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科技信息研究所 吴向雄
在“科普村村通”、“科普社区通”工作推进过程中,坚持以科普宣传栏建设为突破口,大力营造了社会科普氛围,使科普工作渗透到农村、街道、社区的各个角落,深入到城市的各个层面,延伸到千家万户,使科普工作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为“科普通”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提供良好的环境及可靠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功能的日趋完善,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加快城区科普工作进程被迫切地提上了议事日程,尤其滨城区作为滨州市委、市政府的驻地,城市规模发展迅速,大量村民变成了居民,提高广大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显得尤为迫切;面对新形势,全区形成了农村、城市科普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格局。
2005年,滨城区按照山东省科协、山东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科普工作的路子,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启动实施了“科普村村通”工程,在全市高质量的、全面的完成了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安装任务,并确保科普村村通宣传栏始终保持整体完好率在98%以上,受到省、市科协的肯定。2007年为全面落实山东省科协、山东省文明办关于大力实施“科普社区通”工作的指示精神,滨城区利用9个月时间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以“四个一”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科普社区通”工程,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好评。为确保 “科普村村通” 、“科普社区通”工程“村村通”、“居居通”、“长期通”,滨城区委、区政府将“科普通”工程纳入对各乡镇办的综合考核之中,每半年、年终进行一次,并对考核内容、方法作了具体的要求,保证了“科普村村通”、“科普社区通”取得了应有的实效,为全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整合全区资源,实现宣传栏使用效率最大化。针对宣传栏建成后挂图更新频率比较低、宣传内容比较单一的实际,注重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整合利用全区资源,推动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宣传栏使用效率的最大化。2009年,滨城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要求,科普宣传挂图由每年4期增加到12期,挂图提供单位由区科协扩大到教育、农业、林业、地震、卫生、计生、安全等13个单位,挂图内容由单纯的科普知识扩大到13个行业领域的科普知识。在责任分工上,挂图印制及提供由13个部门轮流负责,充分实现了挂图内容的及时更新,提高了各类科普宣传栏的使用率。
二是建立管护机制,确保宣传栏充分发挥作用。为了确保科普宣传栏始终保持整体完好,滨城区委、区政府与各乡镇办签订了《科普宣传栏管理维护责任书》,明确了科普宣传栏管理维护的责任目标,并将科普宣传栏管理维护工作和经济建设、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工作一同列入全年综合考核之中,实行千分制考核,使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状况同所在乡镇办的整体工作挂起钩来,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奖励和干部使用提拔的重要依据,一旦考核出现问题则影响全局,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各级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建立示范典型,辐射带动“科普通”工作科学发展。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各乡镇办、各社区,开展专题调研、现场检查,发现、培育典型,每年评选10个“科普村村通”、2个“科普社区通”工作典型,同时建立了示范典型淘汰通报制度,定期检查示范点“科普通”工作开展情况,对工作不到位,宣传栏管护、更新不及时的示范典型,取消典型资格,并全区通报。为了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并适时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使科普通工作呈现出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四是做好结合文章,夯实科普通工作基础。滨城区把实施“科普通”工程作为开展基层科普工作的龙头,努力在做好结合上下功夫、做文章,坚持做到“四个结合”,进一步夯实了“科普通”工作基础。一是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相结合,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生活档次和水平;二是与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切实发挥其思想阵地的作用,丰富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内容;三是与送科技下乡相结合,利用流动科普画廊组织开展了“科技进社区”、“科普赶大集”等系列下乡活动,传播科技知识,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四是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依托基层科普教育体系,围绕种植、养殖、加工、市场营销和经营,开展科技实用技术培训。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是前提。多年来科普工作的经验使我们深深的认识到,要实现滨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必须大力提高全区广大农民和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做好“科普通”工作,把工作真正渗透到农村、社区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农村、社区的每个家庭,为魅力滨城建设作出贡献。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是基础。为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努力做好科普工作,区委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办事处)均设立相应领导机构,设有科协办公室,配备科协主任一名,并在村(社区)配备专(兼)职科协主任,建立健全了区、乡镇(办事处)、村(社区)。
滨州学生参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普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