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影响及对策浅析

2011-08-30 05:37:42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李志刚
中国商论 2011年35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旅游业旅游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李志刚

旅游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这一点可以从表1的数据中看出:

2006~2010年全国旅游总收入及占GDP比重

从表1中不仅可以看出全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较大,而且从这5年数据来看,受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旅游总收入增速急剧下降,2007~2009年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呈下降态势。由于国家施行多项措施应对金融危机,旅游经济在2010年开始得到恢复。可见,旅游经济关乎国民经济命脉,金融危机对旅游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

1 旅游经济与金融危机的理论研究

从一般商品意义上来说,旅游是一种奢侈品,它是富有弹性的,即价格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需求的较大波动。旅游业如同房地产行业一样,有着较为庞大的产业链,能够带动一大批行业的发展。在金融危机来临时,旅游的需求下降较大,而旅游供给减少不多,甚至可能由于前期的开发和市场混乱等因素使得旅游供给呈现上升趋势,供大于求必将产生旅游总的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的下降,旅游经济受挫严重。金融危机导致相关行业不景气,从而在经济体本身的联动效应带动下加剧旅游经济的衰退和萧条。

2 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经济的不利影响

2.1 跨境旅游收支相对逆差显现

入境旅游在我国旅游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04~2007年入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率为25.26%,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然而,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入境旅游业发展速度大幅度下降,虽有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效应,但仍然难以覆盖危机给我国旅游经济带来的衰退影响。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部分境外居民的资产缩水,可支配收入下降,加之当前我国人民币存在的升值压力,使得原本打算到我国旅游的境外游客转向国内旅游或者减少旅游消费。日本、韩国、美国、德国、英国等作为我国主要入境客源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客源明显减少。2008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为408.4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6%,2009年减少到396.75亿美元,减少了2.86%。

另一方面,从国内居民出境旅游角度看,2007年我国出境总人数为4095万人次,2008年和2009年这个数字分别是4584.44万人次和4766万人次,逐年增幅较大。随着我国出境旅游政策的放开,2010年出境旅游总人数增长更是迅猛,出境人数达到了5739万人次,增幅高达20.42%,出境旅游首次超过入境旅游。

也就是说,入境旅游人数受危机影响日益减少,而出境旅游并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减少,我国旅游经济在国际方面来看已经呈现相对逆差状态,这对于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我国来说是一种失衡状态,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

2.2 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发展受阻

旅行社业、酒店业、交通运输业作为旅游行业的三大支柱,在金融危机面前受到的冲击十分沉重。

旅行社相对于景区和酒店来说,议价能力低,无法控制资源。危机的到来使得客源较大幅度减少,实力较大的旅行社尚可通过自身的优势实行薄利多销。但一些中小旅行社就不得不面临倒闭的危险,生存空间变得狭小,有些旅行社相互之间产生了抢夺客户资源的不良竞争,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酒店业发展中的重要参考指标是住宿与餐饮的从业人数和营业额。2007~2009年我国住宿与餐饮业年末从业人数分别为341.8万、400万、400.7万,年营业额分别为3711.5亿元、4824.4亿元、4947.1亿元。总体来看,金融危机使得我国酒店业发展速度放缓,金融危机给我国酒店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大型酒店。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比较发达,国际化程度较高,高星级酒店受到危机的冲击较大。中小型酒店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都有所缩减,旅游行业经济整体受挫。

金融危机对于交通运输业特别是航空业的打击巨大。国内各家航空公司都推出了低价机票,有的机票价格在淡季甚至低至1折。欧美经济不景气,国际往来机会减少,国内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线收入也因此大幅度减少,实际运输能力却远远大于实际需求。航空业发展瓶颈受到金融危机的制约明显。

2.3 国内旅需求减少,旅游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居民资产较大缩水,实际购买力降低,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使得人们的收入预期不甚乐观,国内居民的旅游支出较大缩减,国内旅游需求大幅度降低,旅游经济发展缓慢。同时,由于银行普遍惜贷,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期间的宽松货币政策也难以快速见效,度假村、主题公园、旅游房地产等大型项目建设融资困难,旅游投资放缓。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旅游企业自身的就业吸纳能力受到削弱,降低工资、裁员现象较为普遍,这将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降低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3 金融危机给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3.1 危机压力迫使旅游业重新洗牌,优胜劣汰

