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P16对比研究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2011-08-20 10:40迟艳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阳性细胞免疫组化

李 岚,迟艳飞

(吉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吉林长春 130021)

目前对肺癌早期诊断尚无较好的指标。由于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力,能给出清晰的横断面图像,是从宏观形态学上认识肺癌的有效手段,但同一组织类型的肺癌其生长分化、侵袭转移等生物学特点亦存在差异,使影像学复杂化。p16基因蛋白表达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检测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1]。我们采用免疫组化与CT相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微观领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宏观的肺癌CT形态学表现之间的联系,旨在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取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有完整病案资料、CT扫描片、术前未予放疗或化疗,且有满意的石蜡包埋手术标本的周围型肺癌60例,其20例含正常肺组织、癌旁肺组织(取材位于癌周组织的10 mm以内)、肺癌组织(取材位于癌中心5 mm内)各1块作为研究对象;另外 40例仅取材于癌块组织;其中男30例,女 30例,年龄38-78岁,平均58.2岁。

1.2 检查方法

1.2.1 螺旋CT扫描 全部病例采用GE公司螺旋CT机自肺尖至膈顶常规平扫,层厚10 mm,层距10 mm,瘤体中心层面加用5mm或1 mm薄层HRCT扫描,然后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100 ml,动态增强扫描,层厚2-3 mm。平扫观察指标包括肿瘤的大小、瘤体的轮廓(分叶征,棘状突起)、瘤体边缘特征(光滑,毛刺征)、内部特点(空洞,含气支气管征,钙化)、周边特点(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有无肿大。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强化的程度和模式,并选择其最大层面实质中央区取圆形感兴趣区(ROI),直径占病灶直径60%,尽可能避开钙化、坏死区,分别测量增强前后的CT值,取各病灶每次扫描增强前后差值的平均值。

1.3 P16检测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0.4μ m,常规HE染色,光镜下行细胞形态学观察,以确定病理诊断及分组。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按说明书操作。阳性对照片为已知肺癌阳性片,PBS代替一抗为阴性对照片。免疫组化结果p16表达阳性为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p16免疫组化结果判定:按其染色有无及强弱程度划分为:无阳性细胞为阴性(-),阳性细胞<25%为弱阳性(+),阳性细胞26%-50%为阳性(++),阳性细胞51%-75%为较强阳性(+++),阳性细胞>75%为强阳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本研究选择3 cm作为肿瘤大小的分界,是依据1985年与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所定的TNM分期法。当CT测量肿瘤最大直径>3 cm,形态特征中短毛刺、深分叶、棘状突起的出现,当出现淋巴结转移时,p16蛋白表达缺失率均明显增高(P<0.05),肿瘤形态内部征象及周边表现与p16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关系(P>0.05)(见表1)。

3 讨论

肺癌是常见并具很强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2]。p16基因已证实为抑癌基因,位于人染色体9P21区,可直接参与细胞周期,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按正常程序周期分裂、生长和死亡,防止细胞周期失控变成无限制扩增、分裂、生长,最终向肿瘤发展和转化,从而达到抑癌作用[3]。细胞周期调节失控是癌变的重要原因,当细胞周期失控后,就会造成细胞恶性增生,这些细胞增殖分裂加速,促进肿瘤的演进及最终使癌细胞获得转移的潜能。因此,P16的缺失或失活都有可能促进细胞癌变,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恶化[4]。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基因与影像对比研究已成为肿瘤早期诊断领域研究的焦点。探讨肺癌的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因素与影像的关系是我们对肿瘤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到宏观的反复,也是全面正确认识肺癌侵袭性及预后的桥梁[5]。本研究结果显示当CT测量肿瘤最大直径>3 cm时,恶性度较高且预后较差,在肿瘤的形态特征中短毛刺、深分叶、棘状突起的出现p16蛋白表达缺失率均明显增高(P<0.01),提示肿瘤具有较强的增殖与侵袭力,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发现肿瘤形态内部征象及周边表现与p16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关系(P>0.05),提示它们不是肺癌组织特征性表现,但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当出现淋巴结转移时,p16蛋白表达缺失率均明显增高。p16蛋白表达与CT有机结合使我们了解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生物学因素与肿瘤生长方式和形态学表现的相关性,由此我们认为对将CT表现与p16蛋白表达指标相结合,无典型CT表现如短毛刺、深分叶、棘状突起的早期肺癌,如能将CT表现与p16蛋白表达指标相结合,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另外,基因治疗作为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有着极大的潜力,影像学在基因运送途径、疗效观察等方面有作为,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p16基因会成为肺癌早期发现并进行基因治疗的靶基因。

表1 P16在肺癌中的表达与CT表现的关系

[1]刘 雪、陈 冰、黄明明.p16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4):122

[2]张军航、马 琳、刘芙蓉等.肺癌组织中p16基因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4):464.

[3]方 艳、吴宏培、王小平.原发性肺癌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286.

[4]周华富、张兴华、薛邦德等.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16基因表达的意义[J].广西医学,2009,31(06):776.

[5]刘 亮,曹爱红,王绪等.早期肺癌的诊断-CT与p53、p16对比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0):1527.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阳性细胞免疫组化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湖南师范大学植物发育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急性高原低压缺氧对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成军:从HCV入手,探索脂类代谢分子生物学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