪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式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产业集群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框架。

表1 全国基地/园区情况表

在我国,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迅猛发展,各部委和地方政府批复成立了多种类型的与数字出版相关的产业基地,集群式发展已初现端倪。

目前已批复成立了五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分布在华中和西部地区。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建立“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2010年又先后批复成立了四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分别是: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杭州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湖南中南数字出版基地和湖北华中数字出版基地。

2010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在北京成立第一家国家出版创意产业园区,综合配置出版资源,汇聚龙头企业,出版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精品出版物。

加强国家出版传媒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是新闻出版业五年发展规划的突出内容和重要任务,推动出版资源整合,充分挖掘多种出版资源的潜力,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出版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3.数字出版新业态、新终端层出不穷

“今天你微博了吗?”在2010年成为了一种问候语,更多的人愿意把2010年称为微博年。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随着微博的出现及其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博客收入、影响力以及使用率开始下降,而微博则迅速膨胀,并吸引了大量的消费用户。面对如此旺盛的消费市场,大部分新媒体公司都开展了微博业务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出版领域很多人也开始关注它的潜在营销价值,通过微博直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感受,获取市场动态。安徽出版集团和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就充分利用了微博这个新载体来全面宣传图书,通过微博与读者、作者进行互动,推广图书、期刊、报纸等,加强品牌推广和营销力度,成为国内首家采用微博进行产品服务推广和品牌宣传营销的出版集团,开了以微博宣传图书之先河。

2010年2月,苹果公司发布推出了iPad平板电脑。iPad的推出有望掀起一场影响深远的终端革命。iPad代表了移动计算机、移动网络及其他移动体验的未来发展趋势。互联网的终端以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为主,通常位于办公室或咖啡店或住宅;移动通信的终端则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手机,它们几乎无处不在。之前人们曾设想将手机作为移动终端,从而让互联网“动起来”,然而宽频、3G之类的设计中有诸多局限无法突破。

作为移动通讯和上网本的结合体,iPad有可能成为iPhone乃至整个手机互联网的终结者以及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开创者。它不仅可以更轻松地实现iPhone几乎所有的功能,还突破了手机屏幕过小的限制,更适于浏览网站和处理日常事务,Wi-Fi和3G亦可弥补其无法接听和拨打电话的遗憾。在这种情况下,正趋于“手机化”的网站界面也开始向更干净、更友好、更直接的传统回归,例如Flicker和YouTube的网站最近正悄悄发生变化。此外,iPad的推广还有利于淘汰Adobe Flash等过时的Web标准,同时推广HTML5之类的新标准,这将大大改善用户的网络体验。

4.媒体融合发展态势明朗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单一的媒体不能满足人们在传播的速度、广度、深度,及交互等方面的需要。面对这些变化各传媒公司已开始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各种媒体间业务交叉、渗透、互动,直至融合,并逐渐发展到媒体平台及市场的交汇、相融。而更高层次的融合,将会在电信、IT界与传媒业等相关行业的各类机构大汇流的基础上出现。

2009年12月4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凤凰卫视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这两家媒体同是当今华文媒体领域里的佼佼者,在中国传媒业界和受众中都享有盛誉,独具一格,在全球化竞争的态势下进行跨媒体合作,突破了以往同类同质媒体之间的合作。需要注意的是,几乎相隔一年,新华社与盛大网络于2010年12月2日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宣称双方将利用各自的内容、信息和渠道优势,在全媒体领域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新华社和盛大网络的合作,有利于发挥各自在内容、渠道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打造面向广大受众的强大终端。这两起案例昭示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势头与方向。

此外信息的传播途径也趋于向一个统一的移动终端靠拢。手机作为数字阅读终端在近几年兴起,手机拥有便携性和移动化的特点,以手机为载体下载、复制和浏览文学作品的新型阅读方式,正好满足了人们希望随时随地获得知识、愉悦身心的需求。随着3G技术的成熟,传统报业、出版业和广播电视业将加速向手机终端汇聚,手机媒体业必将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手机将成为集成性的移动媒体终端。

5.娱乐化、碎片化内容消费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从2007到2010年,网络游戏连续四年销售收入位于前三名,数字出版的娱乐化倾向非常强,网络游戏以及SNS等已经成为人们比较喜欢的娱乐消遣方式,而在专业知识的获取和学术研究方面,人们还是以传统阅读为主。

截至2010年6月30日,开心网注册用户已经超过8,600万,平均每月超过5,000万活跃用户登录、每周页面访问量超过80亿次、每天开心用户种菜停留15亿分钟。在Alexa全球网站排名中,开心网位居中国网站第十八位,居中国SNS网站第一名。开心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SNS),并以良好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中国SNS的领先地位。开心网的成功更加验证了数字出版的娱乐化趋势。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时间被“碎片化”,伴随而来的是阅读的碎片化。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手机短信、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接收器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在等车、等人、电梯里、上下班途中、会议的间隙用手机浏览一下手机报、登录微博看看朋友的留言等,无疑是打发时间的最佳选择。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使方便携带、可随时随地使用的手机迅速成为见缝插针式的碎片化阅读的新载体,随着碎片化阅读的快速发展,手机作为移动终端发展迅速。