在危机面前,更加考验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应变能力。达尔文主义告诉我们,在适者生存环境面前,只有强者才能取得长久的发展。因此,通过这次危机的考验,不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经营管理落后的企业,将会被淘汰或者被实力更加强的企业兼并,而马太效应表明,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剩下来的旅游企业虽然数量大幅减少,但那是通过激烈竞争保留下来的精华,说明它们有实力提供更可靠、更高效、更优质的旅游服务。市场竞争是配置旅游资源最有效的方式,能够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将会更加规范旅游行业,促使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宽松的经济政策将使旅游产业长期受益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家为了稳步渡过危机,采取了较多的宽松政策。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设不仅大大方便了国民的出行,利于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对于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他扩大内需的政策,比如鼓励有特色的村镇发展古镇旅游、田园旅游、红色旅游等,减免税费,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对拉动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促使旅游产业长期受益。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在有钱的情况下愿意花钱旅游,高出全球平均水平近20%,一旦危机结束,我国旅游市场将会十分庞大。

4 金融危机下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对策

4.1 加强旅游企业的自身建设,增强旅游行业整体竞争力

旅游业主要是提供服务,它的服务质量是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就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各旅游企业要协同发展,不能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应该合理分配旅游客源结构,加强市场调查,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游客,努力抓住回头客。同时,加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特别是目前暴露的导游强行游客购物的问题、只走有商业利益存在的景点线路。旅游企业自身应该注意这些问题,加强自身假设,规范旅游线路,规范各旅行社、宾馆、景点的收费项目,切实履行为游客着想、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

4.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产业是一个联动性强的产业,它能够带动多方面实体的经济发展。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好重点产业扶持职能,特别是金融支持,将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增长的需要融入到对旅游产业的扶持上来。同时加大对旅游业人才的培养,比如对导游、职业经理人、景区配套工作人员的培养等等,使其不断提高旅游业务的经营管理水平,树立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应该首当其冲做好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比如引进资金项目投入道路建设,对区域旅游景点有整体科学的规划,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完善相关的宾馆、医疗点、水电、网络通讯等等配套设施。

4.3 发展和壮大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以支柱来推动旅游经济

我国旅行社要迎难而上,加快开发新产品,拉动旅游内需。主要做到这三点:一是协调区域旅游协作,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二是积极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差率挂钩,开拓商务旅游市场;三是分层次开发不同的旅游线路,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需要。

酒店业要着力调整客源市场,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推进,调整客源结构,瞄准内需市场,以便顺利度过危机。同时要缩减开支,努力降低成本,抓牢商务旅游市场。

航空业在减薪、裁员、缩减航班、撤销办事处方面的应对措施可以有力的帮助航空公司度过难关。同时,航空公司也可以设计出新的航线,不断优化飞行线路和次数,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降低空座率等等,都可以促使航空运输业更好的发展。

4.4 调整旅游业的产业结构,扩大国内旅游市场

以往我国比较注重“引进来”的旅游消费模式,入境旅游成为我国旅游经济的重要支撑。据统计,自2005年起我国入境旅游人数突破了1.2亿人次大关,入境旅游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波及到旅游业,我国应该调整旅游业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境内居民旅游消费,以国内旅游的内生消费拉动旅游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合理配置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旅游景点的内在潜力,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自助旅游等等,凸显地方特色旅游文化,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升级。努力开发多样形式的国内旅游,不断开拓国内旅游市场,让民众积极主动旅游、开心满意而归,从而使得“消费”这架马车在促进经济增长、消减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5 结语

虽然金融危机给我国旅游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只要积极应对,政府和企业采取多项措施,化解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危机带来的有利发展机遇,重点发展国内旅游业,推广和发展品质旅游,必将促使我国旅游业在金融危机中脱胎换骨,焕发出新的活力。旅游经济得到了发展,最终将对增强我国整体经济实力、解决我国面临的就业和发展动力不足问题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王笑男.经济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与机遇[J].经营管理者,2011(6).

[2] 刘娇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10(15).

[3] 廖春花.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0(14).

[4] 罗明义.世界金融危机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及未来的走势[J].旅游研究,2010(2).

[5] 戴斌.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旅游经济:趋势与对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 05:59:54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 11:11:19
旅游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学术论坛(2016年5期)2016-05-17 05:44:42
旅游的最后一天
旅游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2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对外经贸(2014年5期)2014-02-27 13:55:57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