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正兰
病毒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原体,近年来,由于病毒的肆意蔓延,抗病毒类药物发展较快,在我国医院药房的用量也在逐年增加。现就我院住院部2008~2010年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我院病区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有效、经济地选用抗病毒药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统计资料来源于我院住院药房管理系统2008~2010年所有抗病毒药物的种类、数量、金额等数据。
1.2 方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08~2010年住院抗病毒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住院抗病毒药年销售金额及所占比例,用药频度等。
1.3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分析方法。DDD的确定参考《新编药物学》第16版[1],药品说明书和我院临床用药习惯制定。用药频度DDDS=某药品年消耗量总剂量(g)/该药的DDD值。DDDS数值大,反映患者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日均费用DDC=某药零售金额/该药DDDS.
2.1 2008~2010年度抗病毒用药金额及构成比 我院住院部抗病毒药总销售金额逐年缓慢上升,占所有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2009年(占0.4503%)比2008年(占0.4561%)略微降低,而2010年(占0.5092%)又有所上升,详见表1。
2.2 2008~2010年各年度抗病毒药用药金额排前12位药物的DDDS、DDC各年度抗病毒用药金额排名前12位药物的DDDS、DDC 情况见表2、表3、表4。
表1 各年度抗病毒药销售金额、年增长率及构成比
表2 2008年我院抗病毒药用药金额排前12位药物的DDDS、DDC
表3 2009年我院抗病毒药用药金额排前12位药物的DDDS、DDC
表4 2010年我院抗病毒药用药金额排前12位药物的DDDS、DDC
3.1 抗病毒药应用总体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年度抗病毒药用药金额占每年药品总额的比例在0.45%~0.51%之间,呈缓慢增长趋势,与文献[2]报道的0.4%接近。
从表2、表3及表4中的年销售金额来看,排在前3名的分别是炎琥宁、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更昔洛韦、阿糖腺苷。其中,拉米夫定的销售金额始终排在前列,逐年上涨的趋势非常明显,与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另外2个药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的销售金额相比,其销售金额遥遥领先,说明我院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仍以拉米夫定为主。拉米夫定对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和乙肝病毒均具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口服吸收良好,绝对生物利用度高。炎琥宁的年销售金额呈逐年递减趋势,原因可能与其销售价格逐年调低有关。阿糖腺苷是2010年我院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药,一进入临床,此药销售金额即跃居第2位,说明生产厂家的促销手段对药品应用会产生较大影响。
3.2 抗病毒药的用药频度(DDDS)情况 从表2、表3、表4中的DDDS值来看,排序进入前3名的分别是:炎琥宁、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抗病毒口服液。其中,拉米夫定的用药频度连续3年始终排在首位,可能原因是:国内乙肝病毒感染者逐年增多,在有限的几个抗乙肝病毒药物中,拉米夫定的抗病毒能力比阿德福韦酯强,虽其抗病毒能力不如恩替卡韦,但其价格方面比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有优势,为了省钱,很多人仍愿意选用起效快,且价格低廉的医保品种拉米夫定。拉米夫定耐药率较高,但对于很多初治患者,还是有效的,而且很多医生习惯用拉米夫定,并且积累了许多的临床用药经验。
炎琥宁的DDDS在3年中稳居第二,说明我院医师在治疗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仍倾向选择具有抗病毒、抗菌、解热消炎等多重功效的中药西制制剂。但其日均费用较高,又是自费药品,这势必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并且在2009年国家ADR中心发布了炎琥宁注射剂主要以全身性损害为主的严重不良反应问题,所以,建议医师选择一些毒副作用小,相对低廉的药品。
抗病毒药口服液的DDDS排序由2008年的第六位跃至2009年、2010年的第三位,可见其在临床的应用迅速增多。抗病毒口服液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通过激活抗体,使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吞噬、杀死病毒,从而清除病毒,使人体恢复健康。此中成药毒副作用低,价格便宜,在医疗经费有限的条件下,仍然很受医师和患者的欢迎。
阿昔洛韦由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长期使用可出现耐药性,临床使用已逐步减少。奥司他韦胶囊是我院于2009年、2010年引进的新药。只有在可靠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社区出现了流感病毒感染后才考虑使用该药治疗和预防,因其适应证狭窄,所以应用频率也较低。
3.3 抗病毒药的日均费用(DDC)情况 从DDC来看,反复出现在前12位列表中的多数药物的日均费用逐年略有降低。例如,炎琥宁2010年比2009年降5.6%,2009年比2008年降14.5%;拉米夫定2010年比2009年降0.26%,主要是由于国家多次对价格进行调整,同时也与药品实行招标采购后价格的相应降低有关,这些积极地措施使药品价格更趋合理。但是,抗病毒口服液的日均费用2008年和2009年稳定在5.08元/d,而2010年却涨到5.46/d,涨幅为7.48%,其价格的上调是否与本品牌目前是抗病毒口服液品种中唯一受国家中药保护有关,不得而知。影响医院药品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合理控制药品生产、合理制定药品价格,政府加强监管等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药品价格[3]。
2008~2010年我院抗病毒药使用构成比变化不大,病毒性肝炎用药仍以拉米夫定为主,但其耐药率高,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用耐药率低、抗肝炎病毒力更强大的品种治疗至关重要。另外,临床医师在选用抗病毒药物时除考虑药品的价格、疗效外,还应关注近年来抗病毒药引发的呈上升趋势的不良反应。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1.
[2]蔡德山,赵 慧.哈尔滨地区样本医院2005年1~3季度抗病毒用药分析.上海医药,2006,27(6):273.
[3]冯红玉.浅析影响医院药品价格的因素.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9):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