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马”的异化观看中国式异化的扬弃——以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异化观比较为基础

2011-08-15 00:48宋文俊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二马异化理论马尔库塞

宋文俊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马克思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异化是“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的、不受我们控制的、与我们愿望背道而驰的并且把我们的打算化为乌有的物质力量”[1]38。也就是说,原本属于人的东西或人活动的结果,在人的对象化活动过程中,取得了独立性,并反过来成为制约人、统治人的力量。

在当代,科技与经济发展几乎成为所有国家的主要追求对象,或主动或迫于全球化、国际环境的压力,都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必然,那么,历史条件的限制所带来的异化问题也就无法规避。马克思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役人”的异化现象作出过精辟的论述,面对现代化发展中资本主义社会异化问题的深化和新问题的出现,法兰克福学派的典型代表马尔库塞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起点,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单向度”性的现代批判深刻入微,在意识文化方面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补充和完善。然而“物役人”的结论却使他脱离了最初的马克思主义主旨,陷入困境,没能实现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超越。

一、“二马”异化观的比较分析

马克思进入被形而上学家们所轻视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发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二律悖反,他的批判重点在生产劳动环节。马尔库塞则把它看成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人都必然面对的现实,他的异化理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进行现代性改造和超越的一种努力,但在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却陷入了困境甚至是倒退。

(一)“人役人”——马克思的异化观

劳动异化——从实践出发寻找异化的根源。马克思不仅揭示了整个社会异化的基本现象,而且抓住了异化的本质环节。当生产力发展到开始有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时,就开始了造成异化的分工——固定化分工,这种分工使得劳动的动因不再是自身个人的需要,而是整个社会系统的需要,而个人需要的满足也从这个社会体系中获得。但这个社会系统内部却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顺利,与分工同时出现的还有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支配。“分工包含着所有矛盾”[1]16。“异化劳动”导致了人类向两极化发展,资本家与工人成为财富的两极。

对异化的扬弃——异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支配关系下,劳动者与自己创造并用来发展自身的那部分劳动产品才相分离,个人的固定化活动才得以实现。异化始于阶级又加深阶级的分化。分工从生产实践上说明了异化产生的根源,私有制下的阶级关系才是构成异化的基础。马克思指出异化是历史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经的阵痛,而消除这种异化只有进行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二)“物役人”——马尔库塞的异化观

单面人的理性异化——从理性精神出发探求根源。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的进步带来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但技术理性支配下的技术进步是导致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的原因。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把人包括工人作为消费工具通过广告等途径制造出来虚假的需求强加在他们身上,另一方面,又使这种虚假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使人们丧失了对现实的批判精神,一切意识形态的东西都变成了纯粹压抑的管理机器的一部分。

回归到古典哲学的囚笼——复古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局。马尔库塞完全排斥科学技术中立性意义,把资产阶级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统治和科学技术本身而不是“人”等同起来。思想文化领域成为消除异化的主战场,审美充当变革的武器,拒绝与造反成为主要的变革方式,与现实社会最格格不入亚阶层成了主力军。“有一些亚阶层,如被遗弃者或被排斥在外者,被剥削被迫害的其他种族和有色人种,失业者和不能就业者。他们全都是在这个过程之外存在的;他们的生活最直接最现实的要求是结束不可容忍的条件和制度。”[2]216这样,这位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斗士最终走上了浪漫主义和复古主义的道路。

(三)“二马”异化理论的比较分析

“二马”异化理论的出发点上,“二马”在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都注意到本应包含丰富否定精神的理性成为变质了的片面的工具性的东西。理性本身拥有“否定原则”的现象事实是不可磨灭的,而且正是这种否定原则才是理性本身的真正魅力之所在。

但是,“理性异化”虽然也可以勉强被“劳动异化”所包容,但却难以被过于关注“生产过程”的“劳动异化”所揭示,更难以被主要是工人与资本家对立的劳资关系所涵盖。因为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改变了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技术化、信息化作为科学理性的产物,已经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那种“被迫的”人与社会的“对抗性关系”,演变为“自觉自愿”。

马克思把分析异化的笔墨主要用在生产实践方面,而马尔库塞则侧重在理性精神上,认为单向度的文化反过来又充当了社会控制人的思想工具,促进人的单向度化。马尔库塞还认识到,对发达资本主义的批判不能仅以传统的经济水平为尺度,还应当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更加全面的批判,揭露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的合理性背后的不合理性。

扬弃异化的方法和理论归宿上,马克思说:“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他认为异化作为人类发展中的历史必然,经过普遍异化的炼狱,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异化必将在社会历史上绝迹,走向全面发展。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扬弃异化的道路。

相比之下,马尔库塞只揭示了技术理性关照下的科学技术对人的统治,把异化的承受者范围扩大到普通群众,又将探求异化原因的道路回退到物与人的关系,认为对于现实来说表现出“外来”特质的高层次文化是表达人们理想的文化,是人的否定性的主要载体,将解决异化问题的途径回复到理性精神的哲学思辨。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异化问题

各国学者对于“异化”这个来自西方的概念的论述大都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二马”的几乎互为补充的异化观也不例外。马克思劳动异化观对异化根源与消除异化道路的论述和马尔库塞对现代发达工业社会新的异化问题的分析,无疑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提出了警示和借鉴。

(一)时代冲击下中国式的异化问题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早在11世纪的市民社会就有了理性主义的传统,文艺复兴以来科学进步基础上的人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马克思早期对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论述更使得其个人的主体意识得到全面的重视。

然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寻求对一种理想人格的确立,这个标准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左右着人们的观念。大同主义、大公无私无不成就着中国社会个人主体意识的缺失。由于缺少理性传统加上长久以来对社会主义理想状态的推崇,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建立必然带来中国式的异化问题。当然,中国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那种制度对人的压迫和剥削,但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规律仍在相当范围内发生作用,对人的压抑等不合理现象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我国有着同资本主义社会相类似的异化因素并表现出巨大的复杂性,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对异化现象的批判,对分析我国社会现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对扬弃中国异化问题道路的探索

异化是一种历史必然。因此,面对发展过程中的异化现象,我们应当予以正视,寻求扬弃中国式异化的特殊路径。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健康主体意识的建构。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怎样看待和应对市场经济成为问题的关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现代化进程加快,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成为关乎异化之扬弃的重要问题。“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实现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民。因此,应当重视对人的创造性的挖掘和人的全面发展,避免人民的主观精神世界完全为市场经济的商品意识所支配从而造成主体性的迷失。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建构主体意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经济发展不会自动带来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科学的发展观强调一定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断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和谐共生发展,及时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公正公平。科学发展观在发展问题上把生产力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辩证统一起来,是我国现代化在新的时空和实践背景下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回答。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全面协调发展,为全体国民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升提供了总体指导性原则和方向,为防止片面畸形发展的“单向度性”提出了指导。

三、结语

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倡导和实践更是将人的本质和价值提高到社会发展主题的地位。综合马克思劳动异化论中的经济、阶级的分析和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中对意识文化的强调,可以形成解决我国特殊异化问题的总体性思路,即从人民健康主体意识的建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两个方面入手,减少“单向度性”在我国的蔓延,处理好中国式的异化问题。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55.

[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二马异化理论马尔库塞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另类解读——基于“历史本质性”的视域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从《二马》与《黑暗的心灵》看陌生化技巧的运用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
城乡结合部居民生活异化可能性和必然性探析——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视角
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探析与启示
国内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的阶段性考量
彭德怀挥师西北歼“二马”
西方现代性背景下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比较——以二战期间毛泽东、卢卡奇、马尔库塞文化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