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言之教”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2011-08-15 00:4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老子教育者

李 蕾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阳 550001)

“行不言之教”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李 蕾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阳 550001)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然而,在面对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复杂的问题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方法中出现了矛盾和困惑,原来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此,通过阅读老子的相关书籍和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老子思想中的“行不言之教”可以为我们找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新的理念。

行不言之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

一、“行不言之教”概述

老子五千言中对教育思想没有系统的论述,其教育思想是散见于章节中的。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与查询相关资料,发现老子对教育的内容、原则、目的、方法以及为师之道都有其论述。本文首先解释老子推崇的“行不言之教”,然后对其内在结构体系进行阐释。

(一 )“行不言之教 ”释义

《老子》第二章提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由此可以看出“行不言之教”是老子对圣人之教的经典表述。我们把老子对圣人之教的经典表述运用到理解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对“行不言之教”作深入分析。行即推行,言指声教号令,也就是各种政令,“行不言之教”,即不轻易发号施令,只是身体力行,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1]99。可见,老子主张既要教又不露痕迹,实行自然而然的教化意即实行“不言之教”。“行不言之教”有几种具体的理解:第一,要尊重德育对象的自主意识,不靠外在的强制措施和方式,尊重其客观规律[2];第二,严格要求自己去做,却不对别人说教[3];第三,潜移默化的身教[4]。综合以上三种理解,老子的“不言之教”有“身教重于言教”的“典范教育”思想,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它表征的乃是“无为”之教、“自然”之教的深刻内涵,将教育的重心给了受教育者主体自身,那就是人的自然天性,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

(二)“行不言之教”的内在结构体系

老子“行不言之教”的教育思想是通过感染、熏陶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有其内在结构体系。它包括“道法自然”的教育理念,“道之博爱”的教育胸怀,“始于足下”的循序渐进原则,“谋于未发”的矫正方法。

1.“道法自然”的教育理念

“道”是老子哲学上的一个最高范畴,在老子书中它含有几种意义:(1)构成世界的实体;(2)创造宇宙的动力;(3)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5]。通过这四重意义的表达,我们知道“道”具有唯一的、至上的、先验的价值规定性,亦即它的本然存在方式,就是“自然”——一种让万事万物是其所是的原发构成势态[6]。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陈鼓应在其《老子评传》中对“道法自然”的理解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说,“道”以它自己的状况为依据,以它内在的原因决定了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的其他原因;其二是说,“道”对待万物也是遵循这一原则。“自然”作为最高的“道”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当然也就是宇宙万物间最普遍的原则,它具有普遍性的价值,普遍地适用于处理道与万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的身心和谐等各种关系[1]93。“道法自然”作为老子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既合乎“人性”又合乎“天性”的价值取向。

2.“道之博爱”的教育胸怀

道家之爱是博爱,是一种真正的平等之爱。所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七十九章),这种“无亲”之爱不仅可施之于人,亦可施之于万物。这爱不是一种情感的施舍,而是本真性灵的自然表现,是老子作为“三宝”之一的“慈”,是一种无论亲疏远近、贫富贵贱一视同仁的慈爱精神。在一个真正有责任心的教育者的眼里,没有任何学生是一无是处的,没有任何学生是不可救药的,即便是那些所谓“不善人者”,亦可以作为“善人之资”而有着借鉴的价值。“道之博爱”作为老子的教育思想所具有的胸怀,是孕育教育者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深沉责任感。

3.“始于足下”的循序渐进原则

老子认为客观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易到难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的。因此,体道、悟道、行道也是一个由简易到繁难、由细小到精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把循序渐进原则运用到教育中,要求教育者要遵循“图难于易”的原则,扎扎实实从细微处开始,经过点滴积累,汇润成海,最终成就大功。“始于足下”作为老子教育思想中的循序渐进原则,是教育者长期领悟教育之道的要领。

4.“谋于未发”的矫正方法

老子讲过:“其安易持 (局面安稳时容易持守),其未兆易谋 (事情没有迹象时容易图谋),其脆易泮 (事物脆弱时容易破开),其微易散 (事物微细时容易散失)。”(第六十四章)。要在事情没有发生以前就早作准备,要在祸乱没有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老子的这些话本是用来说明事物变化的自然规律,但是,对于教育活动、特别是作为谋于未发的矫正方法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培养受教育者的行为习惯,教育者必须注意从受教育者日常行为表现上细心考察,慎重对待,及时引导。“谋于未发”作为老子教育思想中的矫正方法,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把握可能出现的不良倾向的最及时的方法。

总之,老子教育思想以“道”为体、以“行不言之教”为用,坚守教育的根本大道,重视人性的自然发展,教育人于无形之中,有利于实现教育活动以本真、素朴和自由人性的敞开实现为终极目标的育人功能的发挥。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这里,思想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活动 (如认识对象、认识环境等)的方法,工作方法就是具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方法[7]。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以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来,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具有意识与自我意识,在于人的全部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于人具有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实现自己的目的的能力。“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者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8]毛泽东的这一形象比喻,生动具体地说明了方法的属性及其对现实人的目的重要性。能否自觉选择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是能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关键。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联结的纽带。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人的因素,方法是中介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运行、发展,既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又取决于受教育者在教育者指导下的学习接受活动,也就是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良性协调的互动为基础。只有选择那些合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合乎思想政治教育一般特点以及现代活动规律的科学方法,才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建立良性协调互动关系。

