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在B超诊断下的差异

2011-08-18 08:55李琼
中外医疗 2011年36期
关键词:管腔比率脾脏

李琼

(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脂肪肝呈现出一种新的趋势:数量增多、年龄年轻化、常伴有其他病症,导致很多不良后果。该病目前在临床上主要依赖于B超进行确定诊断[1]。作者通过多年对该病的B超检查并结合临床进行观察,又同相关的病毒性肝炎进行对照比较,认为B型超声在诊断脂肪肝,区别病毒性肝炎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脂肪肝是超声诊断最常见的肝病之一。常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其原因多见予肥胖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营养不良患者。若再感染各种肝炎病毒,更易形成既独立又相关的2种肝病,并可加速发展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2]。现将近年来观察的病例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观察病例852例,其中脂肪肝组452例,病毒性肝炎组400例(主要为乙型肝炎)。脂肪肝组男性408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39岁;病毒性肝炎组男性332例.女17例,平均年龄42岁。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进行B超检查,采用日本产SAL-32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为35SMI-Iz。患者均于晨起空腹对肝、胆、脾进行多方位、反复探查,常规显示二维图像,并对2组进行认真观察对照。主要观察项目为:肝脏大小、实质回声、管腔结构、胆囊炎变(包括胆囊大小、胆壁厚度、内膜光滑否、胆汁透声)及脾脏大小等。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两独立样本比率的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脂肪肝组同病毒性肝炎组比较,2组出现肝有特征性,出现胆囊炎变及脾大的比率高于脂肪肝大、回声弥漫增强、管腔减少、胆囊炎变及脾大的比率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见附表。

(2)脂肪肝组同病毒性肝炎组在上述观察项目中表现出了各自较为突出的特点。脂肪肝组出现肝大、回声弥漫增强及管腔减少的比率高于病毒性肝炎组,其比率依次为100.0%、100.0%、90.0%。病毒性肝炎组在肝外器官B超影像学改变方面更具有特征性,出现胆囊变及脾脏大的比率高于脂肪肝组其比率依次为85.0%、92.0%。见表1。

表1 2种不同肝病B超影像学特点比较[例(%)]

3 讨论

脂肪肝是临床近年来肝脏病中较为多见的疾病,本病同生活水平、饮食习惯、遗传因素和职业特点有着一定的关系。本文重点探讨了该病在B超探查下的影像学特点。

(1)全部病例均有肝肿大,回声呈弥漫性增强改变。这一影像学特征同肝细胞内脂肪含量增加有密切关系。肝细胞内脂肪增加使细胞体积增大,导致肝脏的体积增大。细胞内脂肪增多使辉度增强。由于这种改变是均等的,所以表现为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

(2)近90%的脂肪肝其肝回声表现为管腔结构减少或显示不清,其原因可能缘自肝细胞脂肪样变性增大地挤压,使管腔变窄变细,亦可是声波被过多吸收而衰减削弱了管腔的回声,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3)相关器官的改变。观察中发现脂肪肝病人胆囊和脾脏的B超影像同病毒性肝炎的区别较大。脂肪肝病人其胆囊和脾脏的变化较轻微,胆囊炎样改变仅为17.6%,且轻微。脾大者1.76%。相反,病毒性肝炎胆囊炎变化为85%,脾大者达92%。这一改变为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因此我们认为应用B超进行脂肪肝及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应当把重点放在探查肝脏大小、回声是否呈弥漫性改变、管腔结构显示是否清晰,尤其是胆囊的炎性改变和脾脏大小这一相当重要的位置上。这对于诊断脂肪肝,区别病毒性肝炎是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

[1]王纯正.张武腹部超声诊断图谱[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杜,199l:66~80.

[2]姚远.脂肪肝的超声诊断与分型的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0,3(16):188.

[3]陈焕永.肝脏病伴随的胆囊炎性病变原因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8,32(4):290.

[4]仉燕君.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和机理和诊断治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8,17(3):158~159.

[5]范建高.脂肪肝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机制[J].国外医学·消化疾病分册,1997,172:94.

猜你喜欢
管腔比率脾脏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管腔器械清洗架的应用分析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对诊断脾脏妊娠方法的研究
消毒供应中心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方法探讨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
引压管腔对动态压力校准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