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 娜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工业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随之而来的生态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也日趋严重。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为了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做到全面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人们一直试图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寻找根治这一问题的方法。起初,各国政府试图通过制定法律、政策限制废物的产生。但就从思想到行为上,政策法规促使企业积极投身于环保中来的约束力度非常有限。于是,随之而来提出的是清洁生产的思路,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清洁生产战略主要是面向企业和工艺,对于推动整个产业界走向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和服务还缺乏足够的推动力。
鉴于前两个阶段的探索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生态工业理念应运而生。生态工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以及和谐的生态系统功能的网络型工业。它把工业生产视为一种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封闭体系,其中一个单元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是另一个单元的“营养物”和投入原料。这样,区域内彼此靠近的工业企业就可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于生态食物链过程的“工业生态系统”。而工业生态学则是生态工业发展的主要指导理论基础,是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业生产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工业的一个重要实践就是生态工业园的建立。
江苏省宿迁经济开发区于1998年1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本市最早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开发区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区位优势显著。宿迁交通十分便利,水陆干线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内河通航里程达897公里。京沪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徐宿淮盐高速公路、宿新一级、宿沭一级、宿邳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新长铁路、205国道穿境而过,宿新高速公路、宿宿淮铁路正在兴建。高速公路质量和密度位居全省第一位。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40分钟,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60分钟,距连云港港口90分钟,空港优势非常明显。开发区位于宿迁新城区南侧,距市政府仅1.5公里,宁宿徐、徐淮盐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其间,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二)生态环境优良。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年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3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66时。宿迁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绿地率34.1%,人均绿地面积达8.59平方米。水质合格率为100%,饮用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中国4大淡水湖之一、拥有310万亩水面的洪泽湖和达到二级水质、水面达60万亩的骆马湖成为两道亮丽的风景线。宿迁是江苏唯一没有酸雨的地区,大气全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301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含量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被誉为“华东的一片净土,江苏的一座氧吧”。
(三)基础配套功能完善。开发区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7平方公里。建区以来,开发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备建设资金超过45亿元,形成了“十四纵十一横”的道路网络,沿线的供电、供水、电信、广电、排水、排污等配套设施已敷设到位,基本实现“八通一平”。区内园区绿化绿地面积达1,200平方米,园区绿化率达48%,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已见成效,生态型、园林式的开发区初具雏形。
(四)产业优势不断凸显。开发区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以建设现代化工业园为目标,重点发展机电纺织、新型建材、印染化工、轻工食品、生物医药等工业行业,力争建成为集工业、金融、商贸等行业协调发展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森林式、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经济开发区。截至2008年底,开发区累计实现进区项目473个,协议利用资金387.8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5个,投产运营项目204个。2008年开发区实现财政收入7.0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9%和36.2%。全年实现总收入80.9亿元,同比增长36.4%;工业用电量2.8亿度,同比增长30.34%。开发区内比较知名的企业有娃哈哈、芬娜丝、三鼎织造、天鹿硅钢、光谷激光、大诚纺织、实信织带、华兴玻璃、晨风服饰、金田实业、三开电子、利兴强实业、金海马家具等。