3.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体现,它揭示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现状和活动特点,能针对受教育者生活世界中的具体因素对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施加影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方法一经选择,就预示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实效提供条件和保证。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方法上的困惑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然而,在面对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复杂的问题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方法中出现了矛盾和困惑,原来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什么“老办法不能用,旧办法不会用,软方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9],这些流行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中的顺口溜,就反映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解决人们思想问题时所面临的方法困惑。为此,本文撷取老子教育思想之点滴精华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三、“行不言之教”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通过对“行不言之教”的四个方面分析,结合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性,“行不言之教”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本土文化的理论基础,而且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有如下启示:

(一)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道法自然”作为老子的教育理念是合规律的教育,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其道理在于:人的思想行为活动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性,都有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道法自然,因势利导,不仅仅是教育者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科学方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它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尊重客观规律,顺应人的思想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巧妙地“借势生辉”、“顺水推舟”,启发、促进教育者用自己之“矛”攻自己之“盾”,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发展之势不知不觉地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艺术性活动方式。由于这种艺术性的活动方式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高度和谐的统一,因而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善于采用这种方式,即善于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谁就能够大大增强自己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反之,违其规律,逆其趋势,不善引导是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可言的。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做到坚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说服人、引导人的工作,而要使人被说服、受引导,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因势利导。因什么“势”呢?从实际出发因受教育者的觉悟之势、思路之势。第二,要辩证地看待受教育者在工作生活中反映出来的“牢骚”问题,分析出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地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同时也善于利用“牢骚”之势来改进教育者的工作。第三,要善于抓住人们思想问题的“敏感点”、实质或本质,利用人们对问题的“敏感点”、实质或本质的关注之势,来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

(二)人格感化,以情疏导,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性

“道之博爱”作为老子教育所具有的胸怀,是一种真正平等之爱,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人格感化,以情疏导。其道理在于,人本身都具有感情需求。这种感情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得到别人真挚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的感情能有真诚的接受者。在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教育者能抓住受教育者的这种感情需求,用真挚的感情去加以疏导,使其双方做到心灵相通,感情融洽协调,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者说的话、讲的理,受教育者愿意听,听得进,甚至是很尖锐的批评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因为对方相信你和他们的感情是沟通的,觉得你是从善意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的,而不是故意整他们的。这样,他们就会消除对你的戒备、防范心理和逆反心理,敞开心扉接受你的帮助,从而达到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事实上,实际生活中人们的不少思想问题往往与感情有着直接的关系。感情上疏通了,有些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做到坚持人格感化,以情疏导呢?第一,要用真诚的关爱之情去疏导;第二,要用真诚的尊重之情去疏导;第三,用帮助人的实际行动去打动人心。

(三)循循善诱,耐心疏导,坚持思想政治教育长期性

“始于足下”作为老子教育思想中的循序渐进原则,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循循善诱,耐心疏导。其道理在于,这是由人的思想发展变化的曲折性和反复性决定的。人的思想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通过量的逐渐积累,才会带动质的飞跃。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由肤浅到深入,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现象到本质。由于人的思想认识是一个过程,它既受社会实践的制约,又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要让一个人改变对某一问题已经定型或已经大致定型的看法,除了施加影响,积极地做工作之外,还要考虑思想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这样一个现实,决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做到循循善诱,耐心疏导呢?第一,要坚持从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出发,循循诱导,步步深入;第二,对待有些复杂的思想认识问题的解决,要耐心等待,创造条件,细雨慢透,切不可操之过急;第三,在人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出现反复现象是正常的,因此,做人的思想工作就应有反复持久的准备。

(四)察言观色,防患未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预见性

“谋于未发”作为老子教育思想中的矫正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察言观色,谋于未发。其道理在于:基于对人的思想行为活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根据人的思想行为规律,人的思想一般说来总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而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思想表现为行为,又支配着、调节着行为,行为反映着思想,但又反作用于思想。把握了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的这种规律性,就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明白一个道理:尽管人的思想非常纷繁复杂、变化多样,不好把握,但是只要教育者善于察言观色,从受教育者的行为表现中去观察了解,也还是完全能够从中发现、弄清隐藏在人的行为背后的思想底蕴的。一旦做到这一点,也就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预见性的特点,就能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做到察言观色,防患未然呢?第一,要具有一双善于察言观色的眼睛,坚持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心人;第二,贵在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第三,要善于总结经验,摸索人的行为活动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才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注:本文提到的老子书中的章节及译文参照陈鼓应著《老子注译及评介》

[1]陈鼓应,白奚.老子评传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闫寒,游一行.《感悟道德经》做最阳光的自己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140.

[3]于永昌.老子解读:老子与宇宙物理学及其哲学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4.

[4]严敏.《老子》辨析及启示 [M].成都:巴蜀出版社,2003:9.

[5]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2009:58.

[6]唐劭廉,吕锡琛.“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家教育思想的当代合理性阐释[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2):26.

[7]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2.

[8]毛泽东选集:第 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9]谢德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智慧[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68.

G410

A

1001-7836(2011)02-0013-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2.006

2010-06-17

李蕾 (1977-),女,贵州贵阳人,200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孙大力)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老子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智者老子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