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疗伴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的基底节小血肿的可行性分析

2011-08-20 01:33张毅飞
中外医疗 2011年19期
关键词:内囊基底节穿刺针

张毅飞

(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河南灵宝 472000)

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期间,对伴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的小容量基底节血肿(13~30mL)4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YL-I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治疗组)及非手术治疗(对照组),2组均给以常规内科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以评价疗效,探讨微创手术对预后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组各20例,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年龄在35~76岁。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在37~72岁。全部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均高。所有患者均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40例均为壳核及苍白球出血,血肿量在13~30mL,平均20.83mL。

治疗组采用YL-I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对上述小容量血肿经CT定位后进行穿刺引流,资料显示穿刺针尖均位于靶点中心。治疗过程顺利,均1~3d内拔针,另外同时给以内科常规治疗。微创手术方法严格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1]执行。

对照组仅给以内科常规治疗。

1.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2],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

1.3 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评定优于对照组。

2 讨论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以往我们选择出血量>30mL,病情较重的病例,保守治疗效果很差,死亡率高,手术治疗虽然挽救了病人生命,但仍会遗留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大,患者生存质量较差。而<30mL的基底节血肿约占整个基底节出血的半数以上病例。如果基底节血肿波及或位于内囊,将压迫和损伤内囊传导纤维,产生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特别是血肿的持续存在以及脑水肿的进展导致的继发损伤等,会引起进行性内囊损伤,加重神经功能障碍[3]。近年来脑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进展发现,脑出血后血凝块释放的凝血酶、血肿周围存在局部脑血流降低引起缺血性损伤、血红蛋白及其降解产物等因素参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有人认为: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4]。因此,早期采取手术引流清除血肿尽快解除压迫,对防止内囊损伤,避免严重的神经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表1 2组治疗后14d临床疗效比较(n=20)

我们采用的YL-I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对脑组织的损伤很轻微,且引流管可牢固锁定在血肿中央,不摆动,不会对脑组织产生切割,只要严格操作规程,精确定位,严格把握穿刺方向,和选择适当型号的穿刺针,穿刺即可成功,操作简便易行。为防止再出血和损伤,手术时应减少对出血灶的刺激,抽吸要轻柔,避免对病灶进行负压抽吸和反复冲洗,需要冲洗时也一定要动作轻柔,冲洗缓慢,保证出入平衡,手术当日尽量不用血肿液化剂,以防止再出血,第2天根据血肿残留情况,可适当注入尿激酶,以每次2万U为宜,保留2h开放引流,不再反复冲洗,减少了再出血机会。术后一般1~3d即可拔针。另外,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我们用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小血肿,能较好的改善预后,在短时间对改善神经功能确实起到显著的作用,极大限度地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1]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颅内血肿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68~98.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

[3]唐宇平,蔡定芳.急性脑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1):11~14.

[4]黄如训,苏镇培,曾进胜.脑出血的分型分期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3):190.

猜你喜欢
内囊基底节穿刺针
进展性纹状体内囊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干预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分析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完整摘除肺包虫病内囊外科治疗体会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静脉壶插入法在血透结束后穿刺针拔除时的应用
穿刺针针头锋利度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1)
新型合页套管穿刺针的制作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