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区邻里空间的社会维度探析

2011-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1年28期
关键词:住区邻里高层

李 茜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高层住宅小区已经成为当代居住发展中的主力军,建设实践说明,高层住宅可以实现较高的容积率,为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做出了充分的保障。但是在不断发展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棘手问题,包括可持续生态发展可行性等,其中人文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尤为显著,面对高楼林立的住区空间,居民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对居住环境缺失认同感、难以在邻里空间形成交往等,这些已经成为人们刻不容缓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应当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和意义,即重视与设计关系密切的住区邻里空间社会维度的非物质设计研究。

1 空间与社会

对于城市的研究中,空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联系、双向互动的连续过程。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创造了场所和改变空间的同时,也在多方面受到了空间环境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作为社会生活载体的住区邻里空间,其空间形态随着人类生存活动的发展而变化着,它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基本需要,不同时期的邻里空间还能反映出城市鲜明时代背景下的生存形态,展现出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模式和文化形式,成为城市社会空间的标志性场景形象。

2 中国住区典型的邻里空间形式

中国住区邻里空间形式从历史发展至今,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演变,具体空间的布局、模式往往都形成于特定的社会和地域背景之下,充分地反映出当时当地的居民生活形态,其中,典型的邻里空间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封闭式和开放式。

2.1 封闭式邻里空间

人们逐渐对自身居住安全、生活隐私的意识加强,封闭式的邻里空间模式则应运而生。例如,上海曹杨新村建设发展,内部实施封闭式管理,邻里空间的形式主要表现在相邻住宅楼间隔空地上设置休闲的石制桌凳,场所环境与设施形式虽然简单,却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的交流环境。

2.2 开放式邻里空间

经过人们对于空间形态、人类行为活动规律的不断探索,开放式的邻里空间出现在社区之中,使之与城市的整体环境达成良好的互动。

例如,社区中心商业区的出现使得住区邻里空间走向了公共空间,促进人们展开社会互动交流,增加了住区邻里空间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过程来看,包括城市的发展、人们居住思想意识的转变、设计师对于人类行为与空间场所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等,住区邻里空间依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与居民日常起居生活最为贴近的空间范畴。对于人文精神逐渐消失的高层住宅空间来说,着手研究邻里空间的社会维度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3 住区邻里空间设计的社会维度

3.1 人对邻里空间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类生活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交往、自尊和自我实现五种层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需求层次也逐步向高处发展。住区邻里空间作为住区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场所,也是切实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首要保障。

早期人们对于住区的邻里空间环境的需求较注重于环境质量和安全性能,现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空间人文品质的要求。当然,只有在众多需求被得到满足时,人们才会对自己所居住的小区产生心理上的信赖与认同。

人的需求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同,对于邻里空间整体满意度的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矛盾也会一直存在,大家只有协调好各个需求之间的矛盾,达到个体需求与集体需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间的平衡,才能让使用者轻松地回归到邻里空间的交往氛围中。

3.2 邻里空间中人的行为特征

3.2.1 空间与场所

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出了空间积极性和消极性的两个概念:“所谓空间积极性,就意味着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或者说有计划性;而空间的消极性,是指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是无计划性的。”在这里,借此含义来阐述人与户外空间和场所之间的相互关系。

消极空间可以让人们在不经意中,感受到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享受;积极空间则能够主动吸引小区居民前来参与集体娱乐活动,在人们社会交往中体会生活的快乐。

对于高层住区中邻里空间来说,人均所享受的单位室外活动面积较少,集中的邻里交往空间则更显可贵,积极的邻里空间可以提高高层住区设施的利用价值和空间的有效性,最大限度的实现空间资源共享。

3.2.2 人的行为特征与环境

丹麦建筑师扬·盖尔把居民的居住行为活动归纳为三种类型:

必要性活动:是指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事务等功能性活动,该行为活动的发生受到物质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弱。

自发性活动:是指如果时间和场所允许而且天气和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人们自愿所发生的活动。

社会性活动:是指在公共空间或半公共半私密空间中,依赖于其他人存在的活动。

扬·盖尔在对人类行为活动本身的分析中,体现出空间环境和行为活动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要保证居民在邻里空间中积极参与和有效活动,就需要提供与之相对应的空间环境。

