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鹏洋
我国央行加息背景及效果
□文/高鹏洋
2010年10月19日晚,央行突然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时隔近三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开启加息利器,这是中央银行自2007年12月之后的首次加息。此次加息是在重重矛盾中产生的,虽然幅度不大,但其意义不可忽视。
加息;通胀;资产泡沫;热钱
数月的“加息”传言以央行的加息结束了。其实自从2010年1月份监管部门收紧货币信贷开始,伴随着CPI的持续走高和资产价格泡沫的渐渐增大,以及经济运行的迅速回暖,市场上就开始流传出了“后危机”时代的首次加息,但是央行却一直没有使用加息政策,而是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直到10月19日晚,央行突然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此次加息选择在此时点,其效果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减少流动性,抑制我国CPI的持续上涨。纵观我国2010年CPI,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7、8月份CPI同比分别上涨3.3%、3.5%,而9月份的CPI更是创了23个月的新高,达到3.6%。与此同时,我国的货币供给量也大幅攀升,M1从2010年初的22.9万亿元增长到了9月份的24.3万亿元,M2则从62.5万亿元增长到了69.6万亿元。因此,此次加息对于减少流动性、治理通胀的意义不言而喻。
目前,我国正处于通胀风险加大的非常时期,如果再不加以治理,很可能使通货膨胀加大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价格信号失真,使生产者难以判断市场真正的需求情况,产业结构发生扭曲,从而导致国民经济结构失调,到了后期就会出现经济萎缩,直接造成国民经济的衰退。而我国政府此次加息则表明了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决心和央行对于我国未来CPI走势的一种态度,因此此次加息行为可能只是未来加息周期开始的一个前奏。
第二,本次央行加息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抑制资产泡沫化。资产泡沫化的产生是由于投机性资金导致价格持续上升,改变市场对于该种产品的预期并吸引更多买家,形成自我实现的正反馈过程,并造成资产价格脱离其真实价值性成价格扭曲,直到资产泡沫的破裂。而资产泡沫的破裂则会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甚至造成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导致日本经济结束了之前的快速增长并进入20多年的衰退期。
而纵观我国市场,资产泡沫已经有所显现,楼市的泡沫化首当其冲,同时大宗商品,甚至农产品也纷纷加入炒作行列。我国资产市场资产泡沫的产生源于我国前段时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近两年16万亿元的信贷投放量,既保证了我国经济先于世界经济顺利复苏,同时也造成了资金的过剩。在世界经济大环境并未改善的情况下,投机资金开始寻找爆炒获利的市场。于是楼市成了第一个目标,虽然2010年国家出台了数项严厉措施,甚至连“限购令”这种极端的行政手段都开始使用,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过高的房价继续纹丝不动,甚至近期还有回暖上升趋势;紧接着就是绿豆、大蒜、棉花等农产品的疯狂;直到近期,股市又疯狂上涨,“十一”过后数个交易日,大盘累计涨幅超过15%轻松地站上了3,000点。而这些资产泡沫的产生与我国长期持续的低利率不无关系,甚至可以说,我国现行的低利率刺激了投机客的大肆投机行为。
就拿我国目前高居不下的房价来说,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持续的低利率政策所致的市场对于未来长期低利率的预期,可以说该预期促进了市场投机行为的进行。虽然我国现行房贷与存款利差并不算小,但是由于存款利率基础偏低,因此房贷利率也相对偏低,由此形成的所谓“均衡”房价也是此低利率环境下形成的一个被严重扭曲的房价。一方面过于偏低的资金使用成本使得国内外大量投机资本进入楼市,不断推高楼市价格,追求高额利润;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的低利率以及我国居民投资渠道的不丰富,导致居民投资房地产的利润远远高于放在银行里,因此带动居民产生了持续的预期,更加剧了投机行为的产生。而与此同时,由于低成本的资金使用,开发商对于资金的需求并不紧迫,使得开发商不急于回笼资金,也因此造成了捂盘囤积现象,从而支撑了高昂的房价可以持续。而本次加息会造成两方面的影响:首先,对于开发商而言,由于前期国家出台了大量严厉的措施,必然会对开发商的资金链造成影响,而提高利率可以使开发商的资金链进一步吃紧,增加开发商借贷银行资金的成本,使得楼市眼下高价格低成交量的尴尬情况得到破解,迫使一些开发商主动调低价格开发已有储备地,以回笼必要资金,给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增加供给;其次,加息必然会抑制非刚性购房者购房意愿,造成购房者成本增加,从而减少投机性购房行为,进而减少对于房屋的非刚性需求。与此同时,还会改变人们对于低利率的预期,从长远上缓解投机行为的产生。
