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骏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1520)
英汉词汇中“鱼”的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胡骏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1520)
词语所承载的意义不仅包含它的概念意义,还包含它的社会文化色彩和情感内涵,国俗语义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正是特定文化背景下词语的含义。英汉语中“鱼”具有丰富的涵义,只有从中英两国的文化入手,才能做出正确的解读。本文从英汉语言中大量的习语、成语、引语、典故入手,对比分析了英汉词语中“鱼”的国俗语义之异同,并且探究了造成这些异同的文化根源。
鱼;国俗语义;对比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dward Sapir)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在不同的文化里面,相同的词语可有不同的含义。例如,汉语中“东风”来自海洋,带来雨水与收获,因此常指褒义,象征着春天和美好的事物;而“西风”凛冽,象征的是荒凉。位于西半球的英国却恰好相反,“east wind”从大西洋徐徐吹来,是春天和温暖的象征;“west wind”来自欧洲大陆北部,象征着寒冷和不愉快。
这种把语义和文化结合起来考虑而产生的语言学分支就是国俗语义学,它研究在词语直指概念的基础上添加了民族文化色彩的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特征。研究词汇的国俗语义,学习词汇背后的民族文化,就能更好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
自创立而来,国俗语义学得到了广泛关注,已经有关于“猫”“狗”“龙”这些动物的英汉对比研究,但是研究其他动物的似乎还不多。本文列举了英汉语中许多和“鱼”有关的词汇,并试图从两国文化分析造成它们国俗语义差异的原因,希望对语言学习者有一定的启示。
在漫长的中国文化中,“鱼”既是艺术家画笔下的宠物,又是文人作品中的常客,同时更是民俗中吉庆的象征。千百年来,人们对鱼的偏爱之情始终不变。原始人在陶器上画鱼,古人以鱼为礼物相互馈赠,现代人养鱼、食鱼、赏鱼、玩鱼、写鱼、画鱼,赋予了“鱼”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鱼文化。
1.汉语中的“鱼”与“余”谐音,含有“富足、丰裕”的国俗语义,因此具有褒义色彩。中国人过春节时除夕夜的餐桌上一定要有鱼,这表达了人们对于“年年有余(鱼)”的良好期盼;而“鱼米之乡”则用来比喻富庶的地方。
2.经常与“水”搭配使用:“鱼水情”表示关系十分亲密,“如鱼得水”原指君臣相待(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今多以形容朋友或夫妻情感融洽,或者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能称心如意。
3.在中国的历史上,鱼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和劳动对象。人们在进行渔猎生产的过程中满足了基本生活的需要;同时,随着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鱼类也成为精神生产的对象,产生了很多与鱼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沉鱼落雁”(出自《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临渊羡鱼”(出自《汉书•董仲书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比喻空自想望,而没有实际行动。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用暴力欺凌,残害。
“水至清则无鱼”(出自《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出自《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负命者上钩来!’”):比喻心甘情愿的上当。
4.在现代,“鱼”更是在我们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以它为喻体的成语、习语数不胜数:
信及豚鱼:信用及于小猪和鱼那样微贱的东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鱼沉雁渺:比喻音信全无。
鱼贯而入:排成一列依次前进。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鱼游沸鼎:比喻情势之危急。
鱼跃鸢飞:指万物各得其所。
5.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语言也在发生变化,现在一些有关“鱼”的习语附加了伴随意义而带有贬义色彩。如“鲍鱼之肆”比喻恶劣的环境或小人集聚的地方;“漏网之鱼”指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鱼溃鸟散”比喻军队溃败;“鱼龙混杂”指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捕鱼业在英国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前,以捕鱼业为生的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伴随着捕鱼业漫长的历史,英语中出现了很多与fish有关的俚语、俗语和成语。
1.英语中fisherman的形象并不好,因为捕鱼的人都有夸夸其谈的习惯,他们讲的fish story意思是“荒唐的故事”。渔夫的老婆也好不了多少,在英国的文化背景里,fishwife给人的形象是“母老虎”或者“说话粗野的人”。
2.在现代英语中,fish常常用来指人,如a dull fish指“言语乏味之人”;a cold fish是“冷淡的人”;a loose fish指“放荡的人”;a queer fish是“孤僻的人”;a shy fish则是“羞怯的人”。在美剧《Prison Break》中,那些囚犯都把Michael叫做fish,因为在俚语中fish可以用来称呼刚入狱的囚犯。总的来说,用于描述人的时候fish多为贬义,但也有例外情况,如big fish是指“重要人物”“大亨”。
3.在西方人们会用与动物有关的词汇来比喻一个人的食量,我们在形容一个人酒量很大的时候可以说drink like a fish,即“牛饮”的意思。
4.与汉语类似,fish与water连用可以形容一个人的处境。中国人常常用“如鱼得水”来形容一个一切都相当顺利的环境,但是美国人恰好相反,他们会说fish out of water,指某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不融合,而感到别扭、难堪。
5.Fish的某些短语与西方的习俗有关。比如April fish指“愚人节被愚弄的人”,因为四月份的鱼刚刚孵化出来,很容易上钩被捉。
6.与宗教文化有关的某些典故:eat no fish。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下的英国,为了促进渔业发展,减缩其他肉类的消费量,规定天主教徒在星期五那一天只吃鱼不吃肉,故星期五就定为fish day(吃鱼日)。但是,信奉基督新教的人不理会这一规定,星期五照样吃肉不吃鱼。因此,eat no fish是赞扬信徒们对基督教的忠诚,具有“忠诚”、“值得信赖”的国俗语义。
7.在英语习语中,fish的意思一般都与捕鱼业有关:
a big fish in a little pond(矮子里面充高子)
feel the fishes(葬身鱼腹;晕船)
hook one’s fish(用诡计得到想要的东西,如愿以偿)
plenty of fish in the sea(平凡的,无出众之处的)
swim like a fish(识水性,像鱼一样善于游泳)
8.在英语谚语中,fish更多的时候是取它的比喻意义,而不能直接理解成“鱼”:
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his net.(来者不拒)
He who would catch fish must not mind getting wet.(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上梁不正下梁歪)
Never fry a fish till it's caught.(不要操之过急)
Never offer to teach a fish how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
透过英汉两种语言中“鱼”的国俗语义对比,可以看到这两个民族在观察事物、认识世界时的不同视角,也能深切的感受到他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情感依附。词语的国俗语义体现了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对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的吸收和继承,也揭示了一个民族对某个事物的褒贬好恶。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在学习语言表达的同时应该重视对文化层面的背景知识的学习,才能避免望文生义,真正的、深入的掌握一门语言。
[1]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85.
[2]石剑青.中西文化差异在英汉习惯表达中的反映[J].科学理论文化论坛,2005(12).
[3]陆忆松.海洋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1).
[4]邵继荣.从国俗语义的角度看英汉习语的差别[J].学海,2002(6).
[5]潘红.英汉国俗词语例话[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胡骏(1981-),男,四川成都人,硕士,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英美文学。
201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