根据宿迁经济开发区目前的发展状况可知,工业园区的现有格局本着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促使经济开发区可持续、良性发展,接下来应采取有力措施优化其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根据国内外学术界与实业界的研究,采用“自下而上”的产业整合的方式对目前阶段的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和建设,应当成为比较可取的思路。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产业整合应注意:1、厂商整合体系必须具备一条或者多条“工业食物链”。而从生态学角度考察,一个厂商整合必须具备如下三类产业:“前导产业”、“传递产业”和“末端产业”;2、厂商整合规模必须大小均衡。厂商整合系统中主要以几个相当大的产业或厂商为核心,其他被动产业则作卫星状依附于大型核心前导产业。各种产业的规模大小要视产业共生缺口的大小而定,不能一味追求经济的规模效益;3、厂商整合的作用具有明确的要求。由于整合的厂商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加强生产剩余物“生产者”和“消费者”长期稳定的合作非常必要。
如果采用产业整合的办法规划建设宿迁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则在其规划建设过程中还必须充分结合如下情况:
(一)目前的产业结构和近期产业规划。这是工业生态园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前提。一般说来,用整合的办法建设工业生态园,很难一次规划就能将原工业园区所有的企业一起极为科学合理地并入一个大的产业循环框架,而只能首先充分考虑主要的工业群落,并通过适当的补充、转型,在主要的工业群落中间构成科学有效的工业产业链,从而在主体上构成工业生态园的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和改进生态工业园的范围和功能。
(二)自然情况和周边资源条件。建设生态工业园,构筑循环产业链条,补充链条中缺失的产业群落,这些工作都要符合经济学成本和收益的规律。充分利用园区周边的资源条件,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优的效益,才能真正达到生态工业园区产业的经济性和适配性,从而使生态工业园的建立和运行具有真正的可操作性;相反,脱离了园区的自然情况,虽然循环产业链条仍能完整建立,但是可能出现很多提高产业运营成本的因素,加大园区的维护负担,从而实际上否定了工业生态园存在的意义。
(三)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和特点。科学技术在生态工业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事实上,只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够将此前的废弃物最终变成生产的原料,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工业循环的看法。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利用的废弃物品种不断增多,可处理的废弃物总量也不断加大,处理的成本不断降低,从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密切跟踪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并及时将之运用于生态工业园区的实际运作当中,将极大地促进和提高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
按照目前世界各国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实践经验,在规划生态工业园的工作中应着重考虑如下问题:
(一)物质流动。物质流动主要是根据园区的总体产业规划,确定园区内企业的上下游关系,同时根据物质需求方的需要,对物质流动方向、数量和质量进行调整,以完成生态工业链的构建。依照生态工业的理论,宿迁经济开发区的物质集成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实现:
1、企业内部,注重清洁生产。宿迁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结构是以机械电子、食品饮料、纺织为主体的,均不是重污染产业。比如,对于电子信息类企业,通过加强工艺改进,使用高效低能的设备进行生产。对于企业产生的废弃物优先考虑企业内部循环利用,对于无法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应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治理,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清洁生产的进行。
2、企业之间,建立生态工业链。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当园区内无法找到龙头企业时,我们考虑了如下一种建链模式:根据每个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及物质流动情况,以该企业为中心,周边的社区为辅助,将该企业视为这一小区域内的龙头企业,根据该企业的具体情况,对这一小区域进行生态工业链的建设,形成一个小的生态工业链;当园区内多数企业均完成这种小范围的生态工业链建设后,根据各个小区域的生态工业链的特点及需求,将若干个小的生态工业链连接起来,由此组成一个大型的、复杂的生态工业链。由于各个企业均有自身的小循环,当其他企业出现问题时,对该企业的生产不会造成太大的冲击,可有效地保证整个生态工业链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这种模式加长了生态工业链的长度,从而可提高整个园区内的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结合宿迁经济开发区已经形成的以机械电子、食品饮料、纺织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先考虑分别对这三类企业建立生态工业链,然后将这三类企业的生态工业链连接。
(二)能量流动。有效的能源利用是削减费用和环境负担的主要战略。在生态工业园中,不仅单个公司寻求各自的电能(包括照明和机电设备)、蒸汽或热水等使用方面的更大效率,而且在相互间实现所谓“能量层叠”。
(三)水流动。同能量一样,对于水资源的使用应当实现“水层叠”,但要经过必需的预处理。整个生态工业园所需用水的大部分应当在基础设施中流动和层叠,这样有利于提高水循环使用的效率。
(四)信息集成。生态工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如园区内企业的原材料信息、生产信息、排污信息、经营状况等。这就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园区内的各种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系统,同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集成,使信息在园区的规划、管理上发挥有效的作用,为园区的发展、决策、管理和维护提供支持。
[1]陈林,朱卫平.生态工业园:工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效耦合[J].经济问题探索,2011.8.
[2]郝文海.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建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3]邓南圣,吴峰.工业生态学——理论与运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