细看此次加息的时点和做法,我们会发现此次央行加息是在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17.5%的时候进行的,同时对于除了一年期存贷款采取了对称的加息方式外,对于非一年期的长期存贷款则采用了非对称加息。这也折射出了央行对于加息利器使用的顾虑,因为此次加息政策必然会造成以下不利影响:
第一,本次加息对于刚刚恢复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影响不小。众所周知,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导致需求大量减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增加投资和内需,才使得我国经济能从世界经济中脱颖而出、率先企稳,也使得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资金得以回笼。而此时加息,则必然会对中小企业刚刚恢复的资金链产生不利影响,使资金成本上升,增加企业资金压力,抑制生产性资金的投资。
第二,本次加息必然会对外国热钱产生吸引,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从理论上说,一个经济体的强势以及较高的利率会引起资金的大量流入,而我国此次加息的时期又恰恰赶上日本、美国的第二轮宽松政策刚刚出台,我国此次率先加息很可能会牵动全球市场的经济神经,使我国成为全球热钱的泄洪口。我们可以将我国现行利率与世界上其他几个主要经济体做一对比: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为0.25%;而欧元区的再融资利率为1.00%;作为我国的近邻,日本的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更是维持在0%~0.1%的水平上。而我国在经历此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则增加到了2.50%,这中间巨大的利差必然会对国际热钱产生巨大吸引力,使之毫不犹豫地大量流入我国。而大量的投机“热钱”会进入资本市场追逐利益,造成资产价格的上扬,这也就势必会抵消央行此次加息以抑制资产价格上涨的初衷。与此同时,那些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资金也会大量存入我国商业银行,致使我国货币供给量增加,带来更多的流动性资金,使之与央行前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背道而驰。同时,由于热钱的流入必然会对人民币升值造成压力,而人民币的升值则必然会打击我国刚刚恢复的出口,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好转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
根据公布的数据,2010年以来,我国单月新增外汇持续处于高位,虽然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在5、6月份增速放缓,但第三季度就迎来了大幅反弹,9月份更是以2,000多亿元的巨大规模创下2010年的新高,这更增加了我国央行管理经济的难度。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热钱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应该相互配合,严厉控制热钱的涌入。政府对外商的直接投资应加大审核力度,并监控生产性资金的流向,我国商业银行也应该重点关注相应存款账户,对于大额异动的情况进行相应申报和调查,共同对涌入我国的投机资金加以管理与堵截,同时加大对我国资产价格的监管,防止过度炒作,并通过一些汇率手段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以确保我国经济政策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免受“热钱”的影响,使经济保持平稳、长期、快速地增长。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抑制通货膨胀与刺激经济增长就像一个平衡板,一边有了起色就势必会对另一边产生影响,所以政府进行调控时要尽量保持两个经济目标的相对平衡,达到一个平稳点,而作为货币政策主要工具——加息的使用更要谨而又慎,因为加息政策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本国市场,同时对于周边市场以及汇率也会造成影响,这也是央行此次加息幅度不高,仅有0.25个百分点的重要原因。但我们也应该看到,0.25个百分点的加息幅度显然不足以解决目前的资产价格泡沫,所以此次央行的加息实有试探之意。如果资产价格泡沫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地抑制,未来不排除央行继续加息的可能,虽然央行之后的行为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我国现行低息的政策会渐渐远去,加息的周期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到来。
F83
A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