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2011-08-15 00:48孙传燕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入学率大众化定位

孙传燕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浅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孙传燕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的由来以及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大家的重视,进而探讨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应对措施。

高等教育大众化;挑战;应对措施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的由来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首倡者马丁·特罗( Martin Trow)于1973年发表了《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该文阐述了他关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的主张:一个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并超过15%时,就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从精英向大众转变时,精英型和大众型高等教育机构同时存在,且在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机构不仅存在而且很繁荣[1]。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据世界银行1994年报告,经合组织各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51%,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入学率也已达14.1%,基本实现了大众化。

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与挑战

1999年根据国务院的指示,我国高等院校扩招。1998年毛入学率为9.8%,2002年达到了15%。中国高等教育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它的规模就发展得如此巨大,进而中国高等教育就从精英高等教育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而且毛入学率继续在扩大,这个发展速度是惊人的[2]。

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现在不存在问题,不存在挑战呢?那当然不是。目前,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大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继续发展。

1.规模与经费投入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国家确定到2000年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2002—2005 年分别为3.32%、3.28%、2.97% 和2.16%。全国高等教育生均财政性教育投入1998年为8 674元,2002年为6 923元,2004年为5 552.5元。近几年的教育财政投入执行情况不仅未按预期目标增长,反而逐年下降。为应对扩招需要,高校不得不将大量的经费用于征地和校舍建设,教学建设经费所剩无几。

2.人才培养目标雷同与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虽然也有很多人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有区别地发展,政府机构也越来越倾向于这种发展模式,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来,大多数高校还是以阶梯性发展目标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所以,它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借鉴亦或是直接复制一些重点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严重脱离实际的现象结果就导致了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雷同的现象,特色性与针对性不强,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严重不协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总结世界高等教育时指出:“多样化是当今高等教育中值得欢迎的趋势,应当全力支持。”但这种认识在我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3.学生数量增加与教育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来看,教育质量难以保障似乎是大众化的一个副作用。在大众化初期,高等学校往往人数陡增,数万在校生的巨型大学屡见不鲜。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在扩招后的确出现了许多问题,如部分学校为了抢夺生源,私自降低录取分数线,导致生源整体素质下降;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出现了校舍、师资力量、实验条件严重不足等情况。这种大批量、粗放式培养学生的模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3]。

4.高等学校升级、改名、新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的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些学校设置新专业,并由此带来的改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种必要的举措。因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多开设新的专业是有利于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然而,我们国家现在新的高校太多了,从1999年到2005年,七年时间整整增加了770所,专业雷同的现象十分严重[4]。高校升级,中专变大专,大专变本科,不论该校师资力量如何,不论学校硬件设施如何,照办不误。这种盲目性引发的后续一连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5.贷款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适当用贷款搞建设应当是可行的、值得支持的。但是,部分高校在一开始的谨慎期过后,胆子越发大了起来,甚至出现了欺诈行为。我国是法制社会,高等教育要率先规范,像这种情况是对社会极其不负责任的。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的应对措施

1.从法律上对高等教育的必要财政投入进行保障。保证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是教育投入,保证投入到位的先决条件是教育财政投入的立法。美国是较早实施教育投入立法的国家,如《莫雷尔土地赠予法》、《国防教育法》,此后又先后通过了近十个有关高等教育的立法。在二战中遭到重创的日本也是从振兴教育入手,先后制定了《义务教育国库负担法》、《学校教育法》等一系列保证教育投入的法规。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等都有相应的法律保证教育投入。

2.准确定位和突出特色。准确定位,就是既要解决类型定位,又要明确层次定位。办学定位是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国家、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在近期和中长期关于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标准、科研规模、科研水平的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战略思考。学校定位是否准确,对于学校能否科学发展至关重要。应该说,准确定位是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前提。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在我国高校中还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设置等趋同的倾向,严重地影响了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定位不够准确。突出特色,就是既要突出学科特色,又要形成特色文化。中外高等教育历史和实践证明,我们必须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才能将一所大学办好。大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大学的办学理念。也就是说,要独树一帜,不能千篇一律。在大学的发展中,它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就是它所具有的特色性与针对性。

3.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亦称为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紧密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

4.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构建新型的高等教育质量监督体系,是我国在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迈进的过程中,抑制扩招后教育质量下降的关键举措。第一,针对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应确立不同的质量标准;第二,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乃至高等学校内部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并尽快实施严格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实施自我检查与评价制度,通过经常性的检查和评价来找出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数十载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大众化的目标。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还遗留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们要认真地思考,积极探索,进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1]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

[2]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中国高等教育,2000,(1).

[3]胡建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特点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4]谢安邦,等.高校扩招后教学质量调查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8).

On the Challenges and Counter 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SUN Chuan-y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Anhui Nor 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is a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 Men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Everyone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cept of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 Ms of higher education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rization.This paper then concludes counter Measures of pro Moting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challenges;counter Measures

G642

A

1001-7836(2011)08-0014-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8.007

2011-03-02

孙传燕(1987-),女,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入学率大众化定位
2020年我国在校生2.89亿人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从小学入学率和师生比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特点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总编数据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