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低血糖昏迷15例诊治分析*

2011-08-15 00:44
关键词:人民卫生出版社降糖药病史

徐 利

(泰安市交通医院内一科,山东泰安 271000)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男9例,女6例,年龄50~75岁,有糖尿病史10例,其中使用降糖药物过量1例。高血压病史9例,冠心病3例,胃癌术后1例。病人入院时均为不同程度昏迷状态,发病时头晕、心慌、出汗、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入院后积极纠正低血糖情况的同时,及时寻找病因,及时处理预防低血糖再次发生。15例病人确诊低血糖昏迷后,立即给予50%葡萄糖(GS)60~100 ml静注。9例病人在静注15分钟内清醒,6例在静注40分钟内亦清醒,语言流利,四肢自主活动,再给予10%GS持续静脉滴注12~24小时,每2~4小时监测血糖1次。血糖 <4.5 mmol/L时再次静注50%GS 20~40 ml,15例病人经过4次空腹血糖检验稳定在5~8 mmol/L后出院。

2 讨论

低血糖症预后与低血糖的程度、持续时间、下降速度密切相关,如果血糖下降速度过快,低血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出现不可逆转的身体损害,而遗留后遗症,甚至死亡。

低血糖昏迷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低血糖危险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老年及糖尿病人更为常见。主要原因为:(1)老年患者使用长效磺脲类药物剂量过大或随意加大药物剂量,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不进食,结果很快发生低血糖昏迷。(2)在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其他伴随病时,某些药物可能增加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如伴有高血压者可能与长期服用含利血平的复方降压片及心得安、可乐定等有关。(3)老年人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性较差,用药的随意性较大,对糖尿病初期的治疗方案一直沿用不变或不经医嘱擅自增加降糖药物种类或剂量。(4)老年患者各种器官功能衰退,降糖药物(尤其是优降糖)在体内的代谢分解及排泄作用下降,老年体弱、抵抗低血糖反应的升血糖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减弱导致低血糖反复发生[2]。

误诊原因:(1)询问病史不详细,就诊时病人已昏迷,家属对病史不详,不能详细提供病史及饮食、服药的情况。(2)中老年人出现昏迷,首先考虑的是脑血管病,首选头颅CT检查,待CT未见异常时再考虑其它原因或疑诊脑血管意外而忽略了血糖监测检查。

总之对中老年人不明原因昏迷要高度警惕低血糖昏迷的存在,将血糖作为常规检查以免被误诊为脑血管疾病而延误抢救时机,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接受降糖治疗者更要立即查血糖,明确诊断,防止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害[3]。对中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宜过于严格,在治疗期间,使血糖控制在稍高于正常的状态,有助于维持胰岛素的分泌量即可,一般空腹血糖在7~8 mmol/L,餐后控制在8~10 mmol/L。

[1]叶任高,陆再英,谢毅,等.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1-817.

[2]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71-372.

[3]上海医科大学《使用内分泌学》编委会.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47.

猜你喜欢
人民卫生出版社降糖药病史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