影响高层住区邻里空间居民行为的环境因素是综合多样的,包括气候特征、人流密度、场所环境、卫生及安全因素等客观因素,同时,人的行为还会受到人本身的感性因素的影响而复杂多变,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做出多方面的考虑。

3.2.3 空间构成

空间构成当中,有单一的和多数复合的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来确定空间的秩序。例如,内部的—半内部的(或半外部的)—外部的;私用的—半私用的(或半公共的)—公共的。内部空间相对较小,且具有封闭性,设计中将室内空间室外化,将室外自然景象引入室内;半内部的空间相对来说稍大些,常设计成环境中庭,将室外空间室内化;外部空间是宽阔的,完全处于自然环境中,这样就可以创造出从内部过渡到外部的窄间秩序[5]。依据空间秩序划分了不同种类的空间层次,而空间层次与人们的行为活动习惯息息相关。在许多高层住区的实例中可以看到,在由多座高层围合的院落公共空间中,人们的使用频率是比较低的,由于居民在公共空间所产生的不安全感,交往活动受到了居民的心理抵制。不同于以往低、多层住宅的居住情形,高层居民的居住生活中,交往活动发生较为频繁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人们出行、逗留、驻足观看的过程中,多发生在半公共的、半私密的邻里空间之中。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的划分界限并不明显,兼有一定的公共性和私密性,空间紧凑而不局促,满足人们对于交往的基本心理条件,适合小群体的交流和活动。

3.3 邻里空间归属感

3.3.1 领域感与场所性

“领域”在不同研究学科中所解释的含义也不一样,可以表示为特定时间空间划定存在的区域范围,也可以表示为不同人群对社会的认知范围等。高层住区邻里空间就是为居民日常交往活动提供半公共、半私密空间的领域。居民的空间领域感与距离住户的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距离住户距离越近的区域范围,人们的领域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高层住区邻里空间是与住户距离较近的领域空间,居民之间可以达到邻里相识和互动。

场所是指存在人为活动的空间区域,场所只有具有特定的场所性,才会使之拥有认同感。认同是对场所精神的适应,即认定自己属于某一地方,且熟悉该地方的自然和文化,并对它赋予感情的依赖。因此,拥有良好的场所认同感是保证社区稳定发展、居民健康生活的保证。

3.3.2 环境感知度

环境感知度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空间环境的最直接的感觉和知觉反应,满意与否是人们对于该环境的基本评价标准,通过居民的环境感知满意度来实现住区家园的亲切感和归属感。由于部分公共空间围合比例的失调,人们对于高层住区的环境感知并不十分满意,从而阻碍了人与人之间轻松自然的交往。相对比之下,邻里空间的环境感知尤为重要,营造出尺度适宜、层次丰富、温馨亲切的空间环境,是对高层住区居民心理感知的最大补偿。

3.3.3 公众参与

积极的公众参与对于住区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管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切实地反映出居住者在生活中的功能和情感需求。

住区的居民可以作为特定群体参与到不同时期活动过程中来,表达自身的意愿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同时缓和各利益团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社会纠纷,形成良好的社区社会环境。目前,社会已经对公众参与有了广泛认可和重视,但实施操作中仍存在些许难度。

3.3.4 归属感

归属感的实现不仅仅需要有与城市外界环境隔离的大空间,还需要有居民相互交流、参与的小空间,即邻里空间。人们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逐渐熟悉周边存在的社会、文化与经济关系,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赖,形成居民生活、交往的独特模式,建立和谐的邻里生活文化氛围,真正地实现内心的情感归属。

4 结语

从社会维度这一方面探讨了高层住区邻里空间的设计理论研究,维系邻里居民交流与情感的相接,是满足居住于高层住宅的居民的人文精神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从而实现居民的家园归属感和认同感。

作为规划设计者,不应该再片面追求住区设计的表面形式、极高容积率和最终的经济效益,应当本着一颗以人为本的心去思考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意义,规划设计出真正适宜人居住的住区邻里空间。

[1]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3]李睿煊,李香会,张 盼.从空间到场所——住区户外环境的社会维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韩秀瑾.高层住宅中邻里空间的“边界效应”探析——在现代人文精神语境中[J].华中建筑,2007,25(3):78-80.

[5]张 程.关于营造和谐的邻里空间框架体系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9,35(6):15-17.

猜你喜欢
住区邻里高层
高层动态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某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
高层楼宇灭火装备
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研究——以南京锁金住区为例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