二、数字出版产业问题分析

由于相关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新闻出版进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发展新业态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同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和克服。

1.移动阅读:终端不是问题,内容建设才是关键

移动阅读终端不仅包括手持PDA,也包括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目前,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时尚。电子阅读器式的阅读也在预热市场。这些阅读终端不仅硬件技术发展快速、市场供应机型丰富,而且在发展模式上也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用户除了通过手机WAP在线、手机下载、手机客户端软件实现阅读之外,也可以通过电子阅读器实现网络在线浏览和下载电子书。此外,阅读终端的数量和价格都不是问题。手机已经普及,电子阅读器也开始全面铺开市场,只要实现规模化定制生产,其价格降到千元以下的时间应该不会让我们等待太久。

移动阅读发展的真正难点在于内容建设。得优势资源者得天下。只有获得优势内容资源才能在移动阅读市场中获益。没有优势资源作支撑,移动阅读业很难做大做强。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一是阅读终端硬件设备无论产业规模、市场推广,还是发展潜力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其发展质量与速度;二是运营商将被彻底“管道化”,如果自身没有内容平台,内容资源贫瘠,不能向用户提供优质内容资源服务,运营商将变成只收取上网流量费的通道提供商,彻底被“管道化”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2.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尚未真正确立

现阶段,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包括技术手段、授权模式和保护体系等)的建立尚不完善。现有的适用于数字出版的法律明显滞后,有待进一步修改和补充,且版权授权不规范,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难以得到基本保障和有效维护,尤其是经济权利很难得到合理保障。

数字期刊、原创文学、电子书等许多数字出版业务都面临版权问题。

由于数字期刊著作权主体的海量,一对一的获得作者授权的方法是不现实的,会导致疏漏授权和授权不真实的现象。

网络原创文学面临的版权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作品;网站和网站之间未经许可的转发和盗用;由搜索引擎未经网站许可便无偿链接,或以“贴吧”的形式转载原创网络作品;网站和作者本人都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对数字版权的认识淡薄。

电子书提供商在与出版单位签署电子书内容预装或下载协议时,在版权问题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在数字版权概念尚未出现时,出版单位早期作品存在数字版权模糊现象;而在数字版权概念出现后,作者没有授予出版单位数字版权,这都是因为对数字版权缺乏认识。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数字出版侵权案件面临取证难、认定难、维权成本高等问题。版权问题已成为阻碍数字出版发展的巨大瓶颈,如果没有可靠的版权保护机制,数字出版产业是很难健康发展起来的。

3.人才仍是制约新闻出版业实现发展、转型的关键因素

传统出版单位的人才主要集中在文史哲或与出版业务对应的专业领域,而在给出版业带来突飞猛进发展的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却非常缺乏,特别是既懂出版又懂信息技术研发的人才。在新媒体出版及制作单位中,数字出版流程及审读规范还不完善,缺乏适应数字出版要求的编辑人才。同时,出版单位的人才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对人才的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阶段,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引进,并造成人才流失。另外,现在的高校很少涉及数字出版专业,且师资力量不足,造成人才培养与数字出版发展不同步。有关部门应重视并积极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法律法规、编辑加工、市场开拓、数字版权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培训,及时补充与数字出版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无法把握技术含量高的数字出版新业态,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4.数字出版行业的统一标准尚未形成

数字出版行业标准化体系尚不完善,在管理和产品生产、交换、流通、呈现、版权保护等一系列过程中都缺乏标准来加以规范,特别是基础性标准和关键性标准存在缺失,现有标准在诸多方面已不再适用于当今数字出版现状。“十一五”期间,新闻出版行业虽然完成了新闻出版、信息化、出版物发行等标准体系表的制定工作,但距离建设层次清晰、分类科学、完整适用的标准体系还有一定的差距,标准不一导致数字出版产品成本加大,内容无法交换和整合,也给终端消费带来迷茫,从而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以电子书内容格式标准为例,目前国内电子图书有很多种格式,各种格式都有不少企业支持,导致国内数字出版物格式标准无法达成统一。各种设备上的数字内容不能通用,不仅给用户带来不便,也会给内容提供者带来困扰,增加了传播成本,从而影响收益。

总之,不论是详察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还是审视该产业存在的问题,目的都是为了我们能够对数字出版产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数字出版产业正处于不断地发展、成长过程中,只有以理性的态度、冷静的思考、理智的行为去迎接它、看待它,才能最终实现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并在顺利实现我国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它的最大功用。

猜你喜欢
终端数字内容
答数字
“吃人不吐骨头”的终端为王
完美终端
数字看G20
酒业传统终端向资本血拼迈进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如何防范